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10年内的发展目标:培养专业硕士*
2013-04-12柴福洪
柴 福 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研究所, 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10年内的发展目标:培养专业硕士*
柴 福 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研究所, 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人才培养,再也不能只盯着以内贸为主的中小企业,指导思想上要为“中国的世界企业”培养人才,没有国际知识与技能、全人类的视野与眼光的职业教育是走不出国门的。职业教育必须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在国际化视野下,培养满足多层次需要的现代职业人才。少数优质高职院校现在就应该开始,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可行性,探讨培养高职硕士研究生的可能。
高职; 发展目标; 硕士培养能力
2012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以《5年招生增长30%,研究生“大饼”摊薄了谁?》为题,报道了2013年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将继续增长的消息。2012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58.4万名,与2007年的44.9万人相比,5年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30%。 教育系统普遍担心日渐膨胀的研究生大军,是否会重蹈当初本科扩招的覆辙,是否会再一次面对招生与就业、选拔与培养、学术与应用的三重矛盾?
在谈到“学术与应用”的矛盾时,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东平教授建言:“在正视学术型硕士搞不了学术、专业型硕士出现实践不足等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专业硕士制度发展不过几年,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建议将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放到有专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性资源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硕士,是一个发展方向。”杨东平教授从高等教育整体分工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明确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有培养专业硕士的能力。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教育专家这么明确地提出这一目标。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职教应是“从中职到博士”的全体系教育
2012年10月8日,记者谢洋在《中国青年报》报道:“在2012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教育部已经正式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正在起草《国务院关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按照‘三步走’战略深入推进,即2011-2012年重点推进中高职统筹与衔接,2015年初步形成体系框架,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副部长的讲话透露出中国教育高层的设想:“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体系”的内涵说明:高职教育再不是高教的一类,职业教育是自成体系的,高职教育是职教体系的高级层次。从教育部把“高职高专处”调整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行政归属背后,即可看出“职教体系”的端倪。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两次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2011年10月20日,教育部发出的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是指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
综合上述信息,中国教育高层已经着手做“完善职教体系的规划”工作。笔者认为,高职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未来五年内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未来十年内,高职院校要具备职业、技术研究生(专业硕士)的培养能力,才能履行自己的定位职责。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高职教育,是高教发展与教育公平、完善高教体系的需要。高等教育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及层次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与技术教育,重点是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与技术教育,否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就跟不上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步伐。
在高教适龄人口下降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招生难越来越突出,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要在稳定本科招生的同时,相对压缩研究生招生规模,把专业硕士招生任务转交给高职院校。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性、技术性高职,并不是中国大陆高职教育工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台湾的职业教育早就有成功的经验。台湾的职业教育不仅有本科,还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台湾本科以上的高等职业与技术教育的院校有42所。台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飞速成长,这与中国大陆前30年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相同。台湾教育界普遍认为,当年的经济腾飞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重视职业教育有很大关系。中国大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数量上,还应表现在层次上和质量上,而且要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同时同步进行。
二、现有三年制高职专科教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尤其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从2006年起,中国大陆的高职院校就着手于全力打造行业基础,所有的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课程、实践,都按实际工作岗位工艺、流程体系培养职业人才。在教学与实践中发现,许多专业只按专科三年学制进行教育,难以满足多层次工作岗位的需要。例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按“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方面,全面实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最明显的变化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比过去按知识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高,但考“会计证”的过关率却相对要低,出现了满足了企业实用的需要,却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与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的矛盾。
调查发现,对于内贸型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我们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上岗即能进入状态,甚至在知识与技能准备上绰绰有余,但在学生个人发展方面和企业经营转向时,则遇到了知识技能的“天花板”。也就是说,经过几年工作实践后,校友普遍感到在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参加注册会师考试、竞聘国际型企业(在香港、纽约上市公司)会计岗位、拟提拔为会计主管或总监时,就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发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远远不能满足岗位的需要。
社会在发展,企业在转型,走出去才会发现我们不适应。然而,中国成为人类第一大经济体的时代已为时不远了,中国大陆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就是过去100年的美国。我们自己不能自认为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但“中国即世界”、“上海即纽约”的意识正在世界上形成。无论我们承认与否,这一事实就在眼前,并且被美、欧等发达国家和集团从反面强化。因此,高职人才培养,再也不能只盯着以内贸为主的中、小企业了,指导思想上要为“中国的世界企业”培养人才,没有国际知识与技能、全人类的视野与眼光的职业教育是走不出国门的。职业教育必须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在国际化视野下,必须培养满足多层次需要的现代职业人才。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到美国办“芝加哥分校”了。2013年与美国芝加哥市立大学联盟合作,招收就读护理专业的300名美国本地高中毕业生。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走出国门,并在发达国家办分校,不是北大、清华,而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优质化,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
