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时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战略思考

2013-04-18兰思仁戴永务

关键词:长汀县长汀水土保持

兰思仁,戴永务

(1.福建农林大学;2.南方水土保持研究院;3.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还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同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这意味着中国将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水土流失是制约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是我国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又是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和贫困的根源[1]。因此,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中明确指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七大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一,包括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安徽南部、湖北南部、四川部分地区及台湾省。福建省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省长的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长汀水土保持工作,于1999年11月和2001年10月2次考察长汀,并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重要成效,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 7.85万hm2[2],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被誉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于2011年12月10日和2012年1月8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2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深入探讨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的战略举措,这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科学制定长汀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与经验

(一)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巨大成效

长汀曾是福建省水土流失历史最久、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也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1985年遥感普查数据,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9.75万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高达31.5%[3],严重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时的水土流失区处于“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不利局面。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特别是近十年的有效治理,如今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从昔日的“水土流失冠军”变为“水土流失治理典范”。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5万 hm2,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15% -35%提高到65% -91%,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千米8580 t下降到438-605 t,径流系数由0.52 下降到 0.27 -0.35[3],含沙量每立方米由0.35 kg 下降到 0.17 kg,年增加保水6526.4 万 m3、保土128.47万t[4]。随着治理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三洲镇因地制宜地发展杨梅产业,全镇杨梅种植面积有800多hm2,年产量3000余t,杨梅产值高达500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的河田、濯田等乡镇杨梅种植业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海西杨梅之乡”。成功的治理使得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长汀已从昔日的“火焰山”转变为“花果山”。

(二)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实践,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2005年被水利部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2006年被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院士专家考察团誉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长汀县的干部和群众在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针对当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综合治理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其他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创新是“长汀经验”的灵魂,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创新治理理念。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变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为顺向进展演替。

2.创新治理模式。长汀县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政府治理、农户治理、社区治理、企业治理和股份合作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治理模式,引导和激励农户和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采取了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水土流失治理新机制,实行“谁种谁有,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并对发展种养业的农户提供种苗补助、肥料补贴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

3.创新治理技术。长汀因地制宜创新实施了“等高草灌带”、陡坡地“小穴播草”、“老头松”施肥改造、“草牧沼果”循环种养、乡土树种优化配置等治理新技术。

4.创新生态补偿方式。2000年开始从福建省政府补助资金中切出一大块用于沼气建设,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并对群众烧煤实行补助,大幅减轻农民生活烧柴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5.创新科技协作机制。积极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创新协作,先后建立了全国首家水土保持博士生工作站,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水土保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南方水土保持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为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二、生态文明时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战略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就是行动的先导。根据全国生态文明大建设的新形势和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所面临的历史机遇,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的战略目标应包括3个层次。

(一)率先建成“美丽长汀”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要求,深入总结过去治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并不断提升治理理念和载体,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一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向由“绿”变“美”、由“绿”变“富”、由“绿”变“生态文明”的更高目标迈进,把长汀建设成为更加生态、更加优美、更加和谐的“美丽长汀”。

(二)要努力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样本”

进一步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理念、模式、机制、技术、管理的创新,提升生态经济效益,努力创建中国特色水土流失区治理新模式,为长汀探索出一条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为包括革命老区、苏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内的全国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2]。

(三)积极打造成为全球水土流失治理的“中国经验”

每个国家需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每个国家的实践又都在丰富全球的环保实践,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典范的“长汀经验”,可以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三、生态文明时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战略措施

(一)提升治理理念

提升治理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战略举措。理念引导工作的方向,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必须要解决好水土流失治理的理念问题。

1.树立新型工业化理念。人口的过度承载是长汀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通过发展现代工业,把广大农民从土地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生态人口转移,可以缓解长汀人口的过度承载。近年来,长汀县工业实力持续提升,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7亿元,比增20%[5],现代工业发展潜力很大,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稀土精深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长汀稀土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培育的产业。

2.树立生态经济理念。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中确立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必须将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四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治理与改善民生并行”的原则,坚持走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树立生态人居理念。生态人居是指人与聚居环境关系的健康,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态健康,即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社会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2]。树立生态人居理念,要求长汀在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中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经济社会的特点,探索水土流失治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模式,尤其是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地址的规划和生态人口转移模式的选择工作,对重度水土流失区或重要水源地保护地区等生态不适合居住区,应有计划地实施生态搬迁工程。

