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训基地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实践探索

2013-04-12范正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实训

□文/李 琼 范正宇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一、校企文化的内涵

(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单从字面上似指校园内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实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教育部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作了这样的定义:即在大学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是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更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企业文化囊括了除设备、资金、人力等有形资本以外的所有企业资本。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渗透

校企文化的对接是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是高职院校为适应企业需求而主动吸纳企业文化。我们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载体,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在“全球品牌网”上的论述中,企业文化大体有六类现象,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氛围、工作作风、人际关系。重中之重是习惯和环境氛围。这些企业文化的实现,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协作,需要对其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引导。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应具有自己的特点,突出“高职性”、贯通“企业性”、围绕“市场性”,把相关企业文化整合到校园文化中,校企合作共同构建高职校园文化。

建设校企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育人环境,要营造职业环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职业氛围。在精神方面,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安排,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化、特色化、经常化、规范化,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益。

三、搭建高职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桥梁

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融通的桥梁,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发挥企业的指导作用,使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的方式与未来工作的方式保持一致,以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实现校企文化融通。

实训基地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关键场所,我们通过在旅游系、信息系的实践,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将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中。例如旅游系的酒店管理专业已与张家港国贸酒店、桃园度假村酒店建立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环境与文化氛围展现到实践场所,使学生在校内如同企业一样并得到同学认可;信息系将企业请进来,目前已与江苏微软、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微缔软件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合作关系,并将公司部分设计(软件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嵌入教学体系,与江苏微软合作于2010年招收微软冠名班,2013年将再招“天平”冠名班,使企业技能与专业教学体系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

四、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中,学校不能原封不动或者死搬硬套地引进企业文化,而是要对适宜学校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当的检选和拓展,让其更好地为“我所用”。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但仅仅为了“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合作十分脆弱。校企之间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恋,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的、有生命力的。校企合作中,两种文化的交融,既是促进校企融合,加强校企紧密合作的途径和载体,又是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一个受益内容。校企双方都应该加强对客体文化的筛选,主动、理智地吸纳客体文化,促进本体文化的良性流变,带动和促进本身的进步和发展。

旅游系酒店专业的学生通过在酒店实践过程(工学交替),积极参与酒店员工的文化活动,体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给员工的鼓励及凝聚力,例如在桃园度假村酒店实训的学生对他们企业文化影响最深的是:①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携手同行、追求卓越”;②主人翁思想“桃园是我家、发展靠大家”;③服务理念“细微周到、成就完善”;④服务宗旨“让宾朋好友舒心、顺心、放心”;⑤同事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等,这些文化融入校园也会使学校文化得到提升。

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信息系与江苏微软合作,在教学与实践课程中,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如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勤奋工作、技术至上、Service Camp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专业特点与工作环境;微软的公司价值是“正直向上、公开尊敬、直面挑战、充满激情、勇担责任、严格自律”,以此培养学生对今后工作价值的认同感。

五、体现行业文化,培育专业文化,彰显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所以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联系,体现行业文化特色,将行业优良道德传统和行业规章制度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色,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得以充分物化,形成视觉冲击力,营造培养职业人的浓厚氛围。如学院实习基地环境设计,充分展示企业特征,既体现了行业特色,又寓意深刻。

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由企业合作方直接参与并指导,按一定比例完全仿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设计,同时融入一块教学环境区,完善“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实验环境构建,使学生能快速熟悉企业基本情况,知晓企业对合格员工的素质要求,调整心态规范行为,转换身份;在实训内容设置、考核要求中必须严格依照企业文化教育模式,促使员工(学生)形成组织观念、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以及吃苦耐劳的作风,按明天企业的要求做好今天的功课。

六、注重人文素养,凸显校企文化,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管理文化。我们可以将学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融合,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如进入实训工作室,刷卡登记,严格实训操作规程;实习、实训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按章操作、令行禁止、训练有素。强化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按时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增强学生对学校纪律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作为企业的“准职业人”,在学校内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具有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教育,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1]叶鉴铭,周小海.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学术交流,2010.3.

[2]孙蔚.建构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张群生,梁金凤.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2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