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的思考

2013-04-18江瑞芳

关键词:党员意识毕业生党员

江瑞芳

(福建医科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高校毕业生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他们步入社会后,绝大部分将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生力量。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党员的基础性工作。党员意识是党员对党组织的一种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是党员关于党的思想观念、工作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综合反映。党员意识的强弱,是判断、衡量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忠诚度的重要标杆,也是判断、衡量党员素质高低和先进性程度的重要要素。党员意识教育是指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渠道的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党员宗旨、党员责任等方面的认识,使广大党员在思想观念上牢记党员身份、践行党员宗旨、承担党员责任,并以这样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日常行动。当前,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必须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

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是衡量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党员意识再教育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党员政治理论修养

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是系统工程,其中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是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要求:没有经过培训的,除个别情况外,不能发展党员。组织上入党是履行组织程序,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的入党。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校大学生党员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党员比例超过15%[1]。许多大学生党员在积极争取入党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自我约束,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但也存在一部分党员入党后主动学习理论的热情降低,自我约束减弱,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同学中的榜样示范作用不明显。加强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能够有效引导、教育毕业生党员增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

(二)党员意识再教育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对于毕业生党员个体而言,毕业实习阶段毕业生党员分散在各实习点,党员集中学习的时间较难保证,也很少能做到加入实习单位的党组织来进行定期的理论学习和提升;临近毕业,毕业生面临求职、就业等现实问题,无暇顾及其他方面。从支部工作来看,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中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数量,轻质量;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再教育;重专业成绩硬实力的考核,轻政治素质软实力的考核。毕业生党支部工作淹没在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党员再教育工作相对薄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对于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能够促进党员和党员队伍持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党员意识再教育有助于坚定毕业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当前国际社会思潮、国内市场经济发展仍存在复杂矛盾与问题对毕业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部分毕业生党员缺乏经过逆境磨练的坚强意志,缺乏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某些是非面前容易迷失方向。加强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有助于毕业生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生党员再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加强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笔者认为重点要加强党员身份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一)加强党员身份意识教育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这种“先锋战士”和“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的两重身份,决定了党员比群众的先进性和党员与群众的一致性,体现了共产党员不仅是共产党员、同时还是社会公民的政治身份[2]。对于毕业生党员而言,他们兼具学生和党员的身份,且有别于低年级的学生党员。毕业生党员即将步入社会,如果他们对党员身份认识不清,直接影响其行为,甚至出现损坏党员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行为,进而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加强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有助于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来自学生,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比普通同学做得更好,这样才有助于毕业生党员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

(二)加强党员宗旨意识教育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部分学生入党是为了就业多一份筹码,入党动机呈功利主义倾向,而忘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党员之名,无党员之实。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合理且正当的需要产生合理且正当的动机,正确的动机激发正确的行为。因此,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能够塑造毕业生党员良好的党性修养,引导毕业生党员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始终不变的人生行为准则,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加以践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

(三)加强党员责任意识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高校毕业生党员是8 000多万党员中的一份子,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加强毕业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党员的担当意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保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奋进,与祖国共发展,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具体措施的实践思考

由于毕业生党员所处学业阶段的特殊性,对其教育和引导要根据该阶段教学特点开展,同时要遵循这一阶段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把党组织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毕业生党员的自觉行动。

(一)加强政治理论灌输,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理论灌输是党员意识再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毕业生党员只有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党员的权利、义务,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等有关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增强政治鉴别力,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热爱党、拥护党,坚定信念跟党走;才能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的理论灌输可以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学党章,学习当前一段时期的党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战略部署等形式,采用自学和高质量的集中辅导相结合来进行。把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反映社会主流的观点、思想、意识等社会意识形态传授给学生,转化为他们的经验、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增强理论培训和教育的成效[3]。

(二)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服务本领

毕业生党员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合格党员必须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优秀不仅仅体现在政治思想素质的优秀,还必须具有过硬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因此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不能只重政治素质轻专业素质。毕业生党员再教育在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强化专业学习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合理处理好专业学习与就业、应聘、考研等各种事情的冲突,凭借其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三)加强实践锻炼,践行服务宗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决定着认识的性质和发展,而且是检验认识是否科学正确的标准[4]。党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地锤炼和提升,要通过构建毕业生党员党性实践平台,使党员的再教育根植在具体、生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才更具有生命力。依托毕业生党员参与实习实践,履行其服务的职责,增强毕业生党员的服务意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通过开展优秀毕业生党员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活动,发挥其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倡导毕业生党员在建设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增强毕业生党员身份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帮助困难学生共同进步。社会实践是毕业生党员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社情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互结合,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四)开展评议监督,树立党员形象

一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通过党员的自觉行动加以维护的,更需要来自外部的评议和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利会导致腐败,没有监督的党员也容易滋生不良行为,丧失其先进性。对毕业生党员进行评议监督是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毕业生党员的评议监督,除了要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组织要对毕业生党员开展党性修养测评工作,可借鉴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核,重点围绕毕业生党员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学习态度以及联系群众等方面开展评议和监督。同时,还要结合毕业生在岗实习的情况,加强实习单位对毕业生党员的评议监督,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走访,支部间的交流等形式加大毕业生党员的监督力度。评议监督要充分收集多方意见,既有本人的自我认识,又有同学、实习单位同事、指导老师的意见,在全面、客观、公正评议基础上如实反馈给本人,只有完善党员评议监督机制,才能增强每个党员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后续指导,杜绝“口袋”党员

要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后续指导工作,杜绝“口袋”党员的产生,这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毕业生党员有的在校期间签约了工作单位,有的升入高一层次进行深造,有的则需要一段找工作的过渡期。他们的党员材料、组织关系如何按期、规范、及时地转到相应的党组织去,这是毕业生党员再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关系到毕业生党员在新环境中党员身份的确认以及能否连续过好组织生活,进而培养他们的组织归属感。因此要向临近毕业的党员正面灌输转组织关系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和方法,例如向毕业生党员发放《致毕业生党员的一封信》,开展组织关系转接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做好必要的跟踪和指导,保证毕业生党员毕业后都能够有序、按时转接组织关系,实现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连贯性,避免因不按时转移组织关系,甚至将组织关系放在自己“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导致这部分党员对党员身份的淡忘。

学生党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培养、树立和逐步深化巩固的过程。理论学习是基础,实践锻炼是平台,评议监督是约束。加强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通过毕业生党员自主的学习、实践和思考,不断深化对党的认识,提高党性修养,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励立庆.高校学生党员在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1,24(2):13-16.

[2]张荣臣.入党培训教材:根据党的十八大文件精神修订[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155.

[3]许文蓓.创新再教育机制 提升学生党员素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85-88.

[4]李德刚.科学认识党性,增强党性意识[J].天中学刊,2013(02):41-44.

猜你喜欢

党员意识毕业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强化党员意识 提升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意识弱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增强党员意识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对强化党员意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