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闻好选题到好作品——以两件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电视参评作品为例

2013-04-12弥建立

关键词:民勤县民勤封育

弥建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揭晓后,由甘肃记协选送的电视消息《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区出现7眼自流井》和江西记协选送的电视专题《托起的生命》进入了初选,[1]但最终因为记者新闻采编功力不够,这两件新闻背景独特、极具新闻价值的选题未能获得中国新闻奖,深为可惜,值得深思。

一、好题材新闻作品无缘获奖

发现有重大新闻价值的选题,是新闻记者编辑梦寐以求的事。但有了好题材,记者还要运用新闻采编规律与技巧,才能实现好选题的潜在价值,创作出真正的新闻精品。

参评作品《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区出现7眼自流井》具有独特的新闻背景。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分牵挂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情况,曾十多次地批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干涸51年之久的民勤县青土湖终于出现季节性水面,封育区也出现7眼自流泉,温总理的“愿望“即将实现,对全国生态环境治理有着重大意义。

江西记协选送的电视专题《托起的生命》,也具有十分独特的背景。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6天后,南昌市广场上,浙江籍女孩巩梦露突然被一辆失控的小轿车卷入车底,在附近等活的19位江西农民工快速冲上去,用手奋力抬起车体,救出了被困车底的女孩。与“小悦悦”事件相映照,《托起的生命》的报道价值不言自明。

采写这两件电视参评作品的记者,新闻嗅觉敏锐,题材抓取及时,但可惜没有驾驭好这两个很有新闻价值的题材,好选题的新闻价值流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防止好选题新闻价值流失的途径

(一)抓住主线组织新闻事实

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整理优化有限、分散、零乱的新闻材料,选择适宜于表达内容与创作主题的新闻结构,按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自然顺序等逻辑安排新闻事实,方便受众接受。反观这两件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都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主线来组织新闻事实,新闻结构散乱,不便于观众接受。

消息《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区出现7眼自流井》中,记者采用由浅入深的结构来组织新闻事实较为合理,但没有一条明确的主线来对整条新闻事实进行纵深挖掘。记者出镜介绍了出现自流井的地理位置之后,接着描述这里的风景、河流,然后同期采访两位当地村民,以介绍当地生态的治理成果结束全篇。电视视觉语言已将这些可观感的景物告诉观众,环境描述纯属多余。当地村民的身上也没有典型事例,同期声说服力不强。在长达三分多钟的篇幅中,没有合适的主线来统领温家宝总理的十多次指示、实地考察甘肃民勤、与全国人大代表共商民勤治沙等重大事件。如果以出现自流井为新闻由头,精心组织新闻结构,以石羊河治理大事记的形式,加入温总理的这些重大新闻事实,这条新闻的气势和层次就会大大提升。按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消息类作品长度不超过4分钟的要求,[2]这条3分16秒的消息,还有40秒的时长没有好好地利用,完全有条件将这些重要内容加进去。

专题《托起的生命》中,参与救人的人物较多,还有社会、政府、市民等各方的反应,头绪较多,因而用合理的新闻主线统领新闻素材更显得重要。在这样一个事件性新闻中,以时间为主线来安排事实报道逻辑才会更加清楚,观众更容易理清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传播效果。在开始部分,《托起的生命》将“小悦悦事件”与这些农民英雄的行为做了对比,是很好的思路,但是结构上把握失度,十九个救人的“农民英雄”是《托起的生命》的主要报道对象,但“小悦悦”事件占用了太多的篇幅,冲淡了“救人”主题,同期采访内容与新闻事件的关联也不大,中间插入领导活动、政府部门奖励农民工等内容,整个救人的过程凌乱。同时还将人们最关心的巩梦露手术报道的内容放在靠后的部分,头重脚轻结构失衡。

