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藏区学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3-04-18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甘孜州全州幼儿教师

林 刚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最大的藏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和薄弱的经济基础,甘孜州的教育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况,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其发展更是困难重重。一般认为学前教育是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对于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以及对于人的认知发展以及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目前,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十分关心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省、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陆续出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已成为当前民族教育工作的重点。在 “十二五”期间,国家推动了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实施了第二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在此历史背景下,笔者对甘孜州学前教育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甘孜州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与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与借鉴,共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甘孜州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甘孜州最早的学前教育诞生于巴塘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赵尔丰在巴安设关外学务局,开办官话学堂,同时附设幼稚班一个[1]。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于康定创了“省立康定幼稚园”(今甘孜州幼儿园的前身)。在此期间,甘孜州的幼稚班约10个,常年入园儿童60人左右。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办学规模缩小,幼儿教师仅有2人,入园幼儿只有20余人[2]。1950年康区解放,甘孜州学前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原省立康定幼稚园更名为康定幼稚园,并在巴塘县开设一个幼儿班,入园人数达到98人。1952年后,学前教育开始逐步延伸到各县,到1960年,全州除石渠和色达外,其余各县都有了自己的幼儿园[3]。

“文革”期间,学前教育的发展几乎全面停止,全州幼儿园基本停办,使甘孜藏区原本就十分滞后的学前教育遭受了严重创伤。

“文革”后甘孜州陆续恢复文革前的幼儿园,政府办学力度也全面提高,到1977年时,全州幼儿园达50所,在园幼儿2746人,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所未有。80年代期间,学前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调整期,由于甘孜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滞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结构布局发生了变化,有的幼儿园在教育发展中消失了。

90年代初,根据四川省有关幼儿教育的相关政策,结合全州幼儿教育现状,决定在“八五”期间认真办好现有幼儿园,并将其办成示范性幼儿园。1992年11月,巴塘县幼儿园经省、州相关部门严格的检查,成为全州第一所示范性幼儿园;1995年甘孜州幼儿园经过省、州相关部门检查验收达示范性幼儿园标准,成为第二所示范性幼儿园;1997年泸定、炉霍两县幼儿园经过省、州相关部门检查验收达示范性幼儿园标准[4]。其间,幼儿园的登记注册工作基本完成,并对部分幼儿园进行复查,要求办园条件较差的幼儿园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全州幼儿园总数长期维持在30所左右,主要解决了城镇居民和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幼儿园接受教育的需求,其在园人数6000余人,幼儿园入园率在10%~15%。

二、甘孜州学前教育的现状* 文中涉及学前教育现状部分(包括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在读幼儿基本情况)的数据除特别说明其余主要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

(一)幼儿园结构布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甘孜州常住人口为1091872人,0-14岁人口为253348人,占23.20%;基于此数据3~6岁儿童人口应在7万左右。与之相对应的学前发展现状是:截止2011年6月,全州共仅有独立设置幼儿园27所,其中独立设置公办幼儿园25所(均为少数民族幼儿园,但没有一所双语幼儿园),一定规模民办幼儿园2所。现有的幼儿园中设立于县城的公办幼儿园19所,民办幼儿园2所,设立于镇政府所在地的公办幼儿园6所。幼儿园结构布局不合理,大多数县只有一个幼儿园,幼儿园服务半径过大,周边幼儿上学成本过高。2011年4月,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的县、乡、村三级园点式布局,并明确在遵循语言环境、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在一类地区部分地方和二三类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学,坚持幼儿就近入园原则,拟新建幼儿园300余所,已科学规划县、乡、村三级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园点布局,幼儿园结构布局结构将得以优化,甘孜藏区学前教育将迎来全面发展。

(二)现有学前教育师资基本情况

1.幼儿教师学历基本情况

各幼儿园教师的配置一般是两名教师管理一个班的包班制,教保结合,教师同时也是保育员;个别条件较好的幼儿园采用两教一保的包班制,每班配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截止2011年6月,全州在岗的学前幼儿园教职工共计424人(其中有专任教师395人,保健员8人,其它21人),代课教师34人,教师队伍中少数民族教职工29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8%,教师队伍大部分实现了本地化。专任教师中,男性教师4人,职工中男性职工7名。

