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013-04-12熊慧琴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失业困难

熊慧琴,陆 恒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常州 213016)

就业问题,是一个民生系统工程,并非经济学单纯关注的课题;而失业问题,在我国长期处于一种被遮蔽的失语状态,只是在近年才不再遮遮掩掩,大方地进入公众视野。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2012年劳动世界报告》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约有5 0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报告预测,该组织预计2012年的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2.02亿,2013年还将有500万人失去工作,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至6.2%[1]。我国201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2011届约600万人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但仍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其实失业与就业问题不单纯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受大家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此可见,如何促进就业,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充分就业,迫切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因而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中的作用,化解就业困难群体遇到的问题,才能体现社会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政治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有关概念的厘定

1.就业困难群体

就业困难群体是指在求职和就业中容易和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社会上或政府机构认定的就业困难人群,即“4050人员”、“城镇低保家庭”、夫妻双失业人员、单亲家庭、残疾人员、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城镇隐性失业人员等;另外就是城市中的农民工以及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类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即由于家庭、身体特质(包括生理缺陷、心理障碍、人际关系困难)、个人主观因素、就业环境、专业学习缺陷或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性别差异,以及社会和企业等主客观因素造成就业困难的学生。

2.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对各类求职者的学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提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2]。职业指导主要包括:个人择业指导、个人发展指导、单位用人指导等。

二、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理,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其实也有其内在的影响因素并各不相同。

首先,社会上的就业困难群体,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而形成的,典型的就是国有企业下岗工人。他们是国家体制改革代价的承担者,由于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社会负担最重,但往往缺乏一技之长,很难实现再就业,而他们的长期失业又会进一步加剧生活困难,这类就业困难群体在绝望的情形下往往会采取结束生命的极端手段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另外,就是在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束缚下形成的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这样一个群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体制的种种人为限制和就业歧视政策,使得他们很难融入自己亲手建设的城市,绝大部分农民工只能是城市的匆匆过客。

这类人员的基本问题表现在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经常处于贫困线的边缘,生活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没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由于经济收入的不宽裕,也就决定了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没有多少余钱来改善生活。这些也使得他们在社会中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总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被社会所抛弃,缺乏安全感,对生活前途感到悲观,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满、苦闷、患上焦虑症,无法自我调适,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根本没有幸福感可言。

其次,由于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毕业的大学生急剧增多,近几年又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使得昔日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沦为就业困难群体。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近期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0后职场新人离职率高达30%。这主要是随着全球化、弹性工作制的来临,打破了相对长期的稳定的职业预期,使得年轻人背后就没有一个预期的未来可掌控,因而就相对地变得浮躁,跳跃性比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工作模式、尤其是职业模式出了问题。他们集中反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身原因,即对自我认识有偏差、就业能力不足、择业观念不切实际、盲目依赖心理严重、择业主动性不足,就业价值取向失衡;二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即高等教育结构的滞后,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出现错位、用人单位的功利性、社会和家人的观念影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不足等。

三、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作用

1.职业指导产生的最直接的效果,即是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通过对就业困难群体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深入的了解,知悉其生活工作经历、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并通过心理测评、能力测评等对求职者进行个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指导,实施相应的培训项目,使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通过面试,得到工作机会。

2.有效的职业指导可以大大缓解与解决由于失业和就业困难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和减少治安问题的出现

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导致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将决定个体在挫折之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目前,在就业困难群体中占多数的下岗职工和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人的素质问题,更多的是诸如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不一致等外在的、社会的因素。因此,一些失业人员在紧张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地位降低的时候,心理承受力就变得很脆弱了,容易产生嫉恨、仇视、不信任、报复心理,从而引发扰乱社会秩序或家庭不和睦的一些行为。譬如:偷盗、抢劫、离婚、自杀、罢工、抗议等等。而有了有效的职业指导,则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员的生存问题,大大减轻其精神压力,使其“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工”,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3.职业指导为用人单位提供帮助,有利于企事业单位与员工的和谐成长

从劳动力需求方(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来看,宏观上的学校职业指导,提供了人力资源供给状况,为用人单位有效选聘适用人才提供了帮助,为用人单位注重社会效益,选好人、用好人、不浪费人才提供了依据。职业指导要求指导用人单位科学选人、合理用人,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可减少人员使用不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使就业者在令人满意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用人单位也能因此获得该得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人与单位共成长。

4.职业指导有利于促进政府、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学校教育、社区机构、非营利性部门的改革和发展,为就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指导平台,而职业指导平台的构建,离不开诸如政府、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学校教育、社区机构等载体。因此,为了做好职业指导,必须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困难群体社会扶助网络,政府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包括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完善劳动力市场,切实提高职业介绍作为劳动力市场中心环节的服务功能、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3]。健全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机制,形成完善的职业指导社会化服务体系。

其次,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工作,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本着人本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理念,服务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扩大职业发展视野和教育前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环境和学习要求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4]。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在解决就业尤其是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个人和职业的桥梁。我们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努力建立健全职业指导体制,为改善我国就业环境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1]国际劳工组织报告预测2012全球失业人数将超两亿[EB/OL].新华国际,2012-05-01.

[2]高庆娣.浅谈就业中职业指导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2010,(24):62.

[3]钱再见.论中国就业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支持对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49.

[4]周红,周燕.欧美高校职业指导对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失业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选择困难症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