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D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判定中的价值

2013-04-13袁晓毅王全帮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心区复查脑组织

季 鹏,袁晓毅,王全帮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MR室,安徽 合肥230022)

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及时确定病灶范围和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 mbra,IP)的有无,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既往多采用PWI和DWI错配(PWI/DWI错配)来作为IP的模型[1]。但该模型仅仅是对IP的粗略估计,另外,PWI检查需注射对比剂,参数不统一,操作较复杂,不适应危急重患者的检查。有研究[2]认为,ADC的测定对确定IP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本研究回顾93例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对其中33例经随访证实存在IP区域的ADC值进行测定,观察其与梗死核心区及对侧镜像区ADC值之间的差异,旨在探讨ADC值测定在确定IP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经临床随访证实存在IP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50~90岁,中位年龄70岁。发病时间2~72 h,其中超急性脑梗死10例,急性脑梗死23例。入组标准:①临床表现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②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3]。临床症状主要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口角歪斜,头昏伴视物旋转,言语不清,运动性失语等。临床确认脑梗死后立即行CT扫描排除脑肿瘤、出血、血管畸形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变,随即行MRI检查,发病时间记录不明确的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疗,在常规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后2~30 d内复查MRI。

1.2 MRI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HDe 1.5 T超导型 MR仪,梯度场强50 mT/m,成像序列包括常规轴位 T1WI FLAIR,FSE序列T2WI Propeller,T2WI FLAIR。DWI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TR/TE 4 500 ms/93 ms,矩阵128×128,层厚6 mm,间隔1 mm,NEX 2,启用2个弥散梯度场(b1=0,b2=1 000 s/mm2),弥散梯度同时取x、y、z 3个方向。治疗后复查序列及方法同前;血管成像采用 TOF MRA(TR/TE 26 ms/3.3 ms,层厚1.4 mm,无间隔,FOV 24 c m)。1H-MRS采用二维多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序列(point resolved spectr oscopy,PRESS),TR 2 000 ms,TE 144 ms,以获得代谢信息。

1.3 图像分析 将发病时DWI呈异常高信号、复查时T2WI呈高信号的区域定义为梗死中心区;发病时DWI高信号灶周围等信号区域在复查T2WI时呈高信号的区域定义为IP1区;DWI呈高信号而复查时T2WI呈正常信号的脑组织区域定义为IP2区[4]。在 GE ADW4.4工作站上运用 Functiontool软件对DWI图像及ADC图进行分析,分别测量梗死中心区、IP及对侧镜像区正常脑组织的ADC值,ROI面积10 mm2,计算公式为 ADC=ln(sn-s1)/(b1-bn),为了消除不同个体、不同脑组织的弥散特性差异,采用相对 ADC(relative ADC,r ADC),即病灶内某点ADC值除以对侧同一脑组织的ADC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中位数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表现 33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23例,其中4例为大面积脑梗死;MRA显示相应供血血管局部狭窄或远端分支减少8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见图1)。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及DWI为明显异常高信号(见图2),其ADC图呈低信号(见图 3),MRS部分可见倒置乳酸(Lac)峰(见图4)。敏感性显著高于CT及 MRI常规检查,33例均在30 d内复查,其中IP2有2例(见图5,6),位于DWI异常高信号内缘5 mm以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31例IP1信号变化区域均位于DWI高信号区旁3 mm以内,其中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致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复查时其T2WI显示高信号区域较原DWI异常高信号区明显增大。

2.2 ADC值测定对IP的定量分析 33例DWI梗死核心区、IP以及对侧正常对照镜像区ADC值,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采用两两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33例急性、超急性脑梗死不同区域ADC值比较(x±s)

经方差分析显示:梗死中心区与IP、梗死中心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与对侧镜像区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侧相比,梗死中心区r ADC值平均下降44%(38%~60%),IP区r ADC值平均下降15%(4%~26%),IP区r ADC值高于梗死中心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急性脑缺血的基本理论及IP概念 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为50 ml/(100 g·min);当降至30 ml/(100 g·min)以下时,患者可出现症状;当下降至20 ml/(100 g·min)以下时,神经元活动出现电衰竭,传导功能丧失;当下降至15 ml/(100 g·min)以下时,神经细胞膜离子泵将会衰竭(膜衰竭),细胞将进入不可逆性损害;当下降至10 ml/(100 g·min)以下时,细胞膜将去极化,钙离子内流,细胞最终进入死亡(脑梗死),即缺血阈理论[4]。IP指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如血流能即时恢复,该区域内处于电衰竭状态的神经元功能可恢复正常,倘若缺血持续,细胞将进入膜衰竭,则表现为不可逆梗死扩大部分。目前多数学者[5]认为IP的特征为:位于缺血中心区周围的低灌注区脑组织;具有可逆性及可变性。

3.2 DWI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DWI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细胞内水分子扩散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反映脑内细胞的功能状态,其高信号表明为细胞的弥散功能下降。DWI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可区分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6]。当脑组织血流量降低时,病灶中心因缺血而出现膜衰竭,导致钠和大量水分子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毒性水肿,限制水分子的弥散,加之细胞外间隙游离水分子的减少使ADC值下降,DWI呈明显高信号,而常规MRI检查主要反映组织形态学变化,常常晚于组织功能学变化。赵天平[7]报道DWI在缺血后2.7 min即可发现病灶,几乎与脑组织发生细胞内水肿的时间同步。

