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新农保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013-04-12李玉英朱璐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新农养老金养老保险

□文/李玉英 朱璐华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唐山)

新农保制度是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促进新农保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当前新农保在试点阶段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本文拟从制度设计、农民经济基础和监管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促进河北省新农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农保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部分制度设计不公平。新农保《指导意见》中规定符合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条件为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参保农民年龄达到60周岁,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以及没有缴纳新农保养老保险费,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参加新农保的农民。说明试点地区在推行新农保制度时年满60周岁的农民如果其子女没有参保缴费就极有可能不能领取基础养老金。这会将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排除在新农保制度以外,是对农村老年人享受新农保权利的一种剥夺。《指导意见》中还规定:参保人员在缴费和享受待遇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资金,除政府补贴外,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一次性领取。说明个人账户中只有参保人的历年缴费及利息积累可以继承,而政府补贴部分无法继承,对参保人有失公平。因此,新农保的制度设计缺乏公平性,影响新农保健康持续发展。

2、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在试点阶段,如何将新农保这一强农惠农制度宣传好,将对新农保制度的顺利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受访者中,对新农保政策表示“知道”或是“比较了解”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8.33%;此外,对新农保政策表示“非常了解”的占1.67%,“了解较少”的占63.33%,还有少数人表示“一点不了解”。在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途径调查中,76.67%的农村居民选择了“村委会宣传”这种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了“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途径。从对唐山市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仍有少数农民对新农保一无所知,而且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投保的档次、养老金发放数额等一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参保的最基本知识层面上。

3、基金管理和运营层次较低。《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幵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中规定:“试点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在县域范围内进行管理,因为县域范围过小,使得基金运营过于分散,基金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及层次均较低,如此长期下去,新农保基金的规模效益便难以体现。基金的安全更是难以得到保证,风险系数增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困难。另外,当前的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独立进行统一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更不用说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各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归各地地方政府直接领导,这种情况可能会使个别地方政府出于本地政绩利益的考量,容易受到政府部门的干涉,进而引起道德风险等问题。届时诸如挤占、挪用养老金的情况便会不可避免,使参保农民的养老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利于新农保的持续发展。

4、农民参保意识的长期可持续性。虽然农民有一定的缴费能力,但仍然不能认为农民一定会长期持续地缴费。阻碍农民缴费意愿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策的稳定性。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是否连续稳定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缴费意愿。如果政策稳定,农民就有持续缴费的意愿;如果政策不稳定将打击农民的缴费信心。第二,新农保基金运行的质量。新农保基金的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能力将成为影响农民缴费意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新农保运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信任和信心指数等。第三,农民的思维习惯。农民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决定了农民更重视眼前利益,对长期性的养老保险的兴趣和热情不高,现阶段缴费选择缴费的农村人口,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生存环境的限制,农民更重视眼前利益,尤其是年轻人对长期性养老保险的兴趣和热情普遍很低,对新农保制度是否维持长期缴费意愿有很大不确定性,即使参保中途退保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5、监督机制不健全。新农保试点运行工作的开展是在各级政府行政命令式的规定下进行实施的。比如,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河北省下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和各试点地区出台的具体相关实施办法等。由此可见,各地推行的新农保普遍缺乏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制约了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国的新农保试点是由试点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独立管理,因此普遍缺乏新农保相关的专业监督机构。而且当前新农保试点的推行是在国务院《指导意见》的指导下由各地自主实施的,试点地区绝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起专业的监督机构。缺乏独立的专业监督,新农保制度的安全性便难以得到保证,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便困难重重。

二、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建议

1、加大对新农保制度的普及宣传力度。建立新农保制度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因此,在新农保制度建设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电视专题、广播、标语、专栏、报刊报道、编印“新农保信息”宣传资料等方式,并在每村组织1~2名联络员,广泛宣传新农保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具体办法,使广大农民朋友深入了解新农保政策;同时,注意结合当前农村不断上升的赡养纠纷案进行宣传,让农民权衡得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新农保。

2、优化现行制度设计。对于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而且没有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人,其家庭成员是否参保可以实行自愿原则。这样不仅可以使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得到必要的保障,也可以让年轻农民有充足的时间来转变观念,渐渐接受新农保。根据国家的财力及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看,完全有条件在一至两年内给农村年满60周岁的老人无偿发放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届时,养老金的受益者不单是老人,也包括其孙辈子女。我国一直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如果农村老人每年领取660元的基础养老金,他们会转移一部分养老金给后代子女受益,使其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这对祖国的二代培养是有很大益处的。

3、提高基金运营和管理层次。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是实现该项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鉴于新农保以县为统筹单位,基金的保值增值可能会受到县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投资能力、信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考虑由省、县共管基金,将新农保基金全部或者部分上缴到省级部门,由其负责基金的管理运营并承担责任。省级部门没有把握实现保值增值的,可以将新农保基金交由全国有关机构或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运营。同时,新农保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将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险基金日常监督业务范围,实施全程监督,定期检查,确保基金筹集、上解、管理、运营、预决算、增值、发放等各个环节不留漏洞,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各监督机构、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做好内部专业监督和外部社会监督。完善的新农保监督体系应包括合理的分工,充分挖掘全社会的力量对新农保的运行实施监督。其中,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是新农保的监督主体,在监督的内容上由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方面组成。监察、审计、新闻、工会等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对新农保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新闻媒体要注重自身优势的发挥,利用现有的多样化新闻媒介,可以对新农保试点的各种动态进行追踪报道,也可以对有关新农保运行中政府部门难以发现和接近的盲区进行监督,使新农保的运行透明化和公开化。充分发挥公民群体和企业协会等民间社会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

5、加大新农保宣传力度,促进农民传统养老观念的更新。新农保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一种制度的确立必须得到民众的认同,否则就难以长久。家庭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使人们对社会养老方式观念还缺乏认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社会养老制度的重要性,新农保是一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政策。加深广大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与认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地宣传新农保制度的意义,讲清形势、算清经济账,提高认识,并使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才能使广大农民真正接受和认可新农保。

[1]刘振杰.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10.3.

[2]黄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1.1.

[3]赵净.论如何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J].党史博采,2010.5.

猜你喜欢

新农养老金养老保险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