4.树立区域发展理念。区域发展理念是指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为区域发展服务,区域发展要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支撑,两者要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树立区域发展理念,就要正确把握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发展的辩证关系,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科学制定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紧密衔接,持续不断地推动实施,实现两者的协同推进。

(二)提升治理载体

提升治理载体是做好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战略抓手。长汀县应积极向国家申报建立水土流失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作为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新平台,可依据生态资源状况将县域划分为治理核心区、重点保护区和优先开发区,并分别采取差异化的治理开发措施,实现治理、保护、开发同步并进,同步见效。

1.核心治理区。包括3.2万hm2尚未完成治理的区域[6]、已开展初步治理但尚未取得治理效果的区域以及因自然和工程建设等因素造成生态破坏的区域,该区域应加大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力度。

2.重点保护区。包括已经治理或取得初步治理成效的区域和县域内林分结构单一、生态承载力脆弱、易造成生态破坏的区域,该区域一方面要采取传统的封禁保护等有效措施,另一方面,要通过树种替换、限制开发、加强监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实行更严格的保护。

3.优先开发区。包括生态环境较优越、交通较便利、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该区域重点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晋江(长汀)工业园、生态科教园等园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稀土精深加工等具有长汀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工业,加快推进县域生态经济发展,为长汀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持续推进创新

创新是“长汀经验”的灵魂。生态文明时代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依然要秉承“长汀经验”的灵魂,在治理的模式、机制、科技和管理等方面坚持不断创新。

1.治理模式创新。要按照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和“美丽长汀”的新要求,继续创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模式。(1)要坚持小流域治理与交通网格化并重。小流域治理是丘陵山区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坚持小流域治理的同时,应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道路网格化,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边远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成本,而且还能有力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条件。(2)要坚持梯度治理。根据水土流失危害程度的不同,长汀应分别启动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生态观复工程,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策略。(3)要坚持综合治理开发。以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低山丘陵区人口密集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位,以开发性治理及植被恢复为手段。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进行全面统一规划,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形成水土流失治理的强大合力[6]。

2.治理机制创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来调动各方力量,并加快构建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效机制。(1)要建立汀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保护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长汀县在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为汀江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游地区有责任对长汀进行经济补偿,这样才能促进汀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享。(2)要进行产权制度创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会涉及到耕地、林地、森林资源等各种资源的产权问题,应站在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高度,以更加开阔务实的精神,不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3)要创新投入机制。水土流失治理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根据治理工程的规模、质量、效益进行补贴,激励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治理,形成多元化的治理资金投入体系。

3.治理科技创新。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推动力。(1)加大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弄清长汀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机理、调控机理以及“老头松”问题等治理难点。(2)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充分利用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已有的科技协作创新平台,吸引科研院校参与联合攻关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中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科技瓶颈,提高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科技含量。(3)采取集成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模式,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最新科学理论与研究成果。(4)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构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以信息化促水土保持建设高效化,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管理体制创新。(1)坚持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各种制度。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向社会大众积极宣传,增强公众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意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长汀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积极应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及时监测和预报本区域内水土流失的最新动态,加强对重点工程治理成果的管护。(2)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的建设管理体制,特别是强化矿山、工厂和城市建设的水土保持管理,对因生产建设损坏原地貌植被的,可尝试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进行调节[6]。(3)加大水土保持监督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水土保持队伍监督管理能力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的执法水平。

四、结语

当前,全国已迈进入生态文明大建设大繁荣的全新时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正处于“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节点上。长汀应及时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提升治理理念,提升治理载体,持续推进创新,不断深入地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率先建成“美丽长汀”,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样本”,积极打造成为全球水土流失治理的“中国经验”。

[1]李锐.中国水土流失基础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自然杂志,2008,30(1):6 -11.

[2]兰思仁.努力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样本”——做好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思考(上)[N].福建日报,2012-01-31(10).

[3]陈雷.全面总结推广长汀经验,扎实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2,(3):1 -3,8.

[4]中共长汀县县委,长汀县人民政府.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长汀老区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R].龙岩:中共长汀县县委、长汀县人民政府,2012.

[5]上官梦婕.长汀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EB/OL].(2012-12-30)[2013 -01 -06].http://www.mxrb.cn/lyxws/content/2012-12/30/content_1201505.htm.

[6]兰思仁.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治理水平——做好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思考(下)[N].福建日报,2012-02-03(10).

猜你喜欢

长汀县长汀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水土保持
经过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的长汀满目苍翠。
上世纪80年代的长汀
水土保持
福建长汀:创新推进基层医改
长汀 龙岩市老促会深入长汀县调研革命基点村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