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行动探索*
2013-04-24仪琳
● 仪 琳
课堂教学改革,亦或是课堂教学转型,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一个根本性的深刻变化,这种变革呼唤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很多教师习惯于反思之后,将自己的思考以文字性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此戛然而止,而教学又回到了起点,缺乏对教学行为的及时调整和改善。笔者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切入,开展了一系列培养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行动探索。
一、培养反思能力
培养反思能力是造就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重要途径。而帮助教师掌握反思技能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研究了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教师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一些方法,笔者设计了《教师教学诊断反思集》。诊断反思包含“问题描述”、“应对策略”“效果评估”三部分。
问题描述——教师对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进行详细描述,描述的目的是对课堂问题的自我澄清,即敏锐地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将那些发生在课堂中的真实的感到疑难和困惑的情境描述出来,针对问题展开理性思考,教师的反思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内容,从而解决了“反思什么”的难题。
应对策略——教师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借助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展开分析、提出假设,或者通过同伴互助的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也可以在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案例中得到启示,提炼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总之,教师要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从而明晰“怎么办”。
效果评估——教师要根据应对策略展开积极的行动,即教学行为的改善和调整,并进行观察思考,对结果做出评价和分析。也就是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因为教师反思的目的就是寻求突破,超越和改变的,所以反思的落脚点就应当是教学行为的改善和调整。
借助这本集子,可以鼓励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现场中捕捉教学问题,进而展开剖析,思考应对策略,调整教学行为。“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对教学中任何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这段文字印在了《教师教学诊断反思集》的扉页上,让它引领、激发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
【案例 1】
“M1 U2 Don't feed the ducks”一课教学目标定位的反思
英语学科 张弛
问题描述——本课时是本模块的最后一课时,也就是复习兼综合运用本模块的知识点的课时。以往,我都会将教学目标制定为“能够听说读写单词,重点句型;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用重点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结合本学期学校对于教学目标定位的诊断反思,我对其进行了思考:怎样就算“熟练”了?学生应该“熟练”到什么程度?表达什么样的想法?在什么情况下用?而情感目标是不是太泛泛而谈了?就本模块而言,能发掘出怎样的人文内容呢?
应对策略——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教学目标细致描述为:
知识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脱离原版录音的情况下,保持正确的语音语调,并能读出角色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祈使句的肯定句、否定句在适当的情境下对别人提出建议,规劝或警告;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养成文明守礼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效果评估——因为我把教学目标细化了,所以我在备课时就觉得有章可循,能够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同时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我也觉得目标清晰,效果相当不错。
二、拓宽反思渠道
仅仅依赖教师自我对课堂的诊断是不够的,必须拓宽诊断的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诊断的准确性,增强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开展课堂观察。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科教学专家组成的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一起进行课堂观察,帮助老师发现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验证,直至问题解决。也就是说,观课活动是行动研究小组借助群体反思开展的研究活动,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创新研究机制
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需要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成长。因此需要构建一种研究机制,促使教师由技能化工作转向反思性实践。“依据某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实践进行变革”,这一理念符合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的价值取向。依据这一理念,我们架构了一个专题研究的运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框架为:制定研究专题,在一定的周期内,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剖析—课堂实践”,以聚焦研究的方式,诊断问题,反思改进,使研究走向深入。
基于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实际的诊断,我们制定了以下专题:
教学内容选择与调整的诊断反思
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的诊断反思
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诊断反思
教学策略选择与实施的诊断反思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诊断反思
这一研究机制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其中λ值越大表示投资者对风险关注度越高且不愿承担高风险,属于风险厌恶者,反之为风险喜好者,xi表示第i证券的投资比例,ξi表示第i证券的模糊收益率,E(*)表示模糊变量的期望值算子,V(*)表示方差值算子,β为投资者能承受的信息熵值,A表示投资者控制单个资产投资比例的下限,B表示投资者控制单个资产投资比例的上限。
