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信仰的塑造

2013-04-12

关键词:价值体系信仰价值观

张 亚 伟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信仰的塑造

张 亚 伟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当下,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与融合过程中,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人们价值选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日益突出。这使正处在价值观逐步确立过程中的大学生面对核心价值选择时变得更加困难。这个时期,大学生亟需对各种观念进行梳理和定位,在兼容并包的同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核心”信仰。

大学生;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信仰是一种德性的坚守和对制度的敬畏。虽然大多数人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是比较坚定的,但也有一些人的信仰轨迹开始变得模糊。从大学生层面来看也是如此,部分大学生在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表征

当代大学生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多的“90后”时代。这个群体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主要是:网络依赖多,现实接触少;理论接触多,社会实践少;梦想谈的多,实际动手少[1]。对于光怪陆离的快餐文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影响下,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有些大学生表现出不知所措,信仰变得廉价而易变,“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起”等类似问题接踵而至,这种道德困境和价值缺失正在煎熬着这些大学生。概括起来讲,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定位出现错位

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和社会发展的日益加速,团结合作、包容共生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和对个体融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在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中,价值本位的个人本位取向却日益明显。在“个人本位”的视野中,个人利益的获得和个体价值的实现是至高无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自主意识增强,追求独立人格,注重自我感受。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把个人与社会并重,甚至社会处于次要地位,且明显地向自我和以个人为本位的方向偏移”[2]。同时,受新媒体文化的深刻影响,大学生表现出对实际利益的不适当的追逐,使崇高、神圣、庄严、正义、功德失去了对于秩序的权威性。这样,在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选择时,每个人似乎都很清楚应该怎么选,可是在现实考验面前,很多人却没有坚定自己的信念;在面对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诱惑时,出现摇摆、迷茫,缺乏对核心价值观坚定的信仰,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信仰,这就直接从根本上影响了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价值评价变得模糊

有什么样的社会土壤,必然会生长出什么样的信仰,也必然产生同等的社会期许,即价值评价。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尊重劳动、鼓励创造、公平正义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们的价值评价日趋明晰。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只关注知识性认识而缺少价值性认识的积淀,其价值观定位与社会发展出现了错位,直接导致了其价值评价的模糊。在当前的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市场经济的熔炉如火如荼,监督与机制都尚未健全,但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分辨善恶,却能容纳名誉、权利等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东西。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也逐渐被部分大学生接触,比如个人中心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成为“个性鲜明”“张扬”的个体等都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功利色彩日趋严重,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错位,很多大学生开始接受功利价值评价,考虑问题往往是市场经济标准多于道德评价标准。

(三)价值的实现扭曲无序

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烈的一代,他们非常渴望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市场经济往往以利益最大化为追求,这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实现方面的急于求成和过度注重“结果”,他们中的个别人甚至信奉“自我高于一切,实惠就是理论”的极端个人主义,用“一切向钱看”取代“为人民服务”的观念[3],他们还以“自己是个小人物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资本”作为不为人民和社会奉献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同时,社会局部存在的明里暗里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涉世不深的他们误以为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捷径。这种导向使得实现物质利益成为最大化的追求,这不免要大大削弱部分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和信仰的敬畏之心,从而产生考试作弊、论文造假、超越道德底线的炒作绯闻等种种不良现象。在这些大学生中,“信仰,变得廉价而易碎;真诚真情,变得奢侈起来;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变得扭曲无序起来;如今我们物质丰富了,但是却只剩下物质了”[1]。

二、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切问题都有其产生的土壤。对于大学生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分析,以便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一)一些错误思潮干扰了大学生的正确判断

对于市场经济经济发展至上的片面理解,往往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远离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美德伦理,但同时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并没有真正地确立。在这样的背景中,各种错误思潮甚嚣尘上,不断影响和干扰着人们的判断。这中间,首先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一味地注重解构,反权威、反规训、反基础,这种不确定性、非理性的思维与简单的二元思维对立,同时也在消解着原有的价值规范约束。媒体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解构主义的文化,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无中心、无权威。对权威的破坏成为青少年向传统挑战的宣言[4]。其次是倡导文化自由和多元文化,其极端表现就是最终导致了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现象。再次,“个人存在主义理论倡导个人的自由选择决定个人的本质,一味崇尚个人主义,这种自由是不受限制的,是极端的,必将助长极端个人主义的增长”[5]。这些往往导致部分大学生容易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明确的人生航向,造成他们迷惘不知所措。各种理论的充斥使得部分大学生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选择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造成责任感缺失、公德意识淡漠、理想信念摇摆,甚至价值观的扭曲和价值评价的模糊。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就会造成部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排斥与抵触。

