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

2013-04-12□文/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外包独立性内审

□文/吕 杰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淄博)

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对企业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测评,以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实现增值,提高经营效率。内部审计通过专业而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改善企业的管理及经营效率而努力,以期实现企业目标。

外部审计的作用在于知识水平更高、更专业,评价更客观、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它们的评价指标和意见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更具备说服力和更公允。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是聘请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一切经济往来业务进行全面的审计评价、测量、记录和报告,审计在会计提供了受托责任的各种各样的会计报告的基础上,赋予责任过程和结果来评价。外部的每个委托人往往采用确定标准来评估公司高层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检查它是否值得信赖,公司高层管理者将以“委托人标准”来评估下属部门委托的责任结果。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为“参赛者”和“裁判者”的双重角色,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下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只有内部审计外部化,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所以,理论上讲,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外在形式的独立,即审计人员在经济上、业务上和组织关系上独立于被审计部门;二是实质上的独立性,即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应保持独立。外部CPA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契约开展内部审计,与企业其他的部门没有内在的利益冲突和联系。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指出企业经营和控制中存在的漏洞,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因此,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外部审计都具有相对较好的独立性。

三、外部化审计的实施途径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内部审计全部实行外包;二是部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三是协力式委外。我国中小企业众多,存在很多不同的经济形式,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之间、会计、财务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以自身发展状况为依据,在企业的经营范围、管理方式、文化特色、财务机构、审计部门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各种方式的可行性,最后选择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方式。

四、外包形式

1、全部外包:内部审计全部外包即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全部交予会计师事务所全权处理。在这种方式之下,企业可以不设立内审机构,但是在企业内部,还是有必要设立内审负责人,由其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对外包工作进行分析,还可以在企业与外部服务机构之间担当起“桥梁”作用。

2、部分外包:内部审计部分外包,即企业将全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部分或审计项目的某些程序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专业机构。

3、协力式外包:协力式外包是指企业在相关部门的带领下,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与外部的CPA共同合作完成审计工作。当企业进一步发展,逐步成熟起来,内部审计人员在前一阶段实行部分外包的过程中得到培训,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审计工作的能力。这时,部分外包的优势不再明显,消极方面不断暴露出来,当外部审计人员为企业长期工作后,其与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不再像开始时那样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这时,内部审计便不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采用协力式外包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内部审计部门保持原有的位置,而且企业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得到CPA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可以实现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

五、内部审计外部化应注意的问题

1、注册会计师的综合技能和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要优于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必须严以律己,严格遵守法规,遵守行业规章,具备很强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实践能力,必须有专业胜任能力,敢挑重担,乐于奉献,勤勤恳恳,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具备以上条件,企业方可实行内部审计外包。

2、内部审计外部化要以企业现实条件为基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设置审计部门可以实现其功能,适合实行外部化,但大部分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只有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层次,才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将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就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现实条件。

3、关注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的价值。首先是显性价值,通过实行有效的内部审计,我们在此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解决,从而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显性价值。这是过去的审计工作需要达到的一项任务,用这种方法把损失降到最低,并以此得到关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修正,此种审计方法非常有效;其次是隐性价值,隐性价值应被理解为非直接性的价值,它一般是通过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充当参谋和顾问而体现的,通过这种合理化的建议,可能会优化组织行动方案,从而提升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内部审计增加隐性价值的重要表现。

总之,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我国中小企业如果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首先选择部分外包形式将优于其他外包形式。内部审计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属于成本中心,它只是间接地为企业带来效益,可以将这方面的工作视为次要工作,把这一次要做的工作交由外部的事务所来做,迎合了企业的成本效益要求。我国的中小企业这样做以后,就可以集中实力突破主要的工作,这样将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外包给外部人员来处理,自己保留实力全力以赴做更重要的工作,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中小企业审计部分外包,既解决了内审问题,也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此项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实践经验和见识。在审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本单位的储备人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一定要在对外部化审计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做了全面了解以后,权衡得失,选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方式;归根结底,不管企业最终选用什么方式,均需全面考虑企业的综合能力及统筹费用与效益。当然,企业也无需把费用这一因素放在首要位置。其他方面也需要考虑,综合起来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如果企业有能力在内部设立内审机构,最好的方式是选择部分外包。

[1]李杨.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中国经贸,2009.12.

[2]张兴玉.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重要性研究.新财经,2011.

[3]高雪.关于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探讨.时代经贸,2010.16.

[4]董爱.企业内审外包决策问题研究.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09.

[5]张敬.内部审计外部化带来的优势分析.技术与市场,2011.18.6.

[6]孙凌云.内部审计外部化实现途径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2.

[7]胡秋玲.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方式分析.2011.

猜你喜欢

外包独立性内审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