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研究

2013-04-29钱明珠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生为本教育模式创新

【摘要】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新起点上,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如何体现类型和层次特征,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教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高职教育创新办学模式,从以就业为目标设置专业、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体现高职类型和层次特征的特色人才,校企合作,建立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创新 教育模式 就业目标 能力为本 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2-01

近几年,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但透过繁荣表象的背后,当前高职高专教育实则面临诸多困难,不少问题与矛盾有越演越烈之势,已直接困扰到高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寻求适应社会,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是时下当务之急。

1.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面向市场的高职教育”,这是高职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它为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检验一所高职院校办得怎么样,首要的标准是看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要想提高就业率,就必须“以需定产”,按照市场需要,科学设置专业。因此,只有瞄准市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教育才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顺应市场规律,才能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1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按照市场需求,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制定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做到高职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这方面,有的高职院校不乏成功的探索,在深化校企融合中,他们创新“定向培养”、“校企联动”、“工学交替”三种模式,组建企业冠名班,与一大批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成了学生技能提升的“主阵地”,实现了学校、企业双满意。

1.2与企业需求相衔接

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矛盾的核心问题,是所学知识不符合企业需求。现实告诫我们,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瞄准企业需求,企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要加强校企联系,及时掌握产业动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实施“订单”培养和培训。学校要与企业定期进行“产教对话”活动,推行“二元双制”等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让学生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真正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

1.3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高职教育只有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要依据产业规划制定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把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和方向,找到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立足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高职院校要加快建设支撑和服务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和专业群,优先发展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石油化工、材料与能源、资源环境等类别专业。着眼提升我国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上档升级,就要积极发展物流、商贸、旅游、护理、学前教育、金融事务、家政服务等专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强农林牧渔等涉农专业的建设。

2.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2.1职业能力教育

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就业实践三个技能素养提高平台,充分利用企业一线资源优势,将核心技术工艺以及管理技术等企业生产管理要素融入教育,让学生现场感悟职场人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的教学活动,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和创造,让学生主动去构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而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2.2模块教育课程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职业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对于社会培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训手段。模块化教学的具体程序:1.明确项目任务: 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进行讨论。2.制定计划:学生制定计划,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3.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4.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最终评价。 5.归档或应用: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为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只有被唤醒、被培植起来,才能发挥其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凸显出来,着力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五育人的工作体系,按照学生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成才的需要,来配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元素,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晓,石伟平.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评析[J].教育与职业,2012,(2).

[2]刘亚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对策与建议[J].科教导刊,2011,11.

[3]李俊飞.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高职论坛,2007(3).

作者简介:

钱明珠:女,1983年6月,汉族,浙江杭州,本科,助教,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学生为本教育模式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初探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冀教版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模式的探索实践研究
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