在独立设置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中本科学历34人,专科学历303人,中专学历53人,中专以下5人,总体学历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幼教专业毕业的共217人(其中园长18人,专任教师199人)占教师总数的52%,而专任教师的近50%集中在教育相对发达的康定和泸定两地,其余各县有7个县幼教专业毕业专任教师人数在5人以下,有三个县全县幼教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仅为2人。

2.幼儿教师职称结构

2010-2011学年,全州现有教师职称结构中,中学高级职称8人,小学高级职称166人,小学一级职称159人,小学二级职称36人,未评职称26人。8名高级职称中康定县有5人,泸定县、新龙县、稻城县各1人。

表1 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表2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表

表3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表

合计按职称分中学高级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未评职称园长城镇304195002农村1000001专任教师城镇360414515336022农村4021001合计395816615936026

3.幼儿教师福利待遇

长期以来,甘孜州的幼儿教师队伍相对稳定,除自然减员外,调出特别是转行的情况很少,一方面是教师爱岗敬业职业精神高,另一方面是幼儿教师队伍待遇相对稳定。甘孜州幼儿教师福利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评出主要参照小学教师的标准执行,2012年颁布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幼儿教师与当地义务教育教师依法同等享受工资及福利待遇,逐步完善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以法定的形式确保了幼儿教师的地位。

(三)幼儿园基础设施情况

根据2010—2011学年统计结果,县镇独立设置幼儿园、占地面积共55758平方米,校舍面积33633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19677平方米,其中活动室12258方米,睡眠室3730平方米,保健室312平方米,图书室497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861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4993 平方米,图书57948(册),教学用录像录音带1291(盘)。现有校舍面积中框架结构的建筑面积14341平方米,砖混结构的建筑面积16713平方米,尚有部分仍为砖木结构。总体上而言,现有的幼儿园校舍比较陈旧,设施配套不齐备,有近8所幼儿园没有设睡眠室,有13所幼儿园没有专用的保健室,有11所幼儿园没有图书室,有11所幼儿园没有任何的图书资料,有11所幼儿园没有任何的教学用录像录音带。整个幼儿园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齐备,硬件建设需全面提高。

(四)幼儿园在读学生基本情况

甘孜州现有幼儿园一般按年龄分班,3~4岁为小班、4~5岁为中班、5~6岁为大班、学前班(本文中的学前班一般为小学办的学前班)。仅有康定县、九龙县、炉霍县、甘孜县和稻城县设了托幼班。 据统计,2011年6月,全州共有托幼班9个,小班32个,中班33个,大班69个,学前班7个,在园人数共计602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486人。在读学生的分布中,康定县在园人数达1558人,占全州在园人数的四分之一;泸定县在园人数617人,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的总体发展是有对应关系的。由于城市化发展加快,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涌进城镇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有的班幼儿数达到80余人,大部分班级幼儿人数都在50人上下,班级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

(五)幼儿园课程开设情况

据了解,各幼儿园课程设置都以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为指导,教学课程都有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舞蹈等。我国新近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郑重的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观念的导向。现在幼儿园一般选用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教育整合教材》(也有少部分选用蒙氏教材),每套教材共6本书,为幼儿安排了涵盖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发展领域的有趣课程,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发展幼儿深藏的潜能,课程以一种开放的形式既提供了预成课程的内容,又留给老师生成课程的空间,通过课程的实践,形成幼儿、老师与家长一起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课程强调本土与多元文化的学习,注重人文与生态关怀,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课程由两名教师按教学计划共同协商分担完成授课。

表4 独立设置幼儿园分年龄学生数(2011年6月在园(班)人数)

入园(班)人数在园(班)人数离园(班)人数计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计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计幼儿园学前班3岁以下331209117050332209123000101003-5岁2430607607438333436246010121244127434373321525岁以上1180003097317720670015417361771928182999合计39412698777731811211602326911291399301521123112160151

