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以秦皇岛市高校为例

2013-04-25杨武林卢靖华宋冬冬

关键词:被调查者科研人员导师

杨武林,卢靖华,温 颖,宋冬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部,河北秦皇岛 066004)

自1999年6月教育部在高等教育原定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后,我国各大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在满足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等行为,如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列虚假参考文献、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一稿多投或多发[1]等一些极其恶劣的学术失范事件。

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文件,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2]等等。高校学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规范制度,要求导师、一般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并在研究生群体中定期开展学术道德行为规范讲座,但学术失范事件仍频繁出现,且愈演愈烈,影响较大的有:“王铭铭剽窃事件”[3]、顾冠群院士“涉嫌论文剽窃风波”[4],2009年东北财经大学的“最牛的硕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5],2010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论文《反抗绝望》涉嫌抄袭[6]。基于此,针对秦皇岛市的两所高校进行调查。

一、研究生学术规范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问卷针对刚刚进入研究生领域的同学、导师、一般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同学设计了两份问卷,在深入了解各个阶段学生对于学术行为规范的认识同时,对导师、一般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也设计了相应问卷,从另一个角度探索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的情况。问卷的设计分为四个维度:被调查者对学术规范的认知;学校在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的制度、文件、课程等方面的做法;被调查者的学术行为经历和个人看法;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改变学术行为的策略。

问卷共发出366份,收回315份,其中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84.68%,参与调查的男生139名,女生227名。专业分为文科、理工科和农科。调查对象身份分布合理,一年级研究生有160名,占总数 43.72%,二、三年级研究生156名,占总数的42.62%,导师、一般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共50人,占总数的13.66%。

二、研究生学术规范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对学术规范的认知

问卷首先了解研究生对学术规范和学术行为是否有明确的认识,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做好铺垫。

1.被调查者对学术规范的了解程度

在回答“是否了解什么是学术规范?”和“是否了解什么是学术失范行为?”问题时,三个年级同学的回答情况各有不同,一年级研究生的回答情况是5.33%“非常了解”,72.67%“有些了解”,24%“不了解”;二、三年级研究生的回答情况是9.23%“非常了解”,85.43%“有些了解”,5.34%“不了解”。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学术规范是有些了解的,相比较来说,二、三年级研究生对于学术规范的了解情况要好于一年级研究生,体现出对学术规范的认知程度随年级的升高有所提升,而导师和一般科研人员因为有做学术的经历和担任研究生群体在学术规范方面的主要引导者,对学术规范的了解程度要远远好于研究生群体。

2.被调查者对学术行为规范重要性的认识

虽在回答“您认为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是否重要?”时,综合几个年级的回答情况,82.7%的研究生认为学术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平时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偶尔注意”学术行为规范的比例仅为28%。75%导师也认为“很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术行为规范教育与指导”,可见大多数研究生已经认识到学术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却不能时刻按着学术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

3.探索个人认为了解学术行为规范的途径

问卷结果显示,有81.2%被调查者是“通过讲座或者学术报告”了解学术行为规范,48%认为“学校开设讲座或学术报告”深入了解学术行为规范效果更好,这样可以规范自己的研究和论文写作,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道德修养,导师和一般科研人员中也有80.12%的人认为学校通过“讲座或学术报告”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效果较好。

(二)学校学术行为规范的教育状况

1.学校的相关文件和课程设置

参与调查的两所学校都制定了有关学术行为规范的文件,但48.7%的调查者“没有了解”过相关的内容,有关学术行为规范的课程也没有开设,也可能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被调查者中76%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内容的选修课,并且70%会“没事就去听听”,26.7%“很愿意选修”这方面的课程。由此可见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文件,但这些文件也只能使大部分学生了解学术行为规范的内容,而未能起到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时刻注重学术行为规范意识的作用,所以学校应该开设相关内容的选修课并鼓励研究生积极选修。