(二)运用新闻背景突出新闻价值

这两件新闻作品的记者没能运用好新闻背景,不能有效地突出新闻作品的价值,相较之下以《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区出现7眼自流井》为甚。甘肃民勤县曾经是全国的产粮区,但是因为地下水开采过度,固沙灌木减少,地表防沙固沙能力削弱而成为全国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民勤是中国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必将危及全国生态治理,民勤防沙治沙,深深牵动着总理的心。[3]2001年 7月 30日,温家宝作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后,他又十多次关注民勤防沙治沙情况,在全国两会期间也多次和代表们共商生态建设的大计。《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区出现7眼自流井》中这样的新闻背景交待不多,没有揭示民勤县出现自流井的意义。这条新闻的背景对甘肃武威当地人来说比较清楚,能心领神会,但是对全甘肃省、全国的观众和来自全国的中国新闻奖的评委来说,并不清楚,不能获奖是情理之中的结果。用全局眼光,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高度,以更高的眼界揭示新闻的深层次价值,是记者的任务之一。

《托起的生命》由于事件所蕴含的内容指向了社会道德问题,再加上它所发生的时间与“小悦悦”悲剧事件相关联,在内容上与小悦悦事件又有对比,新闻背景独特,应当受到重视。令人欣喜的是,《托起的生命》的作者将“小悦悦”事件作为新闻背景来增加报道内容的厚度,但是出现次数过多,镜头残忍缺少了人文关怀。《托起的生命》播出时,“小悦悦”事件没有过去多久,人们对它记忆犹新,那怕是一次的提及都会触及人们敏感的神经。《托起的生命》还将近年来江西省见义勇为的英雄榜作为新闻背景来使用,但是它列举的人物只限于江西一隅,没有放眼全国,缺乏广泛性。总体来说,新闻背景使用比较失败,没有达到提升新闻价值的作用。

(三)精选采访对象提升新闻内涵

新闻采访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能提高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如果选择了合适的采访对象,还能使新闻价值增值。但是这两件新闻作品的采访对象单一,缺乏精选采访对象的意识。

《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区出现7眼自流井》中,同期采访对象是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村的两个农民。生于斯长于斯人的农民,他们的陈述是可信。但是这样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还应有更权威的人来应证,比如当地水务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水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等,让他们从科学角度对出现自流井的现象进行解读,提高新闻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托起的生命》也有选择采访对象不严的问题。记者在采访时,救人故事已经过去了(当然记者在事发现场,也要先救人),整个新闻中采访人数超过20个,记者选择同期采访对象时没有严格的标准,采访同期过于杂乱。救人的农民在行为上是英雄,在语言上不善于表达,这可以理解。但应当有一个明确的选择标准,寻找十九个救人英雄中的主要人物,而不是对每个采访对象平均用力,胡子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报道重点,结果没有几个人物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四)使用电视语言提高传播效率

现代化的科技使声、光、电的复合语言相互配合,达到共振效应。特别是解说词,要将画面想要传达而无法准确、完整传达给观众的信息表达出来,甚至还要表达言外之意,玄外之音。电视新闻语言要让受众在一次聆听之后就要完全理解,因此,通顺流畅的文字表述,严密的逻辑思维是电视新闻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记者才有可能将一个复杂的新闻事件清晰地表述出来,化繁为简,让人听得明白。

