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研究
2013-04-12罗军强
罗军强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100)
2012年底,中国网民人数突破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1]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的主力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城市化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7%。[2]与此相关的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平均为3成左右,重点大学则更低,例如清华大学为17%,北京大学2000年至今,这一比例只在一成至一成五之间。[3]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生源逐年增加,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些大学生一般采取包月或包流量的方式在宿舍上网,或在提供无线上网信号覆盖的校园内上网。据笔者所在课题组对湖南地区13所高校的2503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每月上网费用约为50元,约占生活费的5%。因为上网费用较低,经济上可以承受,导致大学生上网时间无节制,常常因迷恋于网络而影响学业,或因不能正确对待海量网络信息而对人格、观念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引导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更好的网络管理和大学生网络使用引导模式,为大学生成才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
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笔者所在课题组根据大学生个人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及网络使用的相关信息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湖南1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抽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503份。综合调查结果和与学生实际接触的经验,发现网络使用及其衍生出的问题不容忽视。据调查问卷统计,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甚至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会尝试黑客行为;利用网络进行聊天、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活动的学生占70%以上,而真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习的学生不到30%。总的来说,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大多停留在表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理想兴趣的激发和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具有鲜明的自主独立意识,表现出很强的新鲜取向,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强烈,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多样。这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势话语权已经不能适应网络一代。在网上的各种信息,只要“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他们已经拥有与教师对称的信息选择权,教师不再是话语与知识的权威。网上信息海量庞杂,各种社会思潮、敏感事件话题相互交织,大量的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冲击。当大学生思想处于相当矛盾、混乱的状态,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游戏的吸引。针对“你使用网络主要做什么?”的问题,有34%的学生选择“网络游戏”。而在“你对网络游戏的热衷程度?”选项中,10.2%的学生选择非常热衷,25.4%的学生选择比较喜欢。由于各类网络游戏特别针对年轻网络用户的好胜心理,许多大学生为了所谓的升级等目的,花费大量课余时间、上课时间,甚至通宵达旦,不眠不休,破坏了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网络聊天交友。在“你使用网络主要做什么?”的调查中,有36.3%的学生选择上网聊天。许多学生打开计算机的第一件事就是QQ上线,与认识的、不认识的网友聊天。聊天的内容除了大量的无谓闲谈之外,往往夹杂了许多色情语言,以及不负责任的情绪发泄。各大交友网站门庭若市,很多学生热衷于上交友网站寻找网友,尤其是异性网友。而部分大学生会通过聊天工具以及交友网站这些中介平台,与网友约定网下见面或交往。
(三)上网时间无节制。在“平均每天使用网络多长时间?”的问题中,有12.3%的学生选择5-6小时,有6.5%的学生选择6小时以上,合计达18.8%。而在“你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这一选项中,有3.5%的学生选择沉迷,15.2%的学生选择有依赖性,较难自制,总数接近18.7%。长时间地使用网络,无疑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规律造成不良影响。
(四)影响校园和谐。在“室友在寝室上网时是否影响过你”的问题中,有6.5%的学生选择经常,30.2%的学生选择偶尔有。在“寝室里有没有因为使用计算机的问题而引发过矛盾?”的选项中,有8.5%的学生选择经常,12.3%的学生选择出现过。可见,在寝室上网对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大学生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网络使用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网络环境的诱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互联网及网络传媒行业发展迅速,网络信息异常丰富,在带给大学生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充满诱惑。如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不同网站的聊天交友,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速,视频、音乐下载易如反掌,这些都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一旦陷入,就很难解脱。
(二)社会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与社会现实脱节,大学生就业却与在校表现无关。就业潜规则显示: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4]学校不能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配,只能推荐部分优秀毕业生到有关单位就业,但优秀大学生在高校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大学生表现一般,他们平常没有自我展示的机会,网络则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他们便沉溺其中,企图通过虚拟世界找到自我价值,享受成功的快感和乐趣。
(三)高校自身原因。大学生依赖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交友等娱乐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觉得在校的学习生活较为空虚。很多大学生表示,进入大学后,学习比中学阶段轻松很多,平时无所事事,不上网都不知道该干什么,到考试时又变得非常紧张,但此时已对网络产生依赖性,想专心投入学习也难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教学还处于“大教、大考”的传统模式,加之考试管理松懈,到期末一次大考作为检验。在这种模式下,大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往往平时无心学习,到期末临时抱佛脚。而这一学期中长达几个月的空余时间无处打发,大学生只好求助网络。
(四)网络使用正面引导不力。目前,高校中偶尔会开展关于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等活动,对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往往不系统、不全面,也没有真正告诉大学生使用网络可以做什么。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对于网络使用的迷茫,甚至产生诸如“计算机没什么用,买来就是上网玩玩游戏”,“会上网就可以了”等错误认识。不知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自然无法正确使用计算机和合理利用网络。