3.3 ADC值测定对IP判定的价值 大多数学者[8]认为IP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区域,会随着梗死区逐渐向四周扩展而缩小,直至最后消失。由于PWI检查相对复杂且尚无统一的阈值,其数学模型仍存在争议[9-10]。Kid well[11]认为 PWI异常区域不仅包括IP,也包括良性灌注不足,因此目前所应用的PWI/DWI错配模型有可能高估了实际的IP。我们采用相对简单方便的ADC值及r ADC值测定来预测IP,本组33例中,梗死中心区及对侧镜像区、梗死中心区与IP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DWI能及时地反映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梗死中心区平均r ADC值下降幅度为44%,而IP区平均r ADC值下降幅度为15%,IP与IP镜像区之间的ADC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与钟高贤[11]研究有所不同,推测原因为本组包括超急性、急性期患者,而其均为超急性脑梗死。另外,本组IP区ADC值高于梗死中心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IP1均位于病灶DWI异常信号旁3 mm内,2例IP2位于病灶 DWI异常信号内缘5 mm以内。因此,我们认为ADC图上位于DWI异常信号区内缘及病灶旁3~5 mm内,当其r ADC值轻度下降(<26%),且ADC值显著高于梗死核心区域,高度提示IP存在,临床需进一步干预治疗。而r ADC值显著降低38%以上可能为不可逆梗死区,预示将转归为液化、软化灶。研究[12-14]表明,Lac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的综合分析对于区别梗死不可逆区与IP区有重要价值:Lac升高,但NAA变化不明显的区域可能为IP;而Lac升高同时NAA明显下降的区域为不可逆损伤区。

3.4 IP及时判定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高信号的IP存在时间可持续至24~48 h[9],Medergaard[15]认为有IP长期存在的情况,本组IP可延长至72 h,不同于既往认为的6 h。因此,溶栓治疗时间窗不能限制在6 h以内,应根据个体差异、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ADC值,尤其是r ADC值的变化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DWI的ADC值及r ADC值的测定相对方便快捷,能够定量评价病灶中心区及边缘区缺血后的动态变化,可联合MRA评估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有望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确定IP及其预后的方法,可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图1 ~4 同一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超急性脑梗死 图1 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以远变细 图2 DWI示病灶呈明显高信号 图3 梗死核心区ADC值明显下降,病灶旁3 mm等信号区域随访证实为IP1(发病时DWI高信号灶周围等信号区域在复查时T 2 WI呈高信号的区域),ADC值较对侧轻度下降 图4 梗死核心区MRS显示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明显降低,并出现明显倒置的Lac(乳酸)峰 图5,6同一患者,左侧侧脑室旁急性脑梗死 图5 T 2 WI显示左侧侧脑室旁急性脑梗死,表现为片状高信号 图6 慢性期,T 2 WI复查(30 d后随访)显示病灶已软化,范围较前变小,证实梗死边缘区存在IP2(DWI呈高信号而复查时T 2 WI呈正常信号的脑组织区域)

[1]Parsons MW,Bar ber PA,Chal k J.Diff usion and perf usion weighted MRI response to thrombolysis in stroke[J].Ann Neurol,2002,51:28-37.

[2]马丽,高培毅,胡庆茂,等 .表观弥散系数对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潜在价值[J].中国卒中杂志,2009,4(9):730-736.

[3]陈海棠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曾文兵,石安兵,汪明全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 953-2 958.

[5]Rohl L,Oster gaard L,Si monsen CZ,et al.Viability t hresholds of ischemic penu mbra of hyperacute stroke defined by perf usion weighted MRI and apparent diff usion coefficient [J].Stroke,2001,32:1140-1146.

[6]Fieback JB,Schellinger PD,Jansen O,et al.CT and diff usion weighted MR i maging in randomized order:diff usion weighted i maging results of hyperacute in chemic str oke [J].Str oke,2002,33:2206-2210.

[7]赵天平 .磁共振弥散灌注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研究及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5):382-383.

[8]Abe O,Aoki S,Shirouzu I,et al.MR i maging of ischemic penu mbra[J].Eur J Radiol,2003,46:67-78.

[9]Kid well CS,Alger JR,Saver JL.Beyond mismatch:evolving paradig ms in i maging t he ischemic penu mbra wit h multi 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 maging[J].Stroke,2003,34:2729-2735.

[10]Rose SE,Janke AL,Griffin M,et al.Impr oved prediction of final infarct volu me using bol us delaycorrected perf usion weighted MRI i mplications f or t he ische mic penu mbra[J].Str oke,2004,35:2466-2471.

[11]钟高贤,朱文珍,王伟,等 .磁共振DWI、PWI和 MRS量化评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J].放射学实践,2006,21(6):541-545.

[12]白旭,张云亭 .急性脑梗死的1H-MRS[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7-11.

[13]李伟,龙晚生,罗学毛,等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1,32(3):155-161.

[14]赵海,张暹东,兰岚,等 .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测量及预后判定的应用[J].中国CT和 MRI杂志,2012,10(2):21-23.

[15]Medergaar d M,Astr up J,Klinken L.Cell density and cortex t hickness in t he hu main brain[J].Stroke,1984,15:1033-1039.

猜你喜欢

中心区复查脑组织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城市中心区建设控制策略研究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