APP下载

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救赎主题

2013-04-29邱博

作家·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救赎村上春树

摘要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作品一次次地打破了销售记录,并被翻译到各个国家,给青年读者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村上春树的作品聚焦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社会,把埋藏在年轻人内心中的孤独和无奈感表现出来,同时也秉着人文关怀的心去救赎每一颗受伤的灵魂。本文通过对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不同时期内的小说作品进行分析,对其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简单的概述,并透过这些作品解读其中包含的救赎主题。

关键词:村上春树 救赎 隐居者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许多群众的生活陷入了空虚、孤独的樊笼中,甚至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追求物质和生产效率在不同程度上促使整个社会陷入了近乎病态的地步,它禁锢了人们的心灵空间,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当代作家村上春树以“救赎”作为创作主题,他指出写小说就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群众,而且他的“救赎”行为已经超脱了个人行为的局限,而是转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而他的作品也为进入到后工业时代的日本青年指引了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态度,对其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救赎。

一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是20世纪日本文坛的一个开拓者,他创作的小说作品一次次地成为销售热点,不仅仅是因为他引发了“村上春树现象”,更为突出的是,他與杜拉斯等人几乎成为了一个时期的特定符号,他的小说紧密地融合了东西方的价值观念,并对广大读者的心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村上春树同时也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二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共有三十多部作品,其中以1979年出版的首部作品《且听风吟》使他备受关注,并获得了“群像新人奖”,自此以后就开拓了他的文学道路。他的小说作品的销售量屡创新高,在1987年出版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就打破了四百万册的记录。另外,村上春树的小说还纷纷翻译到美国、英国等,对亚洲各国甚至整个世界的青年读者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村上春树生活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广大群众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导致他们的内心极度的空虚和孤独,因此,村上春树就开始思考应如何活下去,于是他把创作的视角集中在自我救赎的主题上,他认为写小说的目的其实就是处于自我疗救的目的。而村上春树的这一行为早已经超脱了个人的行为界限,几乎影响了整个日本社会群体。在后工业时代下的广大青年,他们的精神世界早已经病入膏肓,而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独特价值魅力就是为这些陷入精神困境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形态和指引了生活态度,对他们进行了精神的救赎。

二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救赎主题

1 早期对青春怀想的诗意救赎

纵观村上春树的小说作品,不难发现他的小说中总是闪现着60年代的片段,他的精神领域也倾向于60年代。20世纪60年代可以称作是世界运动高涨的时期,由于遭受了世界政治浪潮的影响,日本也在这一时期爆发了学生运动,广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当校园再一次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之后,那些真正融入到政治浪潮中的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只剩下一片荒芜,他们的内心充斥了挥之不去的躁动和不安的情绪,甚至有些学生难以忍受精神上的痛楚,毅然抛弃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向社会屈服了。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是普遍的现象,它意味着理想的终结,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告终,同时也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即将来临。但是这些青年学生都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另一个时代,他们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信念和理想都遗弃在那个时代,这就是屈服的代价。因此,当这一代的青年学生逐渐地融入社会后,那些存留下60年代的碎片仍然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撑,与之相联系的是那个时代的音乐以及熟悉的故乡小镇,这些都在他们的内心中铸就了永恒,成为了他们深沉怀恋60年代的唯一的眷恋。这种情感依恋在村上春树早期的小说中得到了鲜明的印证,例如处女作《且听风吟》、1980年创作的《一九七三年弹子球》等,这些小说中植入的元素,无论是音乐还是小镇的风貌,这些熟悉的名称都为小说故事创建了一个特定的背景,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

在他笔下刻画的主人公对这个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敌对的情绪,而把自己人生中的热情全部倾注在早已经流逝的60年代。因此,村上春树早期的小说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青春伤感以及最年少青春的追忆,同时作者也把这作为反抗世俗社会的围墙,为自己的心灵余留下青春冥想的空间。在小说《且听风吟》中,村上春树并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内容几乎都是以一个年轻男子对自己二十岁的青春展开回忆,包括曾经与朋友在酒吧的日子;跟随着《加利福利亚少女》联想起高中时期的女同学;回想起在酒吧偶遇无名指女孩;想起海边响起的汽笛声和海水的味道;夏日柔和的晚风、傍晚的夕阳等。当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已经消逝的时候,人们往往在回忆之中增添了些许的伤感,即使现在是斑驳的模样,仍然会清晰地记住那些存留在60年代的景象,在那个年代的回忆中安放一颗躁动的心灵,实现自我心灵的诗意救赎。

2 中期对都市隐居者的精神救赎

村上春树的文学思想来源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悟。随着欧美文化的强势侵袭,60年代末期的日本文学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导致村上春树把视角焦点集中在普通群众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人生的追求,所以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着重凸显了人类对信念的坚守,在广大读者心中产生共鸣,以及引发人们对现代社会进行重新审视,正如已经瓦解了的故土和风景成为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地的追求。但进入到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中,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纷纷遭遇了个人欲望的瓦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幸福,所以在这种情境下,村上春树开始认识到对人生诗意的追求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发展,对于青春岁月的回想和追寻只能把自己推入永不复生之地,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现实是难以挣脱的,但是又不想堕落其中,于是他在创作中勇于探寻全新的自我救赎方式。在村上春树的创作中期,许多作品都是以80年代作为故事背景,例如《寻羊冒险记》、《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等,但是在他笔下刻画的主人公的精神家园仍然与60年代连结在一起,不同的是,人物的人生态度已经不再沉溺于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之中,而是选择了一种主动的态度去远离繁杂的现实生活,选择作为都市的隐居者作为求得生存的方式,采用了消极的态度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借助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我的救赎。

