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理工类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3-04-29彭静
【摘要】目前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地方理工类院校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开始突显出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教学模式单一,单纯地延续本科大学英语的通识语言教学,目标模糊,针对性差。所以,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应该尝试实施模块化阶段性的教学模式。
【注】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12214。
【关键词】模块化 阶段性 研究生英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02-01
目前地方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都仍然在单纯地延续本科大学英语的通识语言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来越引起广大研究生对英语教学的不满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思考对此进行改革。下面文章将从改革的必要性,地方理工院校的特殊性和改革的思路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改革的必要性
1.外部的社会压力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球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 要求我们的研究生应该能与外国人用英语毫无障碍地交流, 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有较强的英语基本功和语言应用能力,不仅要会做文献阅读,还要具备听、说、译和写的能力,具有充分利用英语来进行科研、深造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然而,到目前为止, 在现行的通识英语教学模式下,我们许多研究生只具有阅读文献和简单地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的能力,根本无法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和写作。这是不能适应全球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因而为了提高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这种陈旧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内部的教学压力
进行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基于地方理工类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情况提出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不断走向市场化,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而扩招后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最首当其冲的就是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新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不同年龄、不同的学习和生活背景的研究生,在英语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刘勇,2005)。有的学生年龄偏大、离开学校时间较长,语言基础不理想,在听说方面非常吃力,而阅读相对要好一些;而另一部分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有着强烈的继续提高语言水平的要求,并且希望能进一步加强语言应用能力。重庆理工大学的蒋光友博士曾对重庆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做过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校大部分研究生对于这种单纯延续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感到厌倦,失去了学习兴趣。(蒋光友,2011)所以,作为教授研究生英语的教师来说,应该要优先考虑到社会需求及学生的个体需要, 应该要逐步有计划地、合理地改革现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具有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目的的学生的需要,努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他们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上, 切实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地方理工院校的特殊性
虽然目前研究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比起十几年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地方理工类院校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上和教育部直属院校、国家重点院校和外语院校的研究生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地方理工类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着研究生的生源不足、不佳的问题,有的学校甚至大部分生源都来自于由外校调剂。让人更为头疼的是,所招研究生入学时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听说方面。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改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理工类院校的这些特殊性,寻求符合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方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
三、改革的思路
1.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来解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
当前我们所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如何摆脱传统的研究生英语仍然是单纯的大学英语的延续的模式;(2)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性以及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3)处理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单一、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的问题;(4)逐步改善理工类研究生语言基础差,不能很好地利用英语来深入学习自己专业的现状。
由此根据地方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把提升语言技能类的课程同语言应用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和专业英语类课程有机地,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保证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从而更加行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研和国际交流能力。我们将努力“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要给研究生的个性发展以足够的空间,要打破过于整齐、划一、僵硬的状况。(陈至立,2000)
2.更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应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
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进行更合理的设置,主要是指对地方理工类院校研究生进行模块化并且分阶段地开展英语教学。模块化主要是指将现有的研究生英语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英语听说,英语阅读和学术英语写作。而分阶段则是指将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两个学期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期开设阅读课和听说课,各36学时。阅读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为基础,以科普和文化内容为依托,融入翻译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文献阅读和翻译打好基础,并提高理工类院校研究生比较缺乏的人文素养;听说课则以说带动听,重点培养口语输出能力,为今后学生能参加国际交流提供保障;第二学期继续开设这两门课作为必选课,仍各36学时,但阅读课程的内容将调整为学术英语(English Academic Proficiency)阅读,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今后的职业取向,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问题,更使教学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在第二学期开始开设学术英语写作,主要是结合专业传授英语写作技能,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同时了解专业性英语论文的写作方法。如:如何写自荐信,商业计划,商业邀请函等等。
总之,作为地方理工类院校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特殊性,并且看到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殊需求来进行改革。而在教学改革当中,应该注重体现自己在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特色,应该在摸索如何提升研究生英语教学水平的同时,努力地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全国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
[2]蒋光友,重庆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增刊)2011(1):25-28。
[3]刘勇,刘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4)119-122。
作者简介:
彭静,女,生于1980年1月,硕研,重庆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英语语言学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