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K粉)相关性尿路损害1例
2013-04-13张清,许炜
张 清,许 炜
(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湖北 武汉430081)
病例资料:男,43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腰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未见肉眼血尿,上述症状持续加重。超声提示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伴中度积水。患者3年前开始吸食氯胺酮(K粉)。查尿常规提示白细胞(+)、红细胞(++)。中段尿培养阴性,抗酸杆菌检测阴性。尿动力学检测示尿流率低,膀胱过度敏感不稳定,逼尿肌无抑制收缩,膀胱顺应性降低。
CT表现:双肾体积增大,双侧肾盂扩张积水,肾实质内未见坏死及钙化等密度异常,增强扫描示右肾灌注减低。双侧输尿管上段局限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精囊腺明显肿胀。膀胱两侧壁不均匀增厚,膀胱腔挛缩呈“葫芦状”改变(见图1~4)。
讨论:氯胺酮是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1],用于短效全身麻醉。固体氯胺酮呈白色粉末,作为毒品滥用时俗称K粉。其不良反应包括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肝脏损害等,但其对泌尿系统的损害直到2007年才由Shahani等[2]报道。损害机制有以下几种假说:①物理损害。尿液中高浓度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对膀胱间质细胞直接损害,导致慢性黏膜下炎症改变,逼尿肌炎症纤维化,患者严重尿痛和膀胱容量减少。②化学损伤。氯胺酮及其代谢物诱发膀胱及肾脏微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微循环障碍致间质纤维化、肾乳头坏死。③自身免疫损伤。氯胺酮及其代谢物造成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血管充血、黏膜下血肿、瘢痕导致膀胱容量下降及低顺应性。
氯胺酮相关性尿路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确的滥用K粉吸毒史,多持续使用1年以上。尿频、尿急、尿痛、急性尿失禁、排尿困难、单次尿量减少、排尿偶见坏死组织。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尿培养细菌、抗酸杆菌检测阴性。CT主要表现:双肾积水、输尿管局限性管壁增厚、膀胱容量小、膀胱壁不同程度增厚、精囊腺症状。CT增强扫描示增厚的膀胱壁呈轻中度强化。严重者增强扫描示肾脏灌注减低,提示肾功能受损。本例膀胱腔挛缩呈“葫芦状”改变,较具特征,有学者报道一组患者(10例)中7例有此征象[3]。氯胺酮相关性尿路损害的CT诊断主要需与泌尿系结核、慢性细菌性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等泌尿系统疾病鉴别。本病患者多为男性中青年,吸食K粉1年以上。但患者常隐瞒吸毒史,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误诊和漏诊。典型临床表现加上影像学检查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目前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停止滥用氯胺酮后临床症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缓解的程度取决于持续滥用的时间,持续时间越短,效果越好[4-5]。对症处理:肾上腺受体及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对一些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有缓解。膀胱利多卡因灌注+地塞米松对缓解症状有效。部分患者可行高压氧治疗,对膀胱缺血有一定的作用[1]。严重膀胱挛缩患者可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成形术[6]。
图1 增强扫描实质期示双侧肾盂扩张积水,右肾灌注减低 图2 双侧输尿管上段管壁增厚(白箭所示),管腔狭窄 图3 双侧输尿管下段扩张 图4 膀胱挛缩呈“葫芦状”,两侧壁增厚(白箭所示)。精囊腺肿胀
[1]黄志扬,林俊雄 .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35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4):346-347.
[2]Shahani R.Streutker C,Dickson B,et a1.Ketamine-associated ulcerative cystitis:a new clinical entity[J].Urology,2007,69:810-812.
[3]张克云 .氯胺酮(K 粉)相关性膀胱炎的CT 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3):378-380.
[4]陈伟豪,关志忱 .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伤[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4):636-638.
[5]魏薇,汪忠玉,张燕,等 .小剂量氯胺酮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痛敏反应的临床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09,16(1):35-37.
[6]方烈奎,张泽键,杨江根,等 .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氯胺酮所致膀胱挛缩[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7):47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