2.学校规定和对违反学术行为规范的处罚

对于“学校规定硕士生必须在指定等级期刊上发表相应的文章才能答辩”,16%的同学“表示赞成”,64.6%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60.2%认为“学校对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对学术失范行为有一些影响。而在回答“您认为学校对于学术失范行为的惩罚力度如何”,50.8%研究生认为“一般”,只有10.8%研究生认为“非常严厉”,可见学校的惩罚力度还不够,还不能形成足够的威慑力,才使得种种学术不端的行为时有发生。导师和一般科研人员大多数认为学校应该从处罚和教育两方面并重加强研究生学术的行为规范。

3.导师对调查者学术行为的影响

调查发现文科学生大多喜欢“学术水平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强”的导师,而理科方面的学生喜欢“经济收益高,课题项目多”的导师。在回答“您的导师经常给您强调学术规范吗?”只有27.8%“较多”,33.8%“一般”,18.5%“很少”;15.4%对本专业研究生导师的科研能力水平看法是“非常满意”,47.7%“比较满意”,而只有50.8%被调查者的导师安排有“固定的研究生学术研讨活动”。在对导师和一般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中也显示,60.35%“偶尔提醒教育”学生学术行为规范,“时刻提醒教育”的只占到34.69%,整体来说研究生们对自己导师的科研水平给予了肯定,但导师在强调学术规范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安排固定学术研讨活动中,都可以看出导师在学术行为规范等方面对研究生的教导还是偏少,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管理机制,完善并规范导师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引导者的作用,尤其是在学术行为规范这方面。

(三)个人有关学术行为规范的经历

研究生、导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术情况调查见表1、2、3。

表1 一年级研究生学术行为情况

表2 二、三年级学生学术行为情况

如表1和表2所示,二、三年级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较一年级研究生相比更加规范,这跟高年级接受了一年的研究生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一年的研究生教育中学校都会开设有关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的报告或者课程,同时导师也会在学术规范方面发挥引导的作用。总体来说虽然研究生的学术行为总体良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表3 导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术行为情况

通过表1、表2和表3的数据对比可见,指导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等教职工代表对学术行为规范的认识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学术行为的总体情况良好,并且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学术行为规范,按着学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学术研究和对学生指导。因此,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导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维护。

(四)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探索改变学术行为的策略

1.个人方面

在回答“您认为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69.2%被调查者认为“急功近利的社会不良风气与社会竞争压力”,61.5%认为“研究生评价体系、管理体系以及惩罚机制不健全、不合理”,47.7%认为“学校学风环境以及学校德育教育力度不够”,20%“导师自身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38.4%“研究生自身缺乏道德自律以及科研能力不足”。可见从研究生本人这方面来说,找出的原因大多都是出自客观方面的,而主观方面的比例则偏少,所以客观方面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是研究生更应该多从自身方面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遵守学术行为规范。

2.学校方面

对高校加强的制度体系的调查见表4。

表4 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加强的工作

如表4所示,大多研究生认为学校应加强研究生的评价体系,但是笔者认为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加强学术惩戒制度,尤其是加大惩罚力度,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同时参与调查的81.45%的管理人员认为当学生出现学术失范行为以后应该“处罚为主、教育为辅”。

3.社会方面

对如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的调查见表5。

表5 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应加强的工作

如表5所示,从社会风气的形成来看,社会应该调整就业结构,减少就业压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就业结构,可以减少研究生在校期间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而在论文写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从惩戒这方面来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

三、开展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原因和基本对策

(一)开展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原因

1.个人

研究生是我国学术团队中的重要活跃力量。研究生教育也是我国教育阶梯中的最高一级,因此,整个研究生群体的知识结构与文化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学术氛围。具体到每一位研究生的身上,就应当做到端正自身态度,找准自身位置,肩负自身责任。但是,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研究生人数比例较从前大大增加,但是其总体质量却每况愈下,越发令人堪忧。究其原因,多是研究生学术成果意义不明显,学术能力降低以及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匮乏。如此种种,都把焦点指向研究生的个人素质上来。

2.导师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就是说,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负责制,又称导师制,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7]。”导师之“导”有双重含义,一是在专业知识上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人品、素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8]。因此,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有着重要影响。