(二)我们的思想理论教育没有很好解决大学生的自觉认同问题

我们的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毋庸置疑。但是,与我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相比,还是有一定落差的。究其原因,首先是从理念上我们自觉不自觉都在固守着“以教育者为中心”,仅仅把学生当成不会说话的“物”,习惯于把教育者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我讲你听,我讲什么你必须听什么,而很少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等实际特点和实际需求。其次,我们往往把一些原本抽象的理论讲得过于抽象和高深,给学生以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的感觉,无法使其回归可以触摸的具体,从而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再次,我们还常常采用划一性的模式化教育,对所有学生“一刀切”地采取一种标准、一种要求,无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实际需要,教育内容很难得到学生的主观认同和主动接受,使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变成教育者的一厢情愿,效果自然不甚理想。实际上,教育只有使其内容得到教育对象的自觉认同,实现受教育者主体的合目的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就要转向“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看到学生身上“同质性”的同时,又要重视其“异质性”的存在,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地有针对性地有序推进。

(三)大学生价值观在媒体文化的孵化中嬗变

许多学者尤其是批判学派学者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文化,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社会价值系统。通过媒介的宣传,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使之更好地认识、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传统。于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种媒体上充分交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以不同的形式在媒体上尽情展现。媒体文化通过自身特有的快捷、信息量大、形式丰富等特点作用于大学生,他们在媒体文化的潜移默化中经历着价值观的嬗变。一是媒体文化的开放性动摇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面对着开放的媒体文化,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也处在一种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空间空前扩大,一方面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大学生价值多元的需要,丰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内容;另一方面,面对存在差异甚至是冲突的价值悬殊,也潜在着选择迷失的重重危机。二是媒体文化的大众化冲击着大学生价值权威。精英文化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在媒体文化的强烈刺激下逐渐丧失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价值权威,大学生价值选择因缺乏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迷失,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无所适从。三是媒体文化的多样化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评价。在媒体文化开放的环境中,面对媒体展示不一而足的内容,大学生开始变得眼花缭乱,再加上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稍差,很容易受媒体的引导,在价值评判的标准上可能会动摇不定[6]。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

面对大学生信仰问题,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才能使其树立科学的信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代紧密联系起来,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获,走进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信仰和价值观教育。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占领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更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才能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7]。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我们党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必须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使大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目标前进的”[8]。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生活,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起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使大学生从思想到行动成为共产主义理想的真正践行者。

(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大学生的理想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个主题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更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大学生的理想追求结合起来,把民族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使个体不致出现成功之后的失落感,才能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也是实践检验之后的真理。习近平指出,“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引导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他们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正能量;要让他们相信我们“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两个一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

(三)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凝聚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中国梦的具体内涵。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同样,没有改革创新,就不可能有今日中国的巨大进步。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的强烈冲击,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引领大学生科学规划人生,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四)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协调了社会主义发展规范,承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评价部分和实践检验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价值标准和规范,比如在道德选择的时候做出正确选择,在价值混乱时坚定价值取向。有了这样的价值标准与评价尺度,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信仰才能更加坚定,在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时,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意志,才能使大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并能时刻反思自己,使个人价值追求与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书写壮丽的人生篇章。

[1]吉喆,谢春虎,钟京凤.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7).

[2]毛佳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定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李满忠,刘长华.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矫正与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1995(3).

[4]汪敏.新媒体文化征候探析[J].理论与创作,2007(6).

[5]崔振成.拯救孱弱的灵魂——我国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危机与救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

[6]刘巧凤.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11(3).

[7]李继兵,徐秦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1).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22.

[9]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责任编辑孙景峰]

TheSocialistCoreValueSystemandtheShapingofCollegeStudents’Belief

ZHANG Ya-wei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At present,multi-cultures and multiple values collide intense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tradiction and converge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complex and variability of people choosing valu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extrusive, which makes it a harder task to choose the core value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their values gradually. Meanwhile, it is urg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ort out all kinds of values and fix their own positions. The core belief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 built in the case of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The college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will be occupied with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Marxism. We must hold o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ideal pursuit with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aising college students’ cohesion with our nationality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times, and upgrading college students’ value pursuit with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college students;belief;socialism;core value system

G41

A

1000-2359(2013)06-0177-04

张亚伟(1956- ),男,河南汝州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08-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2JD710013)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信仰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铁的信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