四、解决大学生网络使用问题的建议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既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帮助,又给大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娱乐资源,丰富了课余生活,间接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今后的就业、职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反之,它也导致部分大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改变,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思想道德素质的下降。因此,在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的问题上,应尽可能发掘网络的积极作用,并将之发扬、衍生、扩大,使网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帮助,通过正面的引导作用,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大学生网络使用制度。要想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进行更好的管理与引导,就必须有更科学、更系统化的规章制度与之配套。为此,不仅要针对寝室计算机网络制定相应制度,还要在学生的评价体系、违纪条例,甚至学分体系中融入网络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可通过与家长的定期反馈,建立双方联动,对大学生产生切实有效的约束,从而使管理和引导更具实效。
由于大学生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感略显薄弱,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随心所欲,对学校的管理和劝导视而不见,对他人的意见和反馈毫不理会,表现出对于责任感的淡漠。为此,需要引入制度化的管理,在学生带计算机入校之前,与之签订计算机网络使用协议,使其明确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对自己、他人、集体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并可在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分值体现。
(二)加快高校教学改革步伐。既然“大教、大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必须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使教学转化到“小教、小考”的模式上来。应将阶段性评价取代总结性评价,将一门课程分为几个专题,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可以按专题明确,通过小论文撰写、分组讨论、课堂展示、辩论赛等形式,按专题考核。学生在每个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去寻找专题教学的有关材料,制作PPT课件、小组讨论。同时,应在专业层面上系统地设置学期内的实践环节,每隔一个时间段(如一个月)设置一个小项目、小课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分组完成,并以实践学分等形式加以约束,引导学生将上网消磨时间变为上网寻找学习资料。这样既锻炼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他们通过完成学习任务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提供大学生网络展示平台。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也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平台,故投身虚拟世界寻找个人价值。为此,应在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大力开展网络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个学生组织的运作,给大学生创造更多通过网络参与学生工作的机会;通过各种高品质的活动,让更多大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交流,让大学生有健康交友的平台。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讯及休闲娱乐内容,让大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健康而快乐的网络休闲,从而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健康信息等内容。
(四)开展计算机网络使用指导。部分大学生购置计算机后都对其使用目的不甚明确,最后使这一良好的学习工具沦为一台游戏机或影碟机。为此,建议在新生入学后,统一开设一节计算机使用导航课,告诉大学生在大学里可以用计算机做什么,如哪些专业软件是必须掌握的,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可获取什么信息,如何学会检索等等。通过这个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为学习和知识拓展服务。学校可以为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且有兴趣的大学生开办网页设计选修课程,指导大学生制作简单的网页,并逐步提高,让他们在完成一个个网页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就感。学校还可以通过趣味程序小制作、DIY培训、照片处理等内容把更多大学生吸纳进来,再逐步推进,利用课题、项目等形式,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五)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在“如果学校有针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班或者选修课,你会参加吗?”的选项中,有68%的大学生选择会。这为正面引导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当然,大学生网络活动的开展不可能把大学生所有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学校应力求从大学生的观念、习惯、兴趣上加以引导,让大学生知道面对计算机网络有更多有益的事情可以做,也让大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甚至产生某方面的兴趣。
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应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是培养他们健康的网络使用兴趣和习惯。在调查中,有65%的大学生表示不能熟练地操作windows系统及office等常用办公软件,可见计算机使用基本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要。学校可利用有计算机背景的教师、学长,开办各种计算机网络相关主题活动,吸纳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参加;通过兴趣班,让处于各种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大学生学习不同方面的计算机软件知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大学生去想、去做,在他们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填充入健康的内容。比如对一些计算机运用水平很有限的大学生,可以分阶段设置相应课程,指定内容让大学生去讨论、去摸索。
有些学生喜欢看电影,学校可以定期上传某部影片到网络,老师进行一定指导,让大学生上校园网去欣赏该部电影,并写出切身体会。在此,可多安排英文电影,这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变学校难以控制的看电影时间为学校可以控制的时间,通过这一手段,至少对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甚至英语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读书活动,老师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读书活动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开展大学生通识教育网络选修课程,同时,将这些网络活动纳入学分管理体系,以保障其实施。
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状况,将影响一所高校教学和育人的大局,对学生个人的成人与发展,对高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近代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历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证明了这一点。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与应用,是一种推动教育实践发展和进步的积极力量,只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增强科学性,掌握规律性,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进行研究,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够把握主动权,取得积极成效。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EB/OL]. [2013-01-24]. http://www.askci.com/news/201301/15/1513451255280.shtml.
[2] 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N]. 中国日报,2012-01-17.
[3] 叶铁桥,田国垒. 超级中学垄断一流大学生源 寒门子弟比例下降[N]. 中国青年报,2012-04-16.
[4] 缪鹏翀. 三本院校毕业生找工作到底难不难[N]. 每日新报,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