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胰岛素有关的那些“剂”

2013-04-13王翠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4期
关键词:增敏剂血糖高磺脲

在与糖尿病有关的圈子里,胰岛素被提及的次数不少,大多数糖友也都知道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不过与胰岛素有关的麻烦也不少,单单是与胰岛素有关的那些“剂”就足以让许多糖友头晕了。胰岛素的注射剂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又要怎么调整?那么多种胰岛素,应该选择哪种最合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促泌剂,这些东西谁应该用,谁不应该用?这些都是困扰糖友的难题。其实,要弄懂这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对很多糖友来说,胰岛素治疗都是稳定血糖行之有效的方法。胰岛素的用法用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还必须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否则容易引起体重的增加,胰岛素的用量越来越大,最终可能引起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用量很大也不能将血糖控制满意。

一般来讲,需要根据监测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血糖的监测需观察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如果前一天的血糖高,第二天可增加胰岛素剂量,例如早上空腹血糖高,需要增加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早餐后的血糖高,需要增加早餐前的胰岛素用量,一般不要根据当天的血糖来调整当天的用量,例如不要因为早上空腹血糖高而增加早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一般每次增加的剂量最多不能超过4个单位,多数增加1~2个单位,一天增加的总量不能超过6个单位,调整胰岛素用量后需要观察2~3天,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再进行调整,不要每天都进行胰岛素剂量的变动。

胰岛素注射治疗本身不存在所谓的依赖问题,是否必须注射胰岛素是由糖友的病情所决定的,不是因为注射胰岛素引起的。如果糖友的病情并不需要胰岛素即可将血糖控制良好就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血糖水平很高,通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满意后胰岛素的用量会逐渐的减少,糖友本身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可以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剂型

胰岛素的种类繁多,根据作用时间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等剂型。

1.超短效胰岛素:是人胰岛素类似物。是近几年使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出来的,起效时间为15分钟,作用高峰为30~45分钟,持续时间约2~4小时,如诺和锐和优泌乐。

2.短效胰岛素:是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6~8小时,如诺和灵R和优泌林日等。

3.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为4~12小时,持续时间约14~20小时。如诺和灵N和优泌林N等。

4.长效胰岛素:也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另外还有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

5.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糖友的治疗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称为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70/30。30R是指将30%的短效日与70%的中效N胰岛素混合;50R是指短效日和中效N各占50%。上述药物起效时间均为30分钟,达高峰时间为2~8小时,持续时间为12~24小时。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又称“胰岛素增敏因子”,它是一类能增强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充分利用的物质。存在着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就需要胰岛素增敏剂了。胰岛素应该是把血里的糖降到细胞里去了,这样血糖就可以低了。因此如果测定血液当中的胰岛素不少,可是血糖没有降低,说明体内的胰岛素没有发挥作用,这时候就要用胰岛素增敏剂了。尤其是早期,由于血液中的糖比较多,机体就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所以早期会出现血糖高、胰岛素高,证明有很多的胰岛素处理血糖,但同时相对高的血糖,那就更说明胰岛素的能力不行,所以评判一个胰岛素的能力,就是说如果有合理或者偏高的胰岛素水平,至少可以看到非常直接的血糖下降。

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增敏剂过程中有两点注意事项:

第一,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所以要定期检测肝功能,建议2个月左右查肝功能,如果检测结果正常,说明患者对该药适应性好,可持续使用。所有格列酮类的药都规定要监测肝功能。

第二,不管罗格列酮还是匹格列酮,使用后都有轻微的水肿,有的人反应比较明显,但是发生率不高。单纯用药大概4%~5%的人会发生,如果联合使用胰岛素的话,发生率就更高点,因为胰岛素本身就有水肿的副作用。这个不必担心,可少吃点盐或者间断利尿治疗,一般不会对身体有影响。但要强调的是,在老年人伴心功能不好的,吃这类药会有水肿,增加心脏负担,有可能加重心衰,应避免使用。

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促泌剂是最常用的一大类口服降糖西药,不是新药。这类药可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通过增加自身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降糖疗效确切。这类药主要副作用就是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还有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等其他副作用。胰岛素促泌剂当前又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磺脲类降糖药;另一类是非磺脲类,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使用胰岛素促泌剂时(主要是磺脲类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长期大量服用磺脲类促泌剂对肝肾有不利的影响,肝肾功能不好的糖友慎用或忌用。磺脲类药物中只有糖适平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餐时血糖调节剂诺和龙也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

2.长期大量服用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对有病的胰岛B细胞有“鞭打病牛”的作用,可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和细胞凋亡,对肥胖的患者又易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体重,不利于减肥,不利于控制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代谢综合征。

3.长期大量服用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易发生继发性药物失效,失去控制血糖的作用。

4.有人用磺脲类药物后,有消化道、皮肤、肝脏、血液系统等不良副作用,有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炎、肝脏损伤、白血球减少等,遇到此类情况,就要停药或减药。

5.服用磺脲类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特性,在有经验的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猜你喜欢

增敏剂血糖高磺脲
钙离子增敏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血糖高者不要多吃火龙果
血糖高者不要多吃火龙果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
血糖高 有哪些并发症?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血糖高伤记忆
离子液体作为新型光度增敏剂测定食品中微量铝(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