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2013-04-12□文/李贺
□文/李 贺
(周口师范学院 河南·周口)
寻根是指世界各个宗族或民族依据文献资料和口头传承文学来探究文化发展历程,追寻宗族或民族的根源。寻根是一项国际性的活动,在华人思想意识中最为重要。华人寻根是指华人家族对传统的重视和追寻探讨自己家族的祖先和来源,通常也意味着华人要饮水思源,不可以忘记祖宗,不可以忘记自己文化的历史起源和祖国。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很多海外华人回祖国寻根。华人寻根带有浓重的民间色彩,主要通过民间习俗、节日庆典、宗族聚会、寻根游等多种形式开展。
一、河南周口寻根文化资源概述
寻根在文化层面一般分为两类:文明起源和姓氏起源。传统意义的寻根多指认祖归宗、追祖溯源,即为姓氏起源。周口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黄淮流域,现辖淮阳、扶沟、沈丘、太康、郸城、西华、商水、鹿邑、项城市、东新区和川汇区八县一市两区,其中项城市为代管县级市。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是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易经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寻根问祖之圣地。
周口所辖淮阳,古名宛丘,又称陈。传说中的“三皇”,即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先后在此建都。六千多年里,羲皇子孙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劳作和征战。他们在这里创造了华夏远古的灿烂文化,使其成为一盏光辉灿烂的历史明灯。伏羲在此“作网罡、正姓氏、制嫁娶、画八卦、造琴瑟”;女娲在此“抟土造人”,繁衍了人类。神农氏“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原始农业。淮阳县北城湖旁的太昊伏羲陵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伏羲陵园,被列为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口所辖西华,为女娲死后葬身之地。经考证,位于县城北10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发掘有春秋时期女娲城遗址,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华女娲城经历代增修,达到相当规模。现占地60余亩,有牌坊门、女娲陵、补天殿、娲皇宫、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两侧廊房等仿古建筑,古朴典雅,精雕细刻。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娲、伏羲等神像及描绘女娲造人补天功绩的雕塑和壁画,创意生动,活灵活现。
周口地区姓氏文化资源丰厚。中华万姓一统,始自伏羲,而羲皇故都淮阳,是中华姓氏最早的肇源地。据初步统计,发源于周口或历史郡望在周口的姓氏达130多个。其中,许多姓氏现在已发展成为中华著姓,如李、王、陈、胡、田、孙、姚、夏、陆、袁、谢、薛、文等,均位列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100大姓之中,总人口估计约有4亿左右。
二、河南周口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河南周口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周口有关部门抓住“羲皇故都,姓氏之源”这一难得的宝贵资源,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和朝祖会、召开各种研讨会、组织寻根游,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打造出羲皇故都、姓氏文化、根文化等根亲品牌。
2004年10月和2006年10月,周口以姓氏“寻根”为纽带,以寻根为主题,以发展为目标,在淮阳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华人华侨的积极响应和共同拥护,达成了“万姓同根、源于羲皇”的共识,从而形成了华夏子孙来淮阳寻根谒祖的热源效应。2005年10月,淮阳以“谒人祖皇陵,寻姓氏根源,品龙湖风韵,赏古城新貌”为主题,举办了“中国·淮阳2005姓氏文化寻根游活动”,这一活动对打造淮阳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吸引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实现两岸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2004年淮阳朝祖庙会的伏羲公祭大典活动升格为省祭以来,每年庙会期间前来祭祖者不断增多。据悉,2008年3月22日,赴太昊陵内及陵前广场祭拜、敬香的游客达825,601人,因此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太昊陵庙会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庙会期间,周口还组织召开各种研讨会。比如,2012年庙会期间,举办了“中原民俗传承和保护论坛”、“姓氏寻根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层论坛”;2013年庙会期间,组织召开了“中华周易寻根祭祖活动暨易经学术研讨会”。目前,从“春之庙会”到“夏之荷花节”,从“秋之寻根游”到“冬之民俗展”,由根亲圣地生发的文化产业链,已形成了淮阳的大旅游格局。2011年淮阳共接待游客1,391.5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29%。
(二)河南周口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河南周口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全市八县一市两区寻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平衡,差别较大。比如,西华是远古时代人祖女娲主要活动区域和唯一建都之地,但周口相关部门对其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远不及淮阳;二是对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周口除了强调“万姓同根、源于羲皇”之外,对发源于周口或历史郡望在周口的130多个姓氏的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远远不够;三是寻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以淮阳为例,庙会期间,面对日均三四十万的寻根朝祖观光游览者,淮阳的大小宾馆、餐馆、停车场承接力不足,道路拥挤;四是环境保护、整治力度不够。比如,太昊伏羲陵旁的龙湖成为路边餐饮小摊倾倒垃圾的场所,这种现象在庙会期间尤为严重。目前,龙湖的水生植物腐烂增多、水质负荷加重、生态环境亟待修复等问题已引起淮阳县四大班子领导的重视。
三、河南周口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一)整合资源,总体规划。首先,周口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全市范围内的寻根文化资源的盘查和整理,建立寻根文化资料库;其次,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全市寻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制定总体的开发规划;再次,要把文化产业与商业、旅游业结合起来,将寻根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民俗艺术资源等联合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最后,要创新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克服狭隘的地域意识,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全市各县市区寻根文化资源的统筹开发。
(二)开发姓氏寻根文化资源。周口地区姓氏文化资源丰厚,发源于周口或历史郡望在周口的姓氏达130多个。周口要有效利用这一姓氏文化资源,通过成立发源于周口的各个姓氏的民间姓氏宗亲组织,举办各个姓氏的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吸引各个姓氏的子孙对自己姓氏发源地的关注,来到周口追根寻祖。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姓氏文化园,开发姓氏文化产品,举办拜祖寻根活动,进而带动商务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要的是交通。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修建好通往各寻根文化资源地、资源点的公路。对于通往人流量大的资源点的公路,要适当加宽,以防寻根活动举办期间交通堵塞。同时,要开通相关寻根游线路的专线客运,以方便寻根谒祖者出行。此外,餐饮、住宿、停车、购物、厕所、医疗、邮政等相关配套设施也要逐步完善。
(四)加大环境保护、整治力度。在一些大型的寻根活动中,比如每年自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的淮阳太昊陵庙会,寻亲谒祖者往往要焚香烧纸,从而带来环境污染。据媒体报道,2013年庙会期间,河南淮阳太昊陵内的古树就因香客焚香而被烧死。因此,太昊陵管理处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古迹和减少环境污染,规定2013年庙会期间香客烧的香高度不得超过50厘米,直径不得超过1厘米。今后周口各地应以此为戒,要加强引导,减少寻根活动中的焚香烧纸现象。同时,对路边餐饮小摊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应加大整治力度。
[1]于扬.河南淮阳被定“中华姓氏起源地”创六千年历史[N].大河报,2012.3.5.
[2]邵文杰.中华姓氏寻根到淮阳[N].光明日报,2006.9.6.
[3]董素芝,张广起.从庙会效应到文化旅游立县——淮阳全力打造庙会品牌透析[N].周口日报,2012.3.21.
[4]杜欣.淮阳太昊陵庙会创吉尼斯纪录[N].周口日报,200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