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04-12吴涛
吴涛
【摘 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建立其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关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要相互平衡协调。本文提出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推行责任会计,实行分权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成本控制制度以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等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标准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1.国有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1财务管理观念缺乏时代性
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由于在制度和观念上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约束了企业经营者不能将闲散资金自由对外投资,因为无人甘冒风险而承担责任。
1.2财务管理缺乏一体性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纷纷兼并联合,形成新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企业规模较大,分布较广,内部经济关系复杂,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1.3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企业没有事前预算,期中的经营业绩比较难以进行,事中控制无从谈起,事后控制就没有效果。
1.4财务管理缺乏监控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监控被忽视,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不系统,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效率低。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弱化,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社会监督效果,只有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搞好,才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才能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完善,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从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入手。
2.强化财务成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2.1加强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2.1.1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
一是建立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资金管理上最大失误,要在企业内建立投资论证程序,大的项目应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参与论证;二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落实资金回收责任制,加快资金回拢;三是建立存货资金控制制度,按需生产、按需采购,把库存量降低;四是财产物资清理制度,发现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要及时处理;五是建立保证制度,避免潜亏因素带来资金沉淀。
2.1.2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
从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内部融资是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只有内部融资仍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应转向外部融资。
2.1.3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金来源
主要采用“调、并、转”三种方法,调,指结合产业、产品结构来调整资产结构。并,指靠资产重组,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把优势企业扩张和劣势企业兼并结合起来,互利互补。转,指实行股份合作制,对部分中小企业的资产可以实行整体和部分拍卖,有偿转让,用其收入偿还银行贷款。
2.1.4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将学校、医院等单位让给社会来办,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加强企业账务管理。企业要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制度改革,解决这部分资金。
2.1.5多渠道筹集资金
筹集资金,是指企业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运用各种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金。传统的筹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主。企业还可以通过投资基金转换、债转股、发展融资租赁等开发新的筹资渠道。
2.2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现科学的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的完整系统。
2.2.1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后制定的,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因而可以作为控制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2.2.2成本差异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析是标准制度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成本差异分析,查明其具体原因才能为实现成本控制开辟道路。
2.2.3差异处理
差异处理是指在期末把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重新结合,最终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的过程。
2.3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2.3.1有利于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
预先制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应该发生的各项成本即标准成本,作为员工努力工作的目标,以及用作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2.3.2有利于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将成本核算的实际消耗与标准消耗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和分析脱离成本标准的差异,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3.3有利于实现成本核算的事后控制
每月终了按实际产量乘各项目的成本标准,将求得的标准成本同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相比较,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查明责任归属,评估业绩,从而制定有效措施,以避免不合理支出和损失的重新发生,为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和降低成本的途径指出努力方向。
2.4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企业法人治理
国有企业设置财务总监,是从加强法人治理结构这一角度出发,重点突出了董事会在企业财务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目的在于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监控机制。
2.4.1财务总监制度的优点
(1)财务总监制度体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为了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可靠的监督,实施财务总监制度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体现了董事会要求,既不干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又保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落实到实处。
(2)财务总监制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中心论思想。财务总监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全面行使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权,对经营者进行最直接、有效的监督。财务总督参与企业经营者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重大管理职能,反映了财务管理中心论的思想。
(3)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权力制衡机制,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董事会、企业经营者、财务总监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制衡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经营者权力的无限膨胀,较好地解决了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的问题。
2.4.2实施财务总监制度需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
(1)建立严格的财务总监作用和考核机制。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对财务总监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很高。对财务总监的选拨和考核既严肃、客观、以正,又富于针对性,同时又不干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
(2)防止出现新的社企不分现象。对财务总监的监督方式和职责必须明确规定。除涉及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由财务总监和企业经理联签外,财务总监不能干涉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3)做好对财务总监和企业经营者的再监督。在财务总监制度下,仍然存在企业经营者与财务总监作弊,侵吞国有资产的可能。因此,对二者的再监督非常重要。最佳途径是由董事会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定期审计。
【参考文献】
[1]李贵军.现代企业理财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65-166.
[2]李海波,刘学华.新篇管理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317-320,378-382.
[3]于昕.我国成本会计的新特点及其对成本管理的推动[J].上海财会,2008,(7).
[4]林琴.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化和市场化[J].会计通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