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3-04-1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

陈 文 庆

(湖州师范学院 政治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陈 文 庆

(湖州师范学院 政治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核心性、系统性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时数少,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特此探索了“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文章阐述了该教学模式改革及建构的依据,介绍并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实施步骤与特点,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成效,反思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进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合作; 探究; 分享; 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综合整体,在力求结合当前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在观念上认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教育。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庞大,使命感强,它不仅要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深入灵魂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国际共运处于低潮,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又处在深层次矛盾突显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及阻碍。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中建构了一个“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改革及建构的依据

改革往往有两大前提:一是原有体系或运作方式不适应当下需要;二是问题与矛盾已成为事物发展的阻滞。建构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原有系统及其各元素的有机优化组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符合以上两大前提,并基于优化教育资源及提高成效的需要,同时还具有以下“四个”需要:

1.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目标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正确的,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马克思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分析当今的国际环境及国际问题,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由这一教学目标的描述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是知识习得与“三观”形成的统一,既有知识的“内化”,又有知识的“转化”与“外化”。正如皮亚杰早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的“知识的习得是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有机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与学习环境的互动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学说,有着鲜明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色彩。如今已是21世纪,文化多元并包,意识形态斗争虽然只是暗流涌动或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时有冲突,但意识形态在表象上弱化、隐性化、淡化的现实,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论分水岭虽然仍在,但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并不是非此即彼,水火不融的,而是可能处理工作问题是唯物的,而处理生活问题却是唯心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谁胜谁败的问题讨论在事实上已经搁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看到、感受到的是不同制度国家的彼此包容,协作共赢;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商品、劳动二重性、剩余价值、剥削、经济危机等问题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人们更热衷于讨论的是GDP、GNP、CPI、基尼系数、幸福指数等。观念冲突、矛盾并存的现实使传统教学中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说服学生,学生也听不进耳,更入不了心。要在教学中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必然要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要使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尊重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中运用更富于参与性与主动性的“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不失为面对挑战,以自我思考和自主批判的方式解决思想认识的冲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划清各种社会思潮,正确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的有效方式。

2.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内容庞大而教学学时有限的矛盾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只有54个学时,而教学内容却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这三大组成部分过去要分为三门课程来讲授。现在的教材虽然作了高度的浓缩,但是实质上知识点和内容并没有减少,只是把原来的知识点高度概括为一段话,甚至有些知识点则是一句或几句话。如物质和意识的概念,都只是直接地给出定义,而没有作任何的解析。虽然学生在高中也接触过这些内容,但由于文理分科,或学习态度的问题,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仍然是不到位的。如果教学中对抽象的知识点没有展开性的解析性讲解,那么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掌握的。在填写期中教学意见调查时,约有60%的学生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太抽象、太难懂了,甚至还有学生发出“为什么要开这么难学的课程”的感叹性问题。还有学生在回答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写到:“就是学不进,没法学。”“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可通过学习任务布置,把课堂教学往课外延伸,向课余要时间要效率,解决知识点多、内容庞大而学时不足的问题。

3.顺应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知识结构与已有学习习惯的需要 近十几年来,为实施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特别强调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启发式、引导式为特征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改革一波接一波。以问题为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所学内容,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总结规律、修正问题的教学方式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普遍应用。一些学校还把情景剧、小组讨论、辩论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在大学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学生会觉得很难受。在期中的教学意见调查时,约占80%的学生要求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强调加大参与教学的程度,强调教学方式的生动活泼性。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延续自己已有的学习习惯,会自然不自然地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已知的事物与当下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因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和机会,提供新旧知识连接的线索,使知识的联系建构更直接、更贴近教学目标。同时,鉴于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中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为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奠定了基础,甚至还初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知识点,采用“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既是延续学习惯性的需要,也是蓄备和积累知识的需要。

4.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精神与批判精神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或理论品质是其实践性。“没有科学的实践概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P67)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P55)由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绝不可能是一个知识体系的熟悉或理解的问题,必然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还特别注重批判和反思,马克思自己就注重社会调查研究。早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就深入群众,深入细致地了解社会贫困状况,为摩泽河林木盗窃问题作辩护,并在参与社会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对社会现实和理论进行了批判,实现了唯物主义的理论转向。1880年,马克思还写了《工人调查表》,列出了99个问题,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实践精神与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过程也是实践精神与批判精神的培养过程,这也是当前快速地更新知识的需要。当前,科技变革与创新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18世纪,每80年或90年知识翻一倍;19世纪增速到50年翻一倍;进入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更新的速度提高到5年甚至3年翻一倍;因而,实践精神与批判精神也是时代的精神。采用“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可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与批判精神,也是21世纪培养学生的需要。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实施步骤与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并及时转化为世界观、方法论。鉴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理论性、知识性讲授占比大,而实践性、参与性教学学时占比小的现实情况,为使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满足以上四个需要,采用“合作、探究、分享”式教学模式。

