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地方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2013-04-12魏有焕平先秉朱永泰阳德盛何恒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职业

□文/魏有焕 平先秉 朱永泰 阳德盛 何恒波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一、研究背景

目前,湖南省各类型高职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共计93所,其中地方高职院校(主要指地方政府主办,含民办)比例数近50%,这些院校均开设了商科类专业,但是大多数缺乏行业背景。就湖南省目前产业发展结构而言,劳动力市场制造业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服务业,这种形势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然而,就经济成分而言,随着竞争性行业民营企业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民营企业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小型为主。在传统的订单教育模式下,地方高职院校的工科类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能够紧贴地方产业,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但是对于商科类专业而言,由于专业取向与面向企业的类型,则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因此,地方高职商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顺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化、多元化特点,如何符合湖南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要求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

二、湖南省地方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不了解学校,学校不了解企业。各专业开办之初,均成立了由企业一线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定,组织企业一线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调研结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教学平台,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训教师队伍,实施人才培养,形成了“委员会制”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

然而,在调研的过程中,企业反映:“由于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点不明确,企业完全是在为学院服务,每逢学院评估、上级检查时才来公司调研,常规运行机制完全没有真正到位……”,同时指出:“由于企业专家的工作日程安排和学院相关工作时间上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院学术委员会以及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

(二)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尤其对学生综合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更是相对滞后。

在调研的过程中,企业认为学生职业技能不错,但是略显单一,职业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学生职业素养方面,企业要求学院能够培养好技能、好形象、好素养的“新三好学生”。要求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要频繁跳槽,等等。更是对学校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在调研的过程中,企业认为“校外实训基地,一年度只有一次的校外教学,其他时间都是在学院内部进行,认为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比较单一的……”。同时,其他公司负责人都认为:“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也会依据产业的宏观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与思路,这样对于人才的需求规格也会发展变化,完全的校内教学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要……”。

与此同时,企业也都认为,学院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将校外教学、短期见习、认知实习、顶岗实训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同步提升。

(四)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在调研的过程中,企业方均认同“企业、学生、社会”三方共管共评的质量评价体系(模式)。但是,提出了现有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提出作为专业在学院整体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要建立与专业实际需要相符的评价体系或模式。

三、湖南省地方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湖南省地方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明,真正的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的传统内容的简单合作上,如为企业输送员工、下企业实习、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等。要想实质性地深化校企合作,应该找到三方共同的利益点,以求达到学校按照企业实际需要培养人才,为企业解决实际存在的技术难题;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升技能、素养提供更多平台;政府部门为推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政策或制度保障的“政、产、学”三位一体的深度校企合作制办学体制,深化校企合作。

(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量教学实施、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建设设备、共同分享成果

1、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含拟挂牌实训基地),与企业实施订单培养的共同育人方式;共同商议实施教学组织方式,包括校外教学、校外见习、协岗、顶岗等;结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或过程的实际,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校本教材,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校企双方实施互培互训的师资共同培养模式,教师下企业参加顶岗实践锻炼,企业新进人员到学校进行理论培训等;在条件成熟或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由企业投资建设实训室,或者在企业内建设教学与工作相结合的实训车间;同时,还提出对企业实际存在的某些问题作为横向课题研究。

2、强调通过座谈、专题讲座、学生到实际岗位见习、学生到企业参观、学生与企业员工交流等方式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调整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小组(含人员组成、工作机制、工作内容、保障措施)。为保证专业专家指导小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小组的作用。应调整专业专家指导小组的相关内容,具体做法为:首先,专家建设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比例为,校外典型企业人数应占50%,校内占40%,政府和行业部门及其他占10%;其次,工作机制可以采用选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由秘书长每年度召开2~3次的专业研讨或沙龙等形式来交流;最后,工作的内容与保障措施。工作内容主要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师资互培机制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与质量的监控。对于保障措施,企业负责人提出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在条件成熟或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完成。

(三)实施校企“共管共评”模式,完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对于专业顶岗实习拟实行校企“共管共评”模式,按照专业校外顶岗实习管理颁发的相关要求,实施校企共管、共同评价模式,健全完善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管理学生,并根据企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

在顶岗实习期间,定期聘请合作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管理校外辅导员,定期开设相关讲座,介绍企业的经验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进行就业和创业的辅导,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有关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完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四)课程对接企业,校企联合开发教材。校企联合开发的教材不仅可以作为满足学生的教本,也可以作为企业培训员工的教材。为保证联合开发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建议校企成立教材开发课程小组,将理论与企业实际案例为基础,并贯穿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因此,学校应该完善已成立的由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精品课程建设小组,以“开发特色课程、打造精品课程、优化核心课程”为着入点,按照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制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出多学科综合化、动态化、多元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各课程建设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岗位、贴近实际,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联合育人,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实现人才培育校企零距离接轨。

(五)完善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的形式。对于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的形式,可以采取的主要做法为:第一,由于企业与学校工作的性质不同,企业专家组成团队,承担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以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分模块、分阶段主讲教学内容;第二,企业专家兼职教师除承担课程教授外,还可以参与专业教学的内容,主要讲授企业文化、与本企业实际操作需要密切相关的技能。主要形式可以是企业的相关活动,包括司庆等,让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可以与学生座谈,面对面的互动等形式。

(六)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企业对于岗位的设置非常细化,而现有开设的专业课程对应的岗位课程比较笼统,只是强调了学生对于某一岗位的综合能力,而没有讲述具体作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细化目前的岗位课程的设置,要强调与企业真实或实际需要的岗位对接。

同时,考虑到人才培养规格多样性(职业能力、拓展能力)的需要,构建经管类学生所需要的“听、说、读、写、管”宽平台课程与职业方向拓展的多方向课程体系,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将学生从业的职业素养溶于其中。

(七)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即包括最初的调研、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的设计等等,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充分发挥专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2、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监控,特别是对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课堂教学、校外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等过程的监控,并强调要找准载体,以项目来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专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3、通过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结果的反馈控制,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齐心协力形成适合专业的考核方案以及适应企业与学校的教学方式、手段与方法,从而充分发挥专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1]刘欣,胡振京.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人民教育,2008.11.

[2]柯文进.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6.11.

[3]谈松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教育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4]伍红林.21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5]刘丽.以现代教育管理的变革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8.20.

[6]吕兵.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2005.8.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