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恩施民族精神

2013-04-12

关键词:恩施价值体系爱国主义

何 蓉

(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党校,湖北恩施44500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恩施民族精神

何 蓉

(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党校,湖北恩施44500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对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文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比较滞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显得极其迫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注重培育地方民族精神。恩施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苦奋斗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育了独特的心理性格,形成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它是恩施各族人民自身特色的集中展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尺,也是加快恩施发展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既是增强新时期恩施凝聚力的需要,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恩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核心价值观;精神推动;恩施特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对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文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比较滞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显得极其迫切。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近年来文化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十七届六中全会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用三个“倡导”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于,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起着引领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概括为四个核心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饱经风霜而弥坚,屡遭挫折而愈勇,历经磨难而不倒,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出的整个民族的强大力量。无论是面对国难天灾的巨大挑战,还是在外敌入侵的危难关头,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的召唤下都能够迅速团结起来,生发出战胜困难的力量和智慧。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担当起民族独立、国富民强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和延续。可以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注重培育地方民族精神

地方民族精神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因子,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探讨和培育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开始纷纷打造和培育地方民族精神。如北京提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精神,上海提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重庆提出“重山重水,重情重义”的精神,福建提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精神。

地方民族精神应该是一个地方特有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的高度概括,也是一个地方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它对一个地方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和巨大的灵魂支撑作用,彰显着一个地方的特色风貌,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引领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发展。它就像一条纽带,能够把同一地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凝聚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使他们自觉地为地方发展奉献力量和智慧。一个地方没有精神,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精神动力,就没有灵魂。

以温州为例,那里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但是温州人有着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那就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这种“温州精神”高度概括了他们成功的经验,是温州博取盛名,成为勇立改革潮头的先行者,造就了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温州模式”和一个区域的经济奇迹。可见,培育地方民族精神是一个地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爱国主义精神是恩施民族精神中最宝贵的财富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地区,湖北省西南边陲,共有29个民族居住于此。恩施各族人民经过数千年的流变、发展,培育了独特的心理性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根植于恩施土苗文化土壤中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将恩施各民族的人心牢牢地凝聚在一起,与一切外来损害本民族利益的恶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尺,民族特色的集中展示。

1.锐勇尚武、爱国保家。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恩施民族精神中最宝贵的财富。土家族是巴人的后代,史书称之“五水蛮”。巴人与蒙古人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骁勇的民族。武王伐纣,巴人是急先锋,以歌舞凌殷人。清道光年间,镇守虎门抗击英军的陈连升父子,虽寡不抵众仍殊死搏战,最后光荣牺牲。纵观中国历史,巴人几乎参加了所有为祖国统一而进行的成功战争。这既是恩施土家苗族儿女尚武锐勇的外在表现,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折射。在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实践中,恩施儿女的爱国情怀又有集中的体现。恩施是一方革命红土地,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在贺龙元帅的领导下,开展了长达8年的武装斗争,1.2万恩施人民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血染清江,壮烈牺牲。这正是恩施独特的民族精神所孕育出的意志坚强、信仰坚定、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除了恩施人民锐勇尚武、爱国保家的革命精神外,恩施的民族精神还体现在独特的民族文化品格之中。

2.崇尚自由、真情率性。恩施是一个歌舞之乡,历史久远的民歌,在民间文学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着处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民族风情,而且也勾画出民族形象和性格特征。土家族非常热爱和重视自己的民歌,这表现在民歌创作之中:“山歌不唱不开怀,磨子不推转不来。主不劝客客不醉,花不逢春不乱开。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世间解忧愁。三天不把歌儿唱,三岁娃儿白了头。”恩施女儿会则反映出土苗儿女的真实率性。它发源于恩施红土石窑,是当地男男女女相亲相爱的重要“月老”,被称为“东方情人节”。女儿会中女追男现象独具特色,透露出恩施人民追求自由平等、恋爱自主的传统。有一首名叫《哈格咂》的歌唱得好:“地是开阔的地,天是自由的天,荒山野岭把身安,哥儿活得像神仙。皇帝老儿他管得宽,管得老子想发颠,今儿个岔起耍一天,哥儿死了也心甘。”恩施人的真性情在歌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3.崇尚节俭、不事华美。鹤峰山羊隘《向氏族谱》记载:“风气淳朴,道不拾遗,不事奢华,俭约是尚。”这种风气“乡村厚于城市,过客不裹粮,投宿寻饭,无不应者”,对人憨厚纯朴可见一斑。土家人的这种民德,已具有伦理原则的性质。当有人背叛自己的朋友时,将会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当有人弘扬朴实忠厚的精神时,将会受到赞扬,尊为英雄。正是这样一种良好的民德,才使土家族在历史沧桑变迁中得以发展,才铸就了这个民族的典型精神风貌。