“理论学习”,应当努力实现与实践的对接。研究是富有理性色彩的: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需要展开理性思考。教师必须走出自身经验的狭小范围,学习先进的理论,形成广阔的视野,在对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中实现观念和行为的变革。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发现,教师普遍感到理论生涩难懂,很难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此,理论学习要从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从诊断教学的问题入手,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如“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诊断反思”这一研究专题的理论学习,我们将有关理论提供给教师。如“生成学习强调学习者建构知识过程,所以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的。知识也不是学习者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是适应的结果,它只体现我们每个个体的经验。因此,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活动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只是活动的促进者,但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是什么。”然后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个人解读,思考并描述: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怎样的?全员培训时,笔者根据教师的解读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展开剖析,如此一来,教师们感觉到理论离实践并不遥远。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调整。“案例剖析”,我们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对优秀课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的剖析。因为研究的方向明确,理论清晰,教师们运用理论分析课例,培养了领悟力,提升了反思力。在“研课—上课—诊课—再上课”的一番边思边行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对课堂情境进行审视和判断,对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选择,最终将课堂与有效、高效链接。
【案例 2】
专题研究——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的诊断反思
结合目前学校教师们对教学目标制定和表述的情况,研究小组通过查看备课,开展课堂观察,进行了诊断。同时,研究小组查阅了大量关于目标定位的理论资料,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的研究与探索。
三月的每个周五,培训者围绕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与教师们展开对话交流。对目标过多呈现教材的要求,而忽略学生的问题;目标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问题;目标定位缺乏挑战性的问题;目标描述不够清晰、准确,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等进行讨论,让教师们先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了教学目标该如何确定和表述。
三月每个周教学研讨时间,各学科教研组结合具体课例展开对教学目标定位的研讨。语文学科首先以课文《给予树》为例,全体语文老师在各自对教材解读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们邀请了区语文教研员修文艳老师就徐慧颖老师这堂获全国语文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的课,进行了解读,阐述了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那些富有价值的思考,带给老师们很大的启示。两个目标的相互比照中,老师们读出了深层次的理念和视野。其他学科教研组也结合课例开展了类似的研讨活动。
在即将走过三月的时候,各教研组推出了专题研讨课。教师们观课之后,紧接着进行了课后的诊断反思。根据课堂实际,反观目标制定。整个研究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使教师在观念与行为相结合的水平上发生转化。
四、提炼研究成果
各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师研究团队,基于每月的研究,进行研究成果的发布,将有价值的部分呈现出来,全校教师交流分享。在这份课题研究的信息简报中主要包含三大版块,涉及三个不同的方面,即“理论学习”、“案例研讨”、“课堂实践”。“理论学习”,教研组呈现的是借助哪些理论开展的研究,或者说他们找到了哪些理论改进了实践。“案例研讨”,教研组呈现的是外出听课或优秀课例的诊断反思,对照理论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课堂实践”,教师在经历了理论学习和案例研讨之后,持续不断地对课堂进行思考,教研组的成员借助已有认识共同研究一堂课,由一位老师上课,集体观课、反思,使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各研究团队的教师通过对这些研究信息的汇总和发布,促进了思考与沉淀,使研究的成果得以及时提炼和推广。
【案例3]
课题研究信息简报——英语课堂操练环节的诊断反思
英语学科组
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认识到,操练从原型操练→模仿操练→自由操练,始终围绕所学的语言结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实际意义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技能,又使学生学会了把获得的语言知识融入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适度的扩充和延伸,恰到好处地传授了语言知识。但如果一味的注重提供情景,而忽略了刚学的语言知识,设计的情景和所学语言知识毫无关系,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活动没法顺利展开,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研讨——本月,我们参加青岛市的教学研讨活动时听取了一节课。结合所学的理论我们对这堂课进行了诊断剖析。我们认为操练环节中“值日生”这一活动很好,但可以让学生也来尝试着提问,学生会听得更好,说的积极性会更高。“牙签拼图”的环节很有创意,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拼图,再展示作品,如此调整可提高学生参与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此一来,操练的实效性将大大提高。
课堂实践——本月,我们集体听了周顺老师的一堂课并着重围绕操练环节的有效性展开了反思。周顺老师在课堂上营造了愉快的语言交流的氛围。本课初始,学生就在图片欣赏中开始了愉快的语言学习。课堂上,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轻松的状态中。虽然设计的游戏,创设的情景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热情,但出现的问题就是语篇的操练不到位,学生始终是在使用个体的句子,而没有形成三五句的语篇,这在高年级的教学中稍显不足,使操练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3]申继亮,费广洪,高潇潇.知识、反思、观念——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A].谈松华,朱晓蔓,林崇德,申继亮,钟唐泉,王逢贤,朱永新,卢家楣,唐盛昌,杨明华,沈怡文.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6大焦点问题[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