消息《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区出现7眼自流井》标题的文字表达就有问题,没有表明新闻与总理有何关系,也没有从全国,或者是甘肃省的角度来标明新闻的价值。记者出镜之后的一大段解词与电视画面亦步亦趋,只是对画面的描写,更谈不上对电视画面进行深化与补充。在新闻的后半部分,又罗列了当地政府治理生态投入的资金与人力的一些数字,没在加入以前曾经是产粮区的画面与图片,也没有资料画面,更没有利用好能使这条新闻大放异彩的温家宝总理考察民勤的宝贵资料画面,说明记者对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和掌握还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托起的生命》的解说和同期在表达上还算文从字顺,但未能深化画面的内容,特别是适合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的人物同期声过于浅白。这些“农民英雄”不善于表达是一个方面,可是采访记者没有提出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未能把话题引向深入。正如敬一丹所说,“只有不会问的,没有不会答的”。这个专题节目从采访到播出有一周的时间间隔,记者有充足的时间细心琢磨,设计话题,从细小具体的细节入手,多提一些符合“农民英雄”生活的实际问题,。比如,可以问“当时事发时,你在那里?当时在干什么?是谁第一个看见的?又是哪个人首先行动的?在抬车时没有困难?附近的人有什么反应?周边的市民有没有人帮忙?人救出来后,是谁送去医院的?车又是哪里来的?医院里如何?药费如何筹集的?”等等问题。用这些情况还原事件的真相,用行动来展示新闻的力量。可惜《托起的生命》这些细节不多,也没有让当事人来讲述,也没让现场的见证人来说,说服力较差。

(五)通过后期编辑优化新闻内容

电子编辑手段,除了对一些前期采访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与校正外,还能使新闻素材得以优化,进一步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编辑成片的电视作品在时空上要符合新闻事实本来的逻辑,要表达贯彻创作者的主题意图,符合观众的收视视觉和心理感受。但这两件电视作品在编辑方面还有些不足。

消息《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区出现7眼自流井》在镜头编辑方面,小景、中景和无人的空景多,除了记者现场出镜和同期外,这条长消息有人的活动画面只有两个,而且一个还是侧后镜头,新闻镜头缺乏生机。镜头之间组接也不好,没有使用特技来减少踊跃感觉,从视觉上来说不舒服,让人无可忍受的是还有重复镜头,仅有的几个好镜头放在新闻的后半部分,淹没了其作用。在同期剪辑时,没有插入过渡镜头,一些语气词、口头禅没有剪干净,啰嗦冗长。运用资料镜头也不合电视新闻的规范,没有用字幕标明在资料画面拍摄于何时,以致于画面逻辑不清,引起观众误解。

《托起的生命》将”小悦悦”事件与主题内容在交叉叙述时,没有按新闻事件发展的自然阶段来对比,而是人为地割裂成碎片,不利于观众从整体上了解新闻事件。解说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解说,“耽误了时间,就是耽误了挣钱,他还要养家糊口呢!”这一段解说不但与农民工勇于救人的主题相冲突,而且还是以戏谑的口气说出,对“农民英雄”不尊重。对农民生活场景的展示有精英化意识,记者想以此来说明农民英雄的生活环境并不好,在他们救人之后,还为巩梦露捐了款,但是如同经济发展与文化水平并未完全同步一样,人的精神境界与物质水平并不同步。另外,从作品二声道的效果声上来听,记者拍摄到了一段农民工介绍救人过程的同期素材,但是编辑没有用作同期,极为可惜。所以从整体上来说,编辑工作并没有起到优化新闻作品的作用,还有提高的余地。

进入中国新闻奖初评环节的新闻作品,题材上来说都具有新闻报道价值,但这两件电视新闻作品,在新闻采编制过程中,没有遵循电视新闻的艺术规律,“得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创作环节出现失误,所以记者编辑要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业务采编技能,防止采编环节中新闻价值的流失,才能使有价值的新闻选题变为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达到较大的传播效果,进而才有可能获奖。

[1]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EB/OL].[2012-09- 28].http://www.xinhuanet.com/zgjx/jiang/2012zgxwjcpzpwlgs/dsml/dsml.htm.

[2]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EB/OL].[2012 - 01 - 06].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2-01/06/c_131346699_2.htm.

[3] 甘肃党史网[EB/OL].[2010-06-01].http://www.gsds.gov.cn/a/dangshikanwu/erqidangshi/2010/0601/156.html.

猜你喜欢

民勤县民勤封育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扩建增容方案比选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民勤绿洲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调控技术
沙尘天气多发区民勤县农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