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董氏奇穴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2013-04-21郑秀英甘忠源肖慧玲张少群陈俊琦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35期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疗程

郑秀英,甘忠源,肖慧玲,张少群,陈俊琦

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以颈部症状为主,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1]。由于其症状较轻,患者往往不予重视,以致反复发作致病情加重。目前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繁多,有针刺、灸法、中药、推拿等,均针对风、寒、湿症状,以温经散寒、疏经通络、行气化瘀、活血止痛为目的,疗效肯定。其中,针灸疗法疗效确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此治疗方法单一,且患者常中病即止,治病难以求本。考虑麦肯基疗法的可操作性和家庭实用性较强,秉着“标本同治”“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本研究采用针刺董氏奇穴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以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南方医院针灸科门诊、香港刘挺州中医师诊所和澳大利亚刘挺州中医师诊所接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综合组,每组各30例。

1.2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2)年龄18~60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临床试验者。

1.3 病例排除标准 (1)其他各型颈椎病者;(2)颈部扭伤、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等非颈椎退变、颈肌劳损所致的颈肩部疼痛者;(3)准备妊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者;(5)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中止和脱落标准 (1)在观察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需医治者;(2)未按规定方法治疗或加用其他方法治疗者;(3)不能坚持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针刺组:针刺董氏奇穴[3]。选穴:双侧正筋穴(足后跟筋中央上,与足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距足底3.5寸)、正宗穴(正筋穴上2寸)、重子穴(手心向上,拇指掌骨与示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1寸)。操作手法:使用1.5寸(天协牌,0.25 mm×40.00 mm)针灸针;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运动针刺法,即嘱患者同时做颈肩部活动;留针30 min,每5 min行针1次,1次/d。(2)康复组:采用麦肯基疗法治疗[4]。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在各种体位颈部反复行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运动时终点位的反应,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向进行治疗性锻炼。患者取坐位,行水平后缩位运动,水平后缩位时前屈和伸展运动、侧方屈曲运动、水平后缩时伸展位左右旋转运动,6遍/次,6次/d。(3) 综合组:针刺董氏奇穴联合麦肯基疗法。3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观察期限内达到临床治愈者不再继续接受治疗。

1.6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活动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2)不同疗程的临床治愈例数:统计各组治疗第1、2、3个疗程末临床治愈的例数〔参照治愈标准(1)〕。(3)治疗前后颈痛评定[6]: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分为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PRI与疼痛程度分级相结合,可反映疼痛性质和定量描述疼痛程度;VAS把长为10 cm的直线按疼痛程度分为100个等级,每1 mm为一级,让患者从0~100级间标记疼痛程度;PPI以0、1、2、3、4、5分表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各部分所评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4)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症状需详细记录。

1.7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由专人整理后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性别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和病程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临床疗效、不同疗程末临床治愈例数及PRI、VAS和PP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H检验,治疗前后PRI、VAS和PPI评分的比较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无一例中止或脱落。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注:*为χ2值

2.2 临床疗效比较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97,P=0.706,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不同疗程临床治愈例数比较 3组患者不同疗程末临床治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900,P=0.032),综合组第1、2个疗程末临床治愈例数多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不同疗程末临床治愈例数比较

注:与综合组比较,*P<0.05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颈痛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u值和P值为3组治疗前后评分的比较;PRI=疼痛分级指数,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PI=现有疼痛强度