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方式倾向于选择做都市的隐居者,所以这一类人对现实生活并没有过多的欲望和希求,只要基本上维持生活就满足了。房屋可以是租赁的,也可以是一间小房屋,从来就不希求能住上豪华的别墅。在饮食方面也尽可能自己动手,很少尝试大餐,他们所得的薪金都是凭借自己努力赚来的。当问及他们在房间内最珍贵的是什么时,他们的脑海中浮现的也只有录像机、西服等简单的物品。在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即使是经济状况较好的酒吧老板也是选择做都市隐居者,他们尽自己所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物质,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内心中的淡然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在浮躁的现实社会中,他们选择隐居来净化心灵,实现自我救赎,使自己的身心保持在平淡的生活状态中,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村上春树作品中存在的普遍意识,在这一生活态度下,主人公在生活中追寻的方向就停留下自己的内心,并关注自己的生活。因此,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都比较注意细节,甚至对着烟缸或者是天空都能目不转睛地看上一个小时。村上春树也着重于对细节画面的描写,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生活性。透过小说主人公的淡然处事态度和注重细节等方面的描写,也能真实地看到村上春树自身的生活态度,在虚华的现实面前,只要个人回归到自己独有的生活空间内,注重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这样就能避免外界的干扰,保证一颗纯粹的心灵,那么在浮躁的都市生活中就能实现自我的救赎。

3 后期对社会积极介入者的心灵救赎

当村上春树发现要在现实社会中寻找一片平静的土地,过上安宁的生活是不可能时,于是在小说《寻羊冒险记》中描写了主人公“我”的生活中无意间闯入了穿着黑色西服的秘书,在另一部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描写了有两个“符号士”闯入“我”的房间内随意的破坏,并逼着“我”把数据交出来。在面对这一情况下,村上春树的内心似乎很难再如往常一样的平淡,他必须要重新振奋精神,让自己拥有应对外界事务的勇气,于是他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异化的现实社会中,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难以逃脱的,更不可能再一如既往地过上平静的生活,在混乱不堪的现实中他必须要采取一定的行动。因此,在村上春树后期的小说作品《奇鸟行状录》中,主人公开始变得积极、主动,并勇于去选择自己将来前进的方向,所以小说中描写到猫已经丢失了,妻子没有归来,此时的“我”陷入举足无措之中,如果此时的“我”仍然遵循都市隐居者的生活方式,那么“我”完全可以接受调停的方式,或者是接受他们的提议来恢复自己安静的生活,但是在亲眼目睹恶棍的肆意挑衅,来自于潜意识中的社会责任意识驱动“我”要勇于站起来,给对手以狠狠的打击。或许在前两部小说中描写了“我”的反抗是处于无奈之举,那么在《奇鸟行状录》中,“我”则是主动地与黑暗势力展开激烈的斗争,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往常那个选择隐居者在面对恶势力的时候开始主动地介入其中。因此,在村上春树后期创作的作品中,在他笔下涌现出许多心怀社会责任意识的硬汉形象,并且他的作品也开始逐步植入社会性,这一写作风格的转变跟随着作者自身新路历程的增长而发生了改变。

作为一位作家应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村上春树的社会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他不再选择逃避,也不仅仅通过音乐来渲染爱情,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他的小说作品能为广大的青年读者丰富精神世界,所以他2000年完成的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就改变了以往孤独、阴郁的创作风格,而是弥漫了深厚的温情感。又如,后期创作的小说《泰国之旅》中的主人公早月,她恨了一个男人持续三十年之久,后来却因为得到了导游的细心照顾,所以把这个埋藏在她心里的秘密告诉了他;而《蜂蜜饼》中的主人公为了保护一个小女孩则毅然选择和一个离婚的女性结婚。从村上春树后期的小说作品中,我们可以很鲜明地感受到作品中洋溢的亲情和仁爱,救赎了一个个受伤的心灵。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救赎的意念使村上春树成为了一个积极介入社会的作家,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努力而发生相对应的变化,但只有真正地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么积极的介入必然能得到灵魂的救赎。

三 小结

综上所述,村上春树通过清新的笔墨把当代日本青年人的精神困境展现出来,对现实生活进行了诗意的描写,他试图透过自己的小说作品救赎深陷精神荒芜的人们,引领他们的心灵对青春岁月的怀恋、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精神在深沉的人文关怀中得到拯救。通过对村上春树不同时期内的作品解读,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创作中寄予了向上的思想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同于渡边淳一对男女关系的深入解读,也不同于村上龙等人运用暴力的方式拷问生命的意义,他只是把创作焦点集中在广大的普通人身上,通过富有审美意涵的笔触叩问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与广大的读者产生共鸣,拯救早已经憔悴的心灵。

參考文献:

[1] 刘影:《从〈挪威的森林〉中的音乐看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现代意识》,《语文学刊》,2010年第10期。

[2] 陈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且听风吟〉中的感伤情调》,《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12期。

[3] 李玉娜:《后现代主义文化视野中的村上春树》,《枣庄师专学报》,2005年第22期。

[4] 张鹏:《村上春树文学的主题表现及其时代意蕴》,《理论导刊》,2011年第2期。

作者简介:邱博,男,1980—,河北滦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救赎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爱无尽 梦飞翔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