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庐山会议的几点思考

2013-04-16牟建成周洁

学理论·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党内民主

牟建成 周洁

摘 要: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由纠正“左”倾逆转为反对右倾,这对会中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同志是一场悲剧,对当代我国建设事业更是一场悲剧。可以从庐山会议的背景、彭德怀同志政治悲剧产生的原因及必然性等方面展开思考并做出反思。

关键词:庐山会议;个人崇拜;“左”倾错误;党内民主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75-02

1959年的庐山会议以及同时召开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纠正1958年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进行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左”倾错误,从而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扫清障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从国计民生角度着眼,深刻认识到主要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以及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彭德怀同志怀着忧国忧民之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发表一些带有批评意味的意见;并于14日上书毛泽东,信中对“大跃进”以来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但也客观地指出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真诚地提出了加大纠左程度的建议。毛泽东认为彭德怀是故意唱反调,干扰阻碍“大跃进”。随后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一系列批判和斗争,把和彭德怀持同样观点的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打成所谓彭、黄、张、周反党集团,酿成中共历史上的一大冤案。本文将从庐山会议的背景、彭德怀悲剧产生的原因等方面予以梳理并加以反思。

一、庐山会议的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一时期,还是坚持实事求是基本路线,根据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合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也是清醒的、理性的。但随着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急于求成心理加重,思想认识出现偏差,轻率地否定了许多正确的决策,逐渐脱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制定一系列超越阶段的计划和目标。1956年,党的八大胜利召开,根据客观实际,制定了既反保守也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正确经济建设方针。然而,事实是却逐步偏离党的八大的正确方针,主要表现在:一是批评反冒进,认为这是泼冷水,是打击群众积极性;二是反对党的八大方针,认为这是保守,是跟不上发展速度。随后的一段时期,开始接二连三地批评反冒进的错误方针,强调今后不许再提反冒进。因此,虽然党的八大通过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稳步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党的集体决策的结晶,但在毛泽东公开表示反对后,其他领导人也迫于压力予以接受。

此时的毛泽东同志认为左比右好,反左就是促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左”倾错误就不可避免地泛滥开来,这也直接导致贪功冒进、急于求成的错误迅速蔓延。于是,不切实际,忽视客观规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被顺理成章地发动起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严重“左”倾错误及其由此造成的恶果,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虽然有所察觉,并且逐步开展纠“左”的工作,但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某些根本性的问题尚未解决,纠“左”并未触及“左”的指导思想的根基,再加上对已犯错误严重性的估计脱离实际,“左”倾错误难以彻底纠正。此时,在中国的权利体系中,毛泽东是居于绝对权威,这更加大了纠“左”工作的障碍和不确定性。陈云同志曾经说过,在“左”的错误指导下,不可能总结正确经验。这些都是庐山会议悲剧出现的重要原因,错误倾向的严重影响表现出其连续性。

二、彭德怀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1.个人崇拜导致毛泽东拥有的绝对权威以及彭德怀在人际关系中的弱势是主因

新中国成立前,集体领导受到关注,毛泽东亦倡导民主。待至新中国成立,国内外情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重挫了美帝,中苏关系也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建设状况良好,尤其是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党中央和毛泽东个人的威望得以空前提高,中华大地处处高唱着《东方红》,客观上失去了对最高权力的制约。同样属于权力核心领导层的周恩来同志曾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冒进倾向持有反对态度。周恩来认为,对于冒进问题不是单纯预防就可以清除而是需要反对,否则最终必将使党中央的工作脱离实际,偏离群众路线。但周恩来提出的反对急躁冒进主张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对此期间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暴露的问题,毛泽东坚持认为是九比一的关系,认为问题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肯定成绩是主要的,造成对问题估计不足,认识不清。周恩来还被迫做出检讨。此后的庐山会议,周恩来明知道“大跃进”带来的严重后果,却沉默不语。甚至一直被毛泽东认定为其接班人、权力核心中的二号人物刘少奇同志,提出反冒进问题,也被毛泽东严厉批评。此后,党内弥漫着一种空前未有的“大跃进”氛围,对此持有不同意见的其他同志只能保持沉默,此后严重脱离实际的浮夸风和共产风便得以泛滥。在“大跃进”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比例失调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毛泽东始终坚持认为那只是除去主干成绩之外的枝叶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小插曲,通过修补完全可以解决的(为进行修补便召开了郑州会议、庐山会议)。