4.崇尚和睦、团结互助。恩施婚嫁习俗中有“陪十姊妹”的传统,即女子出嫁前夜宴请村中九女子陪伴新娘,唱《陪十姊妹》。内容多为叙唱父母养育之恩、哥嫂姊妹之情。如《十枝梅》:“隔年梅花对雪开,梅香请出姑娘来,梅香来把姑娘劝,劝你姑娘记心怀。一枝梅花雪中托,一劝姑娘孝公婆,端茶送水莫懒惰,油盐菜蔬要温和。......二枝梅花雪中铺,二劝姑娘学丈夫,一学丈夫孝公婆,二学丈夫苦读书,百岁和美偕到老,儿孙满堂享天福。三枝梅花雪中红,三劝姑娘和弟兄,大的面前要有礼,小的面前要宽容,一家和气人尊贤,家中富豪定兴隆。”表现出恩施人注重孝老爱亲、宽容和睦的伦理道德。

土家族居处山地,劳作条件艰苦,薅草、挖土、插秧等农事,往往换工结群,换工之前就相邀结对,要唱薅草锣鼓。如“男人化作杨家将,女人化为穆桂英,杨家将,穆桂英,挖土犹如破天门。锄头化为金钢钻,挖破石头化灰尘。太阳露脸坡背黄,薅草锣鼓震天响,锣鼓催得人勤快,薅草薅过几道梁。”唱歌时此起彼落,竞相比唱,以尽歌兴,以显其能。唱歌者和听歌者都乐而不疲,体现出土家族质朴至诚的品格和互助协作的精神。

5.豁达开明、积极进取。跳撒叶儿嗬是恩施土家族聚集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间风俗事象,是一种以歌舞形式流传的丧葬习俗。《华阳国志》曾记巴人地带,“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民间有“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人死饭甑开,不请客自来”之说。跳丧场面按丧事规模决定大小,但不论场面大小,均有知名鼓师邀约跳丧班子为之载歌载舞。以这种形式表达对死亡的礼赞,展示笑对生死的大无畏气概,是土家族人豁达开明的生死观。“云贯武陵气势雄,烟涛奔涌蹴长空。”恩施土家族的祖先廪君率部西行,披荆斩棘,魂化白虎,子民以之为图腾,传承中蕴含的是土家世世代代拓荒垦土、繁衍生息的力量,折射出土家人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以恩施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继承和弘扬恩施民族精神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是增强恩施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又是大力发展恩施文化产业,提升恩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在建设先进自治州的现实条件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选好切入点。

一是要大力传承恩施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彰显今日恩施独特的吸引力。历史上,恩施土家族、苗族德育理念和价值的传播,维系了民族的生存和强盛,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留下了众多彪炳千古的英雄模范。建州以来,恩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代表时代精神的典型。鹤峰有大山深处和谐使者易满成,利川有国税老人施星灿,建始有“愚公支书”王光国、“百年渡口”万其珍,巴东有“90后最美学生”田强,恩施市更是涌现了优秀农技员、全国劳模邓祥光和李长寿、肖孚云、谭学成等一批“舍得书记”、“板眼书记”。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当代恩施人精神的特质,体现了热爱恩施热爱群众的民族情感、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无畏勇气、诚信互助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服从整体舍己为人的大局意识。这些典型为什么会不断涌现?应该说都是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锻造出的坚韧性格的一种自然流露和必然体现,是我们民族特质的反映,是恩施传统民族精神的延续。

二是要大力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建设先进自治州的活力。目前,恩施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距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发展相对滞后。但改革开放30多年,恩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生态立州、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战略指导下,外借中央的各项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的倾力扶持,中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政策,内有民众建设先进自治州的热望与激情,经济社会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负重图强、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增强先进自治州建设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是要大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建设先进自治州的公信力。关键是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排忧解难,兴办实事,以高效、服务的政府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民众的激情自然会被点燃。

总之,在着眼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恩施民族精神就是抢占精神文明建设的制高点,对于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恩施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王永.提炼地方精神切勿面面俱到[EB/OL].[2012-08-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5d2cc0102e10u.html.

[2] 宋善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12 -02-11(10).

[3] 周本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N].经济日报,2011-11-06.

[4] 田发刚,谭笑.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概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8.

责任编辑:胡 晓

D64

A

1004-941(2013)03-0077-03

2013-04-23

何蓉(1967-),女,湖北建始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恩施价值体系爱国主义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