2.4 治疗前后颈痛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后PRI、VAS和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3组患者PRI、VAS和PP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不良反应 针刺组和综合组颈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晕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颈椎劳损、退变引起的以颈部症状为主,伴有枕、肩、上背部不适的一组临床综合征[7-8]。虽然祖国传统医学古典医籍中没有颈椎病的病名,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对颈椎病的相关描述,并将其归属于“痹证”“骨痹”“颈肩急”等范畴。目前普遍认为,颈椎承受着各种负荷、劳损,易意外损伤,易导致椎间张力下降、椎间松动不稳[9]。椎关节的失稳一方面直接引起颈部各肌群之间的失平衡,导致肌肉的防御性痉挛;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椎间出血、水肿,直接刺激分布于椎间周围的窦椎神经末梢,使颈部出现酸、痛、胀等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出现了发病年龄年轻化、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0-11],其中以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40%[12],是各类颈椎病发病的早期状态,若不及时治疗,病变易呈进行性发展,因此,对颈型颈椎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针对颈型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主要有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小针刀疗法、牵引疗法、药枕疗法、物理疗法、功能锻炼疗法等。然而,颈型颈椎病是一种复杂且难治愈的疾病,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上述方法也各有不足之处,如传统针刺疗法对颈部的针刺较多,而这往往会短暂加重颈部的疼痛和痉挛,患者难以接受。此外,这些方法往往中病即止,只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而较易忽略对颈型颈椎病以及治疗后复发的防治,治病难以求本[13-14]。麦肯基疗法是由新西兰治疗师Rnbin McKenzie创立的一种通过姿势矫正训练和相关医疗锻炼来治疗颈腰部疼痛的方法。其倡导采用良好的姿势和合适的运动方向,让患者通过自我整复运动,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纠正椎间关节的紊乱,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加强脊柱的稳定性,维持颈部的动态平衡,从而缓解颈型颈椎病颈痛等不适,并可预防其复发[4,15]。董氏奇穴针灸学提倡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的“善治病者”原则,治病采用对应取穴,以远处取穴配合局部疼痛部位运动的针刺法[16]。本研究取正筋穴、正宗穴和重子穴正符合这一“善治病者”的原则。以经络而言,正筋穴和正宗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循行经过项背部;重子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与手阳明经相表里,循行经过上臂肩;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针刺上述穴位,同时配合病变局部运动针刺法,调动患者自身潜能,以行气活络,疏导病灶局部气血,通则不痛。

本研究结果表明,麦肯基疗法与针刺董氏奇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相当。针刺董氏奇穴、麦肯基疗法及综合法治疗3组患者后PRI、VAS和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PRI、VAS和PP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间无明显差异;针刺组和综合组颈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晕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可见,3种疗法的疗效确切,均能明显改善患者颈部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疼痛为颈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及就诊原因,缓解疼痛成为门诊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当务之急[17]。秉着“标本同治”“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本研究采用针刺董氏奇穴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治疗3个疗程后,3组患者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间无明显差异,但第1、2个疗程末时综合组临床治愈例数均较针刺和康复组多。

综上,本研究初步表明,针刺董氏奇穴结合麦肯基疗法及其中一种单一疗法均能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但综合疗法较单一疗法起效更快,本研究可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但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小、未对3组患者进行随访以及未对前2个疗程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进行观察等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研究步骤进行深入探讨。

1 徐敏,刘保新,黄承军,等.平衡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09,24(5):338.

2 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3 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77-80.

4 罗宾·麦肯基,克雷格·库贝.麦肯基疗法——7步告别颈椎腰椎烦恼[M].王小亮,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129 -14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5-189.

6 Melzack R.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J].Pain,1975,1(3):277-299.

7 龚德贵,吴强.近十多年针推综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综述[J].福建中医药,2010,41(2):62-64.

8 郭艳幸,赵庆安,陈燕坤,等.颈型颈椎病的分型与针灸治疗[J].中医正骨,2004,16(10):27-28.

9 杨世斌.颈肌与颈型颈椎病的关系[J].颈腰痛杂志,2008,29(1):77-79.

10 武震.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及颈后肌群受长期应力作用的相关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11 周立武.颈椎病诊断与针灸推拿治疗规范化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7,22(7):2-4.

12 洪雁.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3):56-57.

13 徐敏,刘保新,梁柱.颈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现状[J].哈尔滨医药,2010,30(2):52-53.

14 庞灵,于敏华,赵丽华.多功能温热理疗床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1340.

15 Ronald Donelson.痛性脊柱疾患的力学诊断与治疗:Mckenzie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120-121.

16 林海利,阮传亮.针刺重子穴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J].福建中医药,2011,42(3):30-31.

17 汤碧华,黄泳,陈俊琦,等.针刺落零五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0):3-4.

猜你喜欢

颈型颈椎病疗程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牵引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