3.学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母体,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很多学术成果和科技发明都出自于大学之中。然而,现在的大学校园较原来相比,似乎多了几分功利主义与利益纷争,学术研究也趋于“商品化”。大学已不再是学术创作的象牙塔,而是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复杂的“小社会”。试问,如此大学,如此学术氛围,怎么能让专家学者安心学术,怎么能为广大研究生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因此,传播文明的校园文化﹑弘扬健康的学术之风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4.社会

最近,各种论文抄袭、学术造假事件屡见报端,学术不良之风盛行,整个社会急功近利,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可谓比比皆是,大到高校领导、博士生导师的学术造假,小到研究生中的论文过度引用与抄袭,学术失范已不仅仅是个别领域的专有现象,而是已存在于广泛的研究力量群体之中,亟须人们的正视与规范。这种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也成为了我国学术行为现状不尽如人意的有力推手。

(二)开展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基本对策

2001年9月4日,南京大学的洪银兴等16名学者联合倡议“以德治学”,呼吁发扬以德治学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树立精益求精的学术观念,加强精品意识,杜绝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2002年2月27日,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如何加强当前的学术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2年3月15日,首都女教授联谊会300多名女教授向全国高校教师发出倡议,拒绝学术腐败,为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这些行动足以表明人们改善目前学术不正之风的坚定决心。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研究生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若想让研究生养成规范的学术行为,首先应该规范其道德。学术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任何人都不应该做有悖道德的事,研究学术亦是如此。搞学术是一件极其认真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商榷与怠慢。研究生应提高自身思想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树立规范的学术行为意识。

2.充分发挥导师职能,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不仅要指导学术知识,还应时刻监督并规范其学术行为。指导研究生应该以老一代科研前辈为榜样,学习“三钱精神”,脚踏实地,严谨治学。尊重科学事实,遵循实验数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学术尊严。

3.高校应大力开展学术行为规范的主题宣讲活动,实现对全校研究生的普及教育

调查问卷显示,81.2%被调查者是“通过讲座或者学术报告”了解学术行为规范的,同时48%认为“学校开设讲座或学术报告”深入了解学术行为规范效果较好,76%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的选修课,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或者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并鼓励研究生积极选修。同时,学校应加强监督。加强监督是从客观上防止学术行为失范。监督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实现,比如:原始数据归档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防止科学研究作假行为,也有利于对学术行为进行定性调查,以便从成果产生的源头上阻止失范行为;公示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成果发表时防止失范。在学术论文投稿时,将论文内容以及作者等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举报制度的建立,既可以纠正已发论文的失范行为,又可以起到警示作用[9]。

4.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学术评价系统,实现学术行为规范法制化

第一,目前的研究生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评价时,应尽量避免墨守成规式的评价形式,避免由于片面了解从而导致的教条主义。应当从实际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学习任务与就业压力,再对研究生提出学术成果的要求。积极结合多方力量,形成学生与导师,学生与学校科研人员,学生与学校管理人员的良好交流与互动。切忌因急功近利导致的研究生学术成果粗制滥造的类似行为,从而导致其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第二,古人云,“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行为作为一项社会性活动,需要法制的支持与保障。建立完善的学术行为法律法规,既是个人学术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伞,又是对诸等学术失范行为的一记重拳。

[1]刘彩红.浅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24-125.

[2]杜鹏,杨燕萍,关晓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4):145-153.

[3]杨瑞春.交叉火力中的“王铭铭剽窃事件”[N].南方周末,2002-01-24(3).

[4]翟明磊,李虎军.东大校长卷入剽窃风波南[N].南方周末,2003-01-29(5).

[5]杜金玉.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调查与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10.

[6]王彬彬.汪晖的学风问题——以《反抗绝望》为例[N].南方周末,2010-03-25(4).

[7]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241.

[8]罗广.研究生德育中导师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7.

[9]吕淼华,吕晓健,姚锋平.研究生学术行为分析及基本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11-15.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科研人员导师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