而彭德怀脾气比较暴躁,难以适应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尤其难以处理好和领导及同志的关系,加上反复挑战毛泽的最高决策权,导致其在人际关系上处于弱势,孤立无援。他在庐山会议上竟把毛泽东口中的主干问题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是左倾错误”,毫无疑问是全盘彻底否定毛泽东力倡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他对日益加剧的个人崇拜也持续不断地给予批评,需要建立集体威信,而不是只建立个人威信,更不能神化,绝对化。并认为自己只是提出不同主张而并没有针对个人。在推行对个人崇拜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彭德怀的非主流意识会格外显得刺眼。在个人崇拜的驱动下,很多人甚至很多党内领导同志纷纷揭发、指责彭德怀,使其更加孤立。

2.毛泽东与彭德怀间多年的个人恩怨延续至庐山会议

1932年彭德怀进攻赣州遭遇失败,被迫从赣州撤围,当时中央局召开了会议。当时的中央局认为红三军团应该出赣江以西,占领上犹、崇义,从而使遂川以及泰和、万安、河西部分地区和湘赣苏区联成一片,以进一步扩大苏区。而毛泽东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红三军团应当向北发展,占领资溪、光泽、邵武地区,和赣东北打成一片。当时彭德怀没有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反而支持中央局多数人的意见,并与毛泽东发生了激烈争吵。于是,毛泽东就认为彭德怀是“王明路线的急先锋”。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与彭德怀又发生了严重分歧。毛泽东认为,国共虽已实现合作,但国民党的反共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不能一味迎合国民党而应该保持自己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独立性,从战略意义上来看,红军必须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而彭德怀从大规模战争角度出发,认为:中共军队应与国民党军队真诚合作,避免阵地战,实行有效地“运动游击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然而,从很多史料来看,毛泽东与彭德怀的个人恩怨,却进一步激化。例如,在1959年3月召开的上海会议,表现得尤为明显。毛泽东就毫不掩饰地说:“我这个人是被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志,他是恨死了我的”。另一方面,彭德怀也毫不示弱,旗帜鲜明地说:“主席戳了我一下,我也要戳他一下,他可以戳我,我为什么不可以戳他?”

3.外部条件的驱使和一系列突发事件,是彭德怀悲剧产生的外因

世界上关于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论大多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大量的批评和攻击而支持和赞同的却是非常少。即使是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前苏联也持批评态度,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就曾经在波兰讲演时公开批评人民公社漏洞百出,得不偿失。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的态度,正好与赫鲁晓夫等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再加上,彭德怀是刚刚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访问归来,这更使得毛泽东怀疑彭德怀的动机了。基于毛泽东与彭德怀的隔阂,以及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不信任和猜忌,看到彭德怀的措词激烈的发言记录和谏言信后,联想彭德怀曾反对过自己,于是就认为他怀有二心,更错误地认为这是一次国内外以及党内外敌人的阴谋。毛泽东坚定地以为彭德怀的“反叛”行为是与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批评和美蒋发动的攻击相互呼应的。鉴于此,毛泽东更把彭德怀的意见视为“右倾机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并放弃了本应该继续进行的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腾出手来集中力量打击认为已成为中国最主要敌人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这些都导致了彭德怀冤案的最终形成。作为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之一,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彭德怀完全有权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而,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彭德怀对经济政策方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他毅然决然地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三、结语

1957年的庐山会议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但即使到了1962年,各种事实和证据摆在面前,已经证明对彭德怀的批评是错误的,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党的一位高层领导人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合理正当的运用党章赋予每一个党员的基本权利,在符合党的组织程序的前提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批评的意见超过了其能够忍受的范围,被直接定为反党集团,受到批判、撤职等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冤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制约国家权力必要性的分析,社会基于需要将自身的权力让度给国家,委托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实际上,庐山会议之际,存在一个最高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并缺乏对其有效地监督制约,“左”倾错误的蔓延极易使集体陷入无意识状态,助长个人崇拜之风。而人类规范权力运行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法治。首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权力制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结构,实现权力横向和纵向的多层次制约,强化行政监察和廉政建设;其次,坚持和贯彻党内民主集中制,理顺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完善制度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力量,才能真正地吸取庐山会议经验教训。

猜你喜欢

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语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公推直选机制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党内民主研究
刍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现实路径
当前我国融合民主建设的现实问题与逻辑进路
对禁止“妄议中央”,干部有哪些顾虑
禁止“妄议中央”的必要性、针对性与可行性
不准“妄议中央”≠压制党内民主
构成“妄议中央”有何条件,有何危害
新时期中国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内涵探索
托洛茨基的党内民主思想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