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关系刍议

2013-04-12方菲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生产力政治思想

方菲菲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23060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决定,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政治方面逐渐转向注重经济价值的发挥,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经济价值,而它又如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都关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和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产力价值的观点分析

改革开放前,思想政治教育界一直沿用的是“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概念,这也表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局限于思想政治领域,这也使得一些学者僵化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应注重自身政治功能的发挥,当前过于强调它的经济价值只会陷入“唯经济论”的怪圈。但是,在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观点也日益被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潜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从理论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前进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而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1],它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对象正是社会中具体存在的个人,通过对劳动者的思想教育能够使其自觉将精神活动转化为物质生产活动,从而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使人们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于劳动者生产潜力的发挥具有更加明显的影响。另外结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与经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脑力劳动,并且服务于二者,使其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服务性劳动[2]。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业可以培养劳动者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劳动能力,因此,它也必然具有生产价值。

同时,实践也表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与成功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分不开的。建国初期,大庆油田的顺利开发、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等等,这都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主人翁般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产生了旺盛的劳动热情与非凡的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与同期发展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新技术革命以来,各国科学理论、生产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开始日益重视人的发展。世界500强的公司成功之道无一例外都具有独特的理念文化,重视员工作为人这一基本个体的价值,这无疑与我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个体价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这一良好的道德素质转化为实践活动必然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早年濒临破产的海尔公司与当前蓬勃发展的国产汽车品牌奇瑞,二者都强调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并强调对员工思想层面的关怀与培养,使员工形成了强烈的企业归属感,这些思想、情感便通过实践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使得二者相继迈入发展的新高峰[3]。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产力价值的基本立足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如理想信念的淡化、钱权交换、唯利是图、山寨文化盛行等等,种种问题都不利于生产力持续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更高层面上发挥作用提出了巨大挑战。而作为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坚持以下基本立足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因而首先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次人作为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这就要求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断加强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地位,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优条件,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再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我们应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中一部分更是应充分挖掘自身价值,实现新的理论实践突破。最后统筹兼顾的工作方针也是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坚持的。在对个体进行思想教育时,我们应引导其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而充分调动个体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新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4]。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变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不能遵循老一套,而应采取符合个体特性的新方法来开展工作,以此调动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服务于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上层建筑虽然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然而,历史实践表明,过于强调上层建筑的独立性,即落后或超前的思想意识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北洋军阀尊孔复辟反映了落后的思想意识,而大跃进则是人们思想意识的过于超期,这些都极大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如果统治阶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是新生的、进步的,那么,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人民群众在行动上支持和拥护先进阶级及其上层建筑,则会推动社会生产力大步前进。比如,建国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步,这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并不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与全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不断稳步前进。

(三)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要同步发展

物质生产即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精神生产力则是指人们生产观念形态产品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应该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协调发展[5]。尤其在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片面追求物质生产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后,我们更应注重精神生产力的进步。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的核心就在于全民族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而实现这一目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的主导性因素,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的可靠保证。在全社会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关注度不断提高的契机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应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正如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不仅仅应具有完善的学科知识,更应具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为国家强盛而奋斗的激情与信念。此外,影响精神生产力开发的最重要因素在于人们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当前我国生产力落后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创新能力的薄弱,科技的竞争在于人才,而创新能力又是考量人才最重要的一个标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源动力,创新精神又来源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从培养劳动者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入手,从而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唯求“新”方能开拓进取。

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生产力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伴随着阶级社会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教育就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中的一部分。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而我们知道,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它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与阻碍、威胁自己经济基础发展的其他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进行斗争。那么具体来说,思想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起着方向保证作用

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不同时间不同阶段,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以自己的思想体系来影响社会生产活动,制约经济的发展方向。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始终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劳动者,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这一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它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从而为改革开放不断注入强大的新动力。毛泽东就曾经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因此,在经济活动领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其次,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不动摇。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难免会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与动摇。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适时发挥自身定向导航作用,帮助人们扫清认识上的障碍,避免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迷失,从而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最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氛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它的最大特征便是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和强大的政治优势,这个政治优势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又是使经济沿着正确方向有序运行的有力保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的关系看,劳动者是指有一定体力和智力的人,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发展。而人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在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时,最主要就是从劳动者的作用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人的素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作为劳动者的人,其智力的高低及被物化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为其直接作用于生产资料。尤其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而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科技理论投入应用的程度不断深化,使得生产工具持续更新,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结构日益完善等,都使生产力得到巨幅提高。这一切进步与劳动者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只有使劳动者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生产技能,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劳动积极性,即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着生产力的进步程度。因为无论何种活动,人们要想取得成绩,就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创造性的思维来克服各种困难、持续不懈地追求理想。生产力的进步也是如此,人们必须怀有积极的情感,如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渴望,对更高生产力的向往等,这些积极的情感能够使人们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老一辈科学家们正是凭着一腔爱国情感和顽强意志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反观今日学术圈的抄袭作假之风,无疑是我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反思和总结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并由此引发出其他一系列的社会关系。而要使人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除了依靠政治、法律的强制性手段以外,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更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社会生活的调节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的调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心理调适。人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心理现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运用心理调适的办法来解决人们思想层面的问题,避免思想上的混乱,从而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二是情绪调控。尤其在当前社会贫富分化加大、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人际关系紧张度不断增加,更应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调解矛盾、缓解冲突、情绪调适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利益调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食品问题的多发与人们利益观念的偏差不无关系,这是我们应引以为鉴的。正确的利益观有助于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固然是其重要功能之一,然而过于强调或忽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使其经济价值得到适当发挥才是该学科生存的根本之道。而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经济价值才是我们未来更应注重研究的问题。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它之所以能够存在于社会之中,就在于它有着特殊的功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讲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获得自身存在的依据性就需要不断地根据现实需要来建设与完善自身功能,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猜你喜欢

生产力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