1.改革思路 (1)教学内容的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涵盖了三大组成部分,显然内容多、课时少。为完成教学任务,并能挤出时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整合课程内容,以专题性教学的方式,减少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当然,专题性教学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必然会有所取舍,为顾及内容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在专题性课堂教学之外,辅之学生非专题性知识点的自学。(2)教学方法的改革。“合作”表现为两种形式,即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教学专题讲授中,教师主讲与学生研讨相结合,即教师讲的同时,适度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在课堂外非专题讲授的知识点的学习中,以学习协作研究小组为方式,以宿舍建制为单位,每4人一小组,互助研讨共同探究问题,并彼此分享学习心得。“探究”即根据教材及教学内容,拟定理论与现实结合的研究选题,分配到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共同完成研究报告。课堂“分享”则是为了约束学生课堂外的学习与研讨,及时检阅学习的成效,并给予学生表现机会,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而安排的活动,就是每次课堂安排10分钟进行小组研讨成果的发言。在学生发言后,再用5分钟让同学提问、评价,用2~3分钟让教师点评。总之,教师的着力点在专题性精讲,尽可能做到主要理论讲到位,难点重点全覆盖;学生的小组式“合作”、“探究”、“分享”则着眼于一般知识点的学习及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3)考核方式改革。注重过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进一步细化平时的考核内容,及时解决生成性问题。分数构成既反映平时表现,也参考期末学习成绩。

2.实施步骤 本教学模式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式。第一步,梳理教材,确定精讲专题。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强调精讲到位。精讲的内容有: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事物发展的动力与规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共10个专题。其它内容由学生研讨、合作学习和自学。凡是高中涉及到的基础内容和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重合的内容,都作为学生研讨与自主学习的内容。第二步,确定研究选题。研究选题要结合社会现实,尽可能让学生有研讨的兴趣与研究的可能。如: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如何认识“当前资本主义垂而不死,甚至在某些领域还优先于社会主义的现实”?等等。第三步,组建协作学习小组。以宿舍为单位,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互相讨论、协作学习,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参与课堂发言及提问的代表也由小组推出。第四步,确定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学习态度(10%)+小组专题研究报告(20%)+小组课堂发言成绩(20%)组成。出勤率和学习态度由学生自评和互评,各占50%,小组专题研究报告由教师评出,小组课堂发言由学生评议组评出。期末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以卷面成绩为准。

3.教学模式特点 本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对于讲授式教学模式有两个特点:(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相结合。以前,理论讲授约占80%~90%,过多的理论讲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少、力度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采用本教学模式,教师的专题性讲授在保证了教学及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更乐于独立思考,更勇于探索创新。(2)课堂教学与课余学习结合。讲授式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以听讲为任务,而本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无法完成的任务延伸到课外或转移到课余,如要求学生完成研究报告。从表象上看,该教学模式确实加大了课后的负担,但由于采用了小组协作的方式,所以这一负担学生可以承受。另外,现在的学生喜欢参与,热衷于自己探索。在兴趣的引导下,多数学生不感觉是负担,甚至认为有益于能力的培养。

三、本教学模式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改进设想

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成效最主要的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探索及批判精神的培养。在知识和能力目标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并能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问题。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真正确立自身在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在参与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通过研究报告、课堂发言,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问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由于学生参与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因为有来自自己的主动思考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对意识形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于本体,减少了外界的直接灌输,因此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的认同感更易形成。

无庸讳言,本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是显然的。(1)学生的配合。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特别是一年级,各种课程和考试非常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政治课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如果学生不默契配合,本教学模式就会流产。从教学模式实施的情况看,本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比如中文教育、数学教育的学生;对于艺术类、体育类学生是不适宜的。因为艺术类、体育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样的政治课一般不感兴趣,无课外配合的积极性,即使任务式地要求他们去做,他们往往也是采取应付的办法,达不到要求。(2)小组研究选题的确定与课程内容教育目标结合的紧密性有时难以把握。如,如何认识“当前资本主义垂而不死,甚至在某些领域还优先于社会主义的现实”,这一问题可讨论的空间比较大,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可能会借助西方的理论,得出与我们课程要求相背的结论。在实践的过程中,虽然出现负面观点占上风的情况只是个例,只在信息工程学院的个别班级中出现过,但是,正负两面观点针锋相对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虽然这种情况使课堂讨论的氛围热烈了,但是,若引导不当的话,仍然会影响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笔者有些改进的设想:(1)有选择性地使用本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是教学能否实现的关键,因而在使用前要做充分的动员,让学生认同并努力配合这一教学方式。(2)研究选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教师对选题在课堂发言时可能引起的反响和讨论要有预见性,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以便确保学生最后的观点、结论不偏离教学的目标要求。另外,还须注意两个问题:(1)本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需要较多的关注,会占用教师较多的时间精力,教学任务重的教师使用本教学模式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2)合班教学的大课堂不适合采用本教学模式。当下,由于高校扩招,为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我们会把两个甚至三个自然班合在一起进行合班教学。这种合班课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课时有限,若采用本教学模式会导致课堂分享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不充分,影响教学成效。因此,为提高教学的实效,小班教学、减少教师过多的超额课时负担是应用本教学模式的前提。

[1] 桑玉成.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TeachingModelof“Cooperation,ExplorationandSharing”——Teaching Reform on Course of “Generality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s”

CHEN Wen-qing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Generality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s” is a fundamental and systematic course for learning Marxism. Concerning its rich content and short teaching time, it’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model of “cooperation, exploration and shar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achiev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basis for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his model,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s reform thoughts,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characteristics, summaries its achievements, introspect the existed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me tentative ideas for improvement.

“Generality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s”; cooperation; exploration; sharing; teaching model

2012-10-11

陈文庆(1969-),女,广西宾阳人,副教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

:A

:1672-2388(2013)02-0009-04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