(六)民办幼儿园基本情况

民办幼儿园是经由州内相关部门批准,公民个人或集体在州内举办的独立成校的幼儿园。在甘孜州学前教育中,民办幼儿园主要有两种形式:集体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主要是在州军队、企事业单位自主设立的幼儿园,其服务对象和范围有限,比如原甘孜军分区幼儿园(已停办),四川民族学院幼儿园等。我州社会力量办学起步晚,发展缓慢,1993年9月,州人民政府印发《甘孜州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规范,到2005年8月,全州登记注册民办幼儿园共11所,在院幼儿共604人,主要分布在泸定和道孚县境内,其中泸定县有10所[4]。民办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幼儿园的办学压力,填补了农村学前教育的空白。2007年,康定皇家私立幼儿园成立,并迅速发展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2012年9月,泸定宝贝双语幼儿园在安乐坝新建园区投入使用,该园在泸定境内实行连锁办学,办有多个分校(包括海螺沟、新兴等地),已发展成为民办幼儿园的领头羊。由于民办幼儿园办学经费来源是收取的学费和办学者筹集,投入经费有限、规模较小的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尤为艰难,有很多新的私立幼儿园不断发展起来,同时有不少却早已销声匿迹,真正发展成为办学条件突出、有社会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很少。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发展更为混乱,一般都因陋就简,大多数是身体差、不适于重体力劳动的农村妇女,也有暂时未能就业的待业人员,一般不会进行资格申请,其办学的设施差,随意性很大,没有严谨的教学计划,“学前化”倾向严重,学生权利没有基本保障。农村私立幼儿园的数量无法进行完全统计。

(七)小学办学前班基本情况

2012年前,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覆盖面积有限,但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很高,几乎所有乡镇一级的中心小学纷纷举办学前班来满足群众的需求,也有部分城镇小学也举办学前班,如泸定的成武小学、九龙城小等。小学办学前班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前一年入学率。小学办学前班的师资主要有以下两种来源:一是小学富余的师资;二是临时聘用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没专业学习的背景,有暂未就业的待业青年(这部分师资是最不稳定,只要有招考,有的学前班就没办法正常行课),有的是教师家属。由于此前学前教育不在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是学生微薄的学费收入。小学办学前班一般设施简陋,学生人数众多,没有必须的玩具,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活动空间与小学生重叠,教育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有小学化的倾向,对于实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困难。

(八)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状况

上世纪80年代起甘孜州幼儿园开始部分承担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2001年,《甘孜州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执行,教师队伍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学前师资的培训逐步开始纳入义务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2005年11月,甘孜州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经甘孜州教育局批准成,中心设置在甘孜州幼儿园内,培训中心的师资力量有限,培训者大都是幼儿园教师,培训操作性强,但视野、高度、对专业前沿把握有局限性,更容易导致“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

2011年起,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培训费、资料费及生活补贴等由省上统一支付,参培教师往返交通费回单位报销。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包括: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者集中培训项目、农村幼儿园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等五项,近两年全州都没有“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指标,实际只参加了其中四项, 2011、2012两年共有89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项目的学习,民办幼儿园教师也纳入到项目计划中。

2012年,甘孜州人民政府颁布《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规定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幼儿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实施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计划,教师培训的力度、规模空前。

三、对甘孜州学前教育的思考

2011年4月,《甘孜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甘孜州的学前教育描绘了蓝图,学前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以确立,大量财力、物力的急速投入将推动学前教育的空前发展。但是,一些实际的问题仍将影响和制约甘孜州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总体持续较快发展下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甘孜州社会总体持续较快发展产生两个直接的变化:一方面是政府财力增加,对教育总体投入加倍增长,2012年全州教育支出达28.45亿元,占全州GDP的16.25%, 2012年中国教育投入才首次达到GDP的4%;另一方面是居民收入成倍增加,2012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6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0元[5],家庭教育支出的能力加强,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呈现多样性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应有超前意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布局结构的科学化非常重要,大量兴办村一级的幼儿园应该慎重,小学校点整合的经验和教训就应多加借鉴;幼儿园设计规划应有前瞻性,新建幼儿园应高规格、高配置,外观设计、功能区的划分在体现民族特色的同时应有时代感,尽量体现童真童趣,应避免还未建成就已经落伍;在县一级的城市应加强优质幼儿园的建设,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教育需求,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单一,全宿制幼儿教育基本没有,0-3岁早期教育完全缺失;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东部和北部,农区和牧区发展差异明显。

(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待提高

首先,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近一半的教师不是幼教专业毕业,没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能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活动,其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其次,幼儿教师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多数教师在谈到教学技能时都以自己能歌善舞自诩。笔者曾观摩过甘孜州第一届幼儿教师师范技能大赛,比赛完全成了教师的个人表演,场面热闹非凡,幼儿教师能歌善舞、能写会画的特点充分展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渗入到教研的环节,作为全州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的培训活动也多以幼儿教师间的示范课形式出现,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交流较多,而在理论提升和钻研上较少。再次,部分教师的教育活动“学前化”倾向严重。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许多家长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急功近利,总以孩子能识得多少字、能做什么样的计算来判断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水平,许多教师为迎合家长而把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放入幼儿园学习。

