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习惯,与糖尿病和谐共处
2013-04-13殷立华
说来也怪,刚得糖尿病那阵儿,我胃口好得出奇,大夫温和地告诉我:要改变生活习惯,控制主食摄入量,量出为入。
我一听,当时就懵了,大夫的要求跟我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啊!
一直以来,每天深夜,我和几个发小聚集在美食一条街,轮流坐庄,吃宵夜,荤的素的凉的热的点上一桌,旁若无人地海阔天空,天南地北,云山雾罩一番。慢慢的,“菜”飞“肉”灭,酒高人热。那是一天最惬意的时候,什么着急烦心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开心,太开心了。最后一片狼藉,连怎么回的家都不知道。
控制饮食?怎么可能?
那个时候,吃饭不知何为“饱”,只知道“撑”。对我来说,对于“七八分饱”、“恰到好处”、“微饿状态”这些概念,简直不可思议,仿佛“过度”才是“恰好”,生活就是盛宴。
接受不了大夫的忠告,依旧我行我素,血糖一直持续走高。再见大夫已是半年以后了。看过我的血糖记录,一时无语,表情凝重,眉头紧蹙,最后无奈地直视着我,说:“半年当中都在十几个单位(mmol/L)以上,我负责任地告诉您,不出半年,一定会出现并发症。须知,到了那时是不可逆的,其结果是,痛苦将伴您后半生。”虽是寥寥数语,却极具杀伤力,犹如当头一棒,把我从浑浑噩噩中敲醒。
我还没有对事情这样认真过,那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想,所谓生活习惯,它是具有两重性的,是双刃剑。坏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那就是直接和自己健康挑战,不但自身生活扭曲,还会涉及家庭失和。犹如进入一条幽深黑暗的隧道,看不到沿途风景,还失掉许多转弯机会。且不说吸食毒品,那是犯罪,单说最为常见的抽烟喝酒,一旦有了年头,成了习惯,把吞云吐雾、脸红耳热当成了享受,而又疾病缠身的时候,面对大夫的劝诫,那种痛苦,那种无奈,那种欲罢不能,真的让人心痛。好的生活习惯,那是一条健康之路,走起来一路欣欣向荣,生动活泼,欢声笑语。我常在小区公园健身,每每看到那些相互搀扶,漫步在小径上的耄耋老人,就禁不住羡慕地多看上几眼,此时我就想,一定是好的生活习惯支撑他们相濡以沫,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
在命运的拐点,我不失时机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控制饮食。由原来的肆无忌惮,到斤斤必较。实践起来很难,总感觉胃液烧灼,胃壁摩擦,那感觉不但是疼痛,而且说话声音只在喉咙里回旋,发不出来,我知道,这是在与人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欲望对抗,在与身体最直接最自然的机能对抗,在与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对抗,在与自己的毅力对抗。
对抗的结果是焦虑、沮丧、崩溃、疯狂,情绪低落,生不如死。但是我赢了。不是每次都赢,赢的时候居多。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最可怕的是习惯。我们能习惯一切事物,包括控制饮食。慢慢的我追求的不再是“撑”,也不是“饱”,而是“不太饿”,我发觉在这种状态中,神志清醒,跟人说话思维敏捷,看书看报印象深刻,偶尔电脑前“码码字”似乎条理也顺畅了许多。记忆力也好了。
控制饮食的结果,血糖平稳,没出现并发症,患病六年,至今也没有吃药打针。现在觉得,控制饮食不是一件坏事,按照每天热量总需求,换算成食物交换份,每顿少吃一点,多吃几顿,反而觉得滋味更好。饮食厚味多年,饕餮的舌头已经麻木,生活变得清心寡欲之后,舌头慢慢敏感起来,每每接触食物,总感到馨香四溢,幸福感油然而生。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吃饱变得很容易,但是“合理饮食”却变得很难。作为糖尿病人,要求吃“七八分饱”,并不为过,却至今能接受者几何?
行文至此,忽然想到,医生给糖尿病患者开具的控制饮食处方,其实就是健康处方,普世处方,惠及各色人等。如能推而广之,并能切切实实践行,我相信,我们民族的健康水平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