三、高职院校的教学、教师、科研:要“从中职到博士”全系统多层安排
事实上,我国的高等工程技术、师范、医药、煤炭、纺织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同源、同类的职业教育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发达国家是一类两种教育,即专科以下的职业教育和本科以上的技术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是指培养半熟练和简单技术劳动岗位工人的中职、培训,以及培养一般熟练工人的专科;而相对高一层次的“职业教育”则称为“技术教育”,即本科。专科,以培养一般技术员为主要目标;本科则是以培养高级工程师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的专业教育。[1]
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准备来看,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能力逐步提升的台阶。岗位和类岗位的劳动技能,只是岗位工作要求的起点,是第一层能力准备;转岗与换业的能力,是现代就业的基本要求,是第二层能力准备;潜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第三个层次的能力准备;完备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品格、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一个专业的技能,是第四个层次的能力准备。这四个层次的能力准备,是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区别,即中职、大专、高职本科、高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差别。
同时,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忠诚、研究能力四大要素成阶梯形组合,是一个上升体系。具体的描述是:有职业技能的人是“技术人”;“技术人”加上职业道德,才是一个“职业人”;“职业人”加上职业忠诚意识,才有可能是一个“终身职业者”;“终身职业者”如果具有职业与行业研究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解决矛盾等能力),就成为“专家型人才”。
上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四个层次的能力准备与四种人才的分解,就是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与层级。不以知识量的高低为依据,而是为满足学生就业、转岗、换业的知识与技能做准备,是国情与社会发展进程赋予职业教育的职责。因此,高职不仅仅是为了升格而升本,而以完善职教体系、培养不同层次职业人才,满足工业社会发展需要为发展目标。
中国的高职院校,由于建制时间短,教师教学历程的限制,加上财政拨款不足,实践教学没有体制保障,教师教学、科研、实践能力欠佳,职教文化与氛围没有形成,甚至还有少数院校仍然在按知识体系教学。因此,中国的高职教育整体生源质量不优,教学质量不高。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基础条件,但也不排除1 200多所高职院校中,从事职业教育在50年以上,升格为高职教育在10年以上的部分高职院校,其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已得到普遍提高,具备了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条件,尤其是200所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投入较大,进步更快。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早就走在前面,2001年就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63所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2010年就有5名博士生导师、76名硕士生导师。2011年前已招收10届278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9人。至2010年已毕业研究生220人,2011年在校研究生58人。[2](第A14版)
有计划地让部分优质高职院校在继续提高三年制专科高职教育质量的同时,鼓励部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职称教师,开始着手研究本专业的本科高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可行性。到企业去,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寻找、发现“从中职到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岗位”,并计算出各类岗位人才需求量的比例,按实际工作岗位职责确定人才培养层次,由低到高分解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忠诚、研究能力六大要素,并按中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制定出理论的和具体的两套培养方案。理论方案要在充分调查,多方参与,尤其是工作岗位操作工、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参与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具体方案要落实到课程大纲。
五个层次的理论和具体的10套培养方案出来后,实施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经专家论证,成熟一个批准一个试点,一个专业按全国东、中、西分三处试点,一个专业一个试点。一年招生限40人,按两个小班上课。从高职本科开始试点,五年后,第一届高职本科毕业生工作一年后,从毕业生和学校两个角度进行验收。如果用人单位有更高层次的人才需要,可再到企业硕士人才需求岗位进行调查,探讨高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依此类推,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按学校的教学能力层次对应培养高端职业人才。严格禁止不经实地调查、企业参与和比较论证,由行政高层领导批条子、打招呼,教育高层拍板定案,成建制地批准某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
[1] 吴绍芬.论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
[2] 邓小群,韩树林.深职院再为中国高职树立新标杆——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洪一[N].中国教育报,2011-02-25(A14).
DevelopmentGoal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inTenYears:TrainingStudentswithEquivalentLevelofMaster’sDegree
CHAI Fu-ho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ld not focus on the position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ainly doing internal trade any more, but have the vision of training students for Chinese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out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or skills, global vision or judgments, would not probably gain its reputa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platform. In order to meeting the need of modern occupation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have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t the aspect of training high-level and multilevel students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advocates that a few top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make the plan of doing research in enterprises,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training the students with the level of Bachelor’s degree. When the schools have finished the pilot program for students with equivalent level of Bachelor’s degree, they could continue to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training students with the level of Master’s degree one year late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goal; master degree competence training
2012-12-04
本文系201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112D007)的研究成果。
柴福洪(1957-),男, 湖北蕲春人,教授,研究员,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与公共经济研究。
G718.5
:A
:1672-2388(2013)02-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