(三)社会整体教育观明显改善,家庭的教育观区域分野仍然明显、偏远地区家庭的教育观严重滞后

影响和制约甘孜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甘孜州相对滞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居住方式制约并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从理论层次来看,广大群众长期滞后的教育观,对学前教育的功能、重要性及其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这应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从近年学前教育高速发展的影响来看,有大量的群众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参与意识明显提高,大部分家长愿意送子女到幼儿园学习,同时本地区进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人数成倍增加,其中不乏大量男青年,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已经改变。但家庭的教育观区域分野仍然明显,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优质的教育资源需求逐步提升,家园合作中的互动和作用更加明显。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部分家长并不一定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家长们乐意送幼儿去幼儿园。农牧民家庭的教育观严重滞后,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效果并不接受,把牧区的孩子从家庭请入幼儿园并不容易。

(四)双语学前教育困难重重

双语学前教育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需求。据甘孜州教科所研究的数据显示,2010-2011学年主,甘孜州小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小学有524所,占小学总数(722所)的72.58%,在校学生达70998人,其中一类模式的学校54所,在校学生达11330人,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农牧区家庭。由于其语言基础和语言环境的特定性,这类学生中完全不懂汉语者居多,无法用汉语进行教学,民族语言在教学中的引入,能很好地解决幼儿的语言适应问题。在拟建的幼儿园中,乡、村幼儿园是发展的重点,双语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大,幼儿教师本土化需求趋势明显。其次是双语教学概念的界定,在双语教学中民族语言与汉语使用的情况,民族语言在教学中是辅助性用语还是主要语言?怎样才是双语教学没有明确的界定。再次是师资培养,目前,大部分学校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内地发达地区的学前师资培养体系在课程的设置上并不会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没有在课程中加以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特色和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难以得到重视。学生在内地学成归来,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都非常优秀,但对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资源缺少了解。因此,在民族地方中职学校、高等院校开设藏、汉双语学前教育专业,大力培养双语幼儿师资是全面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最后是双语教材,目前,国内针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专门教材很少,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材更为鲜见。

(五)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面临挑战

十二五以前,该地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得益于全州幼儿园结构布局失衡。农村家庭式私立幼儿园填补了乡、村两级学前教育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幼儿就近上学,社会力量办学对于促进学前教育在偏远农村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州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建设普及乡、村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作为公益性质教育资源遍布所有的乡、村,会迅速成为家长的首选,农村私立幼儿园的生存空间将逐步减小。城市私立幼儿园的发展也将受到公立幼儿园的挤压,如果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独具特色的培养方式和科学的管理将难以维系。如果对民办幼儿园不加以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力量将有可能消失。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无证幼儿园、家庭式幼儿园的积极引导,加强县一级的幼儿园对私立幼儿园的业务指导,不断规范办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六)地方课程资源与教育活动的整合有待加强

笔者曾与我州部分幼儿教师就学前教育教材内容与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几乎所有的教师对教材的体系和结构都十分认同,其教学素材的选取与组织比较符合内地发达地区的具体实际,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自然资源很少被加以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特色和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难以得到重视,学前教育公平也难以保障。这种现象引起许多幼儿教师的重视,部分教师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把传统文化整合到教育活动中,使幼儿园更贴近于当地的文化和生活。目前,甘孜州幼儿园、稻城县机关幼儿园等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其中,甘孜州幼儿园把藏族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已形成了园本课程初稿;稻城县幼儿园积极尝试把藏族泥塑引入活动课程;九龙县幼儿园把彝族色彩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泸定幼儿园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活动课程中等。如果这样的整合方式在全州的幼儿园中有更多的尝试,一方面能保证学前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1] 巴塘县志编委会.巴塘县志[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p355

[2] 康定县志编委会.康定县志[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年,p471

[3] 甘孜藏族自治州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甘孜藏族自治州教育志[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p42

[4] 《甘孜藏族自治州教育志》编委员会.甘孜藏族自治州教育志(1991~2005)[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年,p18、p71

[5] 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甘孜藏族自治州统计局统计局

猜你喜欢

甘孜州全州幼儿教师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