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哲学视域下课堂文化的冲突

2013-04-12关文信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冲突教学活动

杨 虹,关文信

(海南师范大学 a.初等教育学院;b.继续教育学院,海口 571158)

不同课堂文化类型以及课堂文化内部不同因子存在着差异与互动,因此课堂文化冲突是普遍的、无法避免的、必然存在的。我们应从科学的方向出发去认识课堂文化存在的冲突,给予其合理的定位。生态哲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现实事物和理解现实世界的理论[1]。它以整体、联系、动态等思维为我们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本文以生态哲学为视角,将课堂文化看作一种生态系统,从课堂文化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类型,即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的冲突来探索课堂文化的冲突。

一、课堂文化冲突的定义

文化冲突是由文化类型或要素间的矛盾引发的,是不同类型、要素间的对立。目前关于课堂文化冲突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课堂文化冲突是指不同类型的课堂文化的冲突,例如中西课堂文化的冲突、以生态哲学为指导的课堂文化与以现代哲学为指导的课堂文化的冲突等等;另一种认为课堂文化冲突是课堂文化内部不同文化要素的冲突。由于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文化要素以自身文化属性表达的目的性行为,形成了课堂文化冲突。例如,课堂教学中社会规范文化与师生共享的非规范文化[2]、教师成人文化与学生非成人文化、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之间不同程度的冲突,而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冲突更常见,也更根本[3]。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文化的冲突源泉是学术性文化和日常生活文化的冲突,课堂生活交往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独白语言与学生生活叙事的冲突[4]。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不同类型的课堂文化之间的冲突。

笔者认为,课堂文化是“师生以价值观为引领与课堂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文化哲学从人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将文化的类型划分为自在文化和自觉文化[5]。借鉴此种划分标准,笔者将课堂文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为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课堂自在文化系统是指在课堂场域中,以教学传统、教学习俗、教学经验、教学常识等自然存在、习以为常的教学自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课堂自觉文化系统是指在课堂场域中,师生以自觉知识、自觉思维为背景,经过理性思考和理性判断而形成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制度等教学自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乔纳森·H.特纳认为:“冲突即指各派之间直接的和公开的旨在遏制各自对手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6]232-233本文从不同类型文化间的冲突的角度来定义课堂文化冲突,认为课堂文化冲突可表述为:课堂文化生态系统中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或隐蔽或公开,旨在阻止对方实现其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

二、课堂文化冲突的原因

课堂文化冲突何以产生?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方面,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的差异;另一方面,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间的互动。在这两种因素中,前一种是前提与动力,有不同,有差异,才会有矛盾;后一种是条件,在差异的基础上,只有两种系统之间相互接触、互动,才会构成对立、冲突。

(一)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的差异

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们有自身的目的、特征,以不同的教学价值观为主导,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影响制约着教学活动。课堂自在文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抵抗外来文化,具有惯常性、自发性、自然性等特征。课堂自在文化系统为主的课堂教学,以传统教学价值观、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占主导地位,师生往往不加思考地依据现成的经验、常识、习惯、风俗、惯例等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教学中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都纳入师生给定的归类模式和一般图式中。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思、批判传统,吸收新文化要素,创建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具有逻辑性、开放性、超越性等特征。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为主的课堂教学,以现代教学价值观、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吸取新的文化要素,总有新问题的自觉提出和解决,而活动的结果是不断修正或突破原有的规则或模式。虽然每一种课堂文化系统都包含着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两个层面,但是,一般说来,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往往与普通课堂相契合;在优质课堂上,课堂自觉文化系统发挥着主要作用,它以理性的文化自觉有意识地引导和规范着师生的教学活动。

(二)课堂自在文化系统与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的互动

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虽然存在诸多差异,但二者并不是彼此无涉的,完全分离的,实际上,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课堂自觉文化系统往往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和改造着课堂自在文化系统。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往往具有保守性、惰性、重复性等自在特征,缺少发展和进步的特征。当此系统过分强大,就会使师生停留在自在自发和消极被动的层面上,使课堂文化生态系统陷入停滞与徘徊的状态之中。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便会以其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不断向课堂自在文化系统渗透,改造其课堂自在文化系统的保守性和惰性。与此同时,课堂自在文化系统为了维护自身,将会与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相抗衡。就两种文化系统的因子来源而言,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制度等课堂自觉文化系统因子是在教学经验、教学常识、教学习俗等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因子逐步自觉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教学经验、教学常识、教学习俗等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因子是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制度等课堂自觉文化系统因子反复使用、自动化、自在化的沉积结果。当目的相反、特征不同、核心价值观不同、作用方式不同、影响途径不同的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相互作用时,为了捍卫系统自身的目的、结构和功能,必将产生冲突。

三、课堂文化冲突的表现

课堂文化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有自身特有的结构、功能,并能随环境的改变而自调节、自组织。因此,生态系统中一定程度的冲突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恢复而内在消化,在一定限度内保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有序状态。但当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超出了课堂文化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限度而不能恢复到平衡状态时,谓之课堂文化生态系统的生态失衡。这种生态失衡主要体现为课堂文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无序状态,而最终表现为师生教学活动的失范、混乱。当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系统处于势均力敌和激烈冲突的状态时,它们各自发挥着自身的影响力,教学活动失去了主导性文化。这时原有课堂的价值体系和行为体系不再有效地规范师生的教学活动,并开始为师生质疑、批判或在行动上背离。同时一些同原有的课堂文化相冲突的新文化要素开始影响教学活动,并发挥一些效用。这时,师生是信“旧”还是信“新”,他们有些不知所措了,教学活动左右动摇,呈现无序的状态。例如,五四时期的文化冲突,其实就是自在文化系统和自觉文化系统最激烈的碰撞。在北大校园内,这种冲突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课堂成为攻守的阵地。课堂上为什么而教与为什么而学,教什么与学什么,怎样教与怎样学,教的如何与学的如何,这些问题“守旧”还是“取新”,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与实践,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在北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课堂文化冲突的功能

如果我们把功能理解为要素对系统的一种客观的结果性影响,那么,作为实际存在的功能就会有正向和负向之分。在社会学研究中,对冲突原因和功能存在着功能主义和冲突论两种对立的认识和态度。功能主义把冲突看成是对社会秩序威胁的病态、非正常现象,强调其负向功能。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强调其正向功能。实际上从客观结果和有关研究看[6]238-239,冲突既有负向功能又有正向功能。据此,可以判断,课堂文化冲突对课堂教学和课堂文化本身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一)负向功能:师生教学价值观混乱,迷失自我

文化的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人的观念世界或心理世界,教学价值观是课堂文化生态系统的核心因子,因此,课堂文化的冲突更多地体现为师生教学价值观的冲突。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之间一定程度的冲突,师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理性来自我调适,但过度的冲突将会导致师生的教学价值观混乱,甚至迷失自我。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新旧课堂文化交替更迭之时,这一时期,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强有力地发挥自身功能,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尚未成熟。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制约师生依照原有的价值理想和价值指南支配教学活动,对新的价值观持排斥态度。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有自己新的价值尺度,它在与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对抗的同时,以理性为背景,指导师生按照新的价值取向进行教学活动,并让师生取得一定的成效。这是,师生们习以为常地、自在地赖以依存的课堂自在文化系统不再有效地规范教学活动,师生们开始怀疑、质疑它。但课堂自在文化系统的强大性又使师生不敢轻易放弃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又确实更符合教学活动的实际和需要。此时,外界环境中一部分人高呼“坚持传统”,一部分人呐喊“除旧革新”,师生的价值观便开始混乱了。传统的要遵守,新的方式也觉得不错,到底是要遵守传统,还是要吸取新的文化,老师和学生教学不知所措了。身处在这种冲突中的师生有一种精神上“不在家”的痛苦,不知道怎么教了,不知道该如何学了,自己甚至都迷失了。

(二)正向功能:课堂文化生态系统发展的动力

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态系统演进或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且使课堂文化生态系统具有在特定条件下发生转型的内在推动力。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程度不同,课堂文化生态系统的演化或进步速度也就不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的超越性和创新性精神为师生提供了发挥创造性和享受自由的空间和条件,而课堂自在文化系统的自在性和强制性又会成为师生发挥创造性的桎梏,两系统相互作用必然产生冲突。两系统之间的冲突实际是两系统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在此过程中,不同文化系统打开了师生的视野,激发了新的思想,提升了师生的精神生命,丰富了课堂文化的意蕴。这场斗争、博弈的结果是两种文化类型的共生,是新的自在自为和谐的课堂生活方式的形成。课堂自觉文化系统不断对课堂自在文化系统进行超越和批判,并且用新的更能发挥师生的自由创作本性的文化要素来取代旧的文化要素,因而不同类型的课堂文化的冲突是课堂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始终相伴而行,冲突之后是融合,融合之中仍在冲突”[7],对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正面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两系统之间的冲突将使课堂文化生态系统从不平衡再到更高层次的新的平衡,在相互转化的动态中实现不断发展。当课堂文化生态系统转型时,课堂自在文化系统和课堂自觉文化系统的冲突更是必不可少,否则,以师生的生活方式根本改变为标志的文化转型根本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课堂文化冲突揭示了课堂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构成了课堂文化转型的深层基础。我们需要以生态哲学的整体观、过程观、关系观为指导来正确认识、化解、利用课堂文化冲突。

[1]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杨宏丽.课堂文化冲突的多视角冲突[J].东北师范大学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4]谌启标.课堂文化生活的反思与重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4,(6).

[5]衣俊卿.论文化转型的机制和途径[J].云南社会科学,2002,(5).

[6][美]纳森·H.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范伟达,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7]崔章国,赵冬云,谢嘉.试析经济全球化进程下文化冲突的原因及特点[J].宁夏社会科学,2005,(3).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冲突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