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摄像课程教学的中国诗意美学

2013-04-12罗卫光

关键词:词曲古诗诗意

罗卫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 长沙 410205)

“诗意”表现为一种生活态度。针对现代社会在工具理性与功利物欲的控制与异化下,人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压抑,西方人文学者如胡塞尔提出前科学的“生活世界”,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生存”,马尔库塞提出“新感性”、“心灵解放”,都试图解决现代人的内在意义失落的危机。[1]教育中的诗意美学,从宏观上说是一种教育理念,从微观上看是一种教育方法。一些学者已在倡导教育的诗意,诗意教育的提出志在改变宏观的教育生态,如应试教育。中国关于“诗教”的论述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温柔敦厚者,诗教也。”诗教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母题,如“天人合一”,“仁者爱人”。这些理念正是中国的古典诗词曲所追求的意境。

然而将中国诗意美学与电视摄像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极为少见,这与影视艺术的美学原理长期为国外理论统治不无关系,同时也与部分电视摄像课程教学者“技术至上”的思想不无关联。殊不知,中国诗词曲的“意、象、形、神”,正是中华民族视听心理的长期积淀,中国影视艺术应该从中国诗词曲中汲取营养。因此,开展电视摄像课程教学的诗意美学研究与实践,既具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又具有深化教学改革的紧迫感。笔者长期从事电视摄像课程教学工作,认为应当将中国诗意美学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做到中西结合。

一、中国古诗词曲中的视听传达

古人认为,诗与画须臾不可分离。宋代文豪苏东坡评价王维的作品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电视摄像是一门以镜头为笔,用图像和声音“写作”的艺术。中国古诗词曲中展示的视觉与听觉形象,对时间与空间的处理,对视觉与听觉形象的选择、取舍与组合,能够启迪和训练学生的声画思维能力,提高视觉与听觉形象的表达能力。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选用马致远的小令《天尽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五句话中包含了11个视觉镜头,这些画面对于从农村来的孩子来说可能不足为奇,但通过诗人用心灵的“取景框”从寻常之景中选择最具意味的画面,并将其从周围的景物剥离开来,进行放大、重组,让我们看到了一派荒凉肃杀、令人愁思百结的秋景,听到了悚人的鸦叫、流水潺潺、瘦马嘶鸣、马蹄声声。诗歌要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形象,作者对具体形象的发现与取舍自然格外讲究。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电视摄像人员要从古典诗词中得到启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再现美,放大美。

与绘画及摄影不同,电视摄像是一门“动”的艺术,时间与空间处于流动之中。时空也是许多古诗词的主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始,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将月出、月升、月落的空间变化写得荡气回肠,这是记录的时空。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中的“空间交替”:“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是创造的时空。诗中伴随着对过去和未来的追问:“江畔何年初照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想象的时空。摄像艺术,既要用“长镜头”记录时空的变化,又要用“蒙太奇”创造新的时空,从《春江花月夜》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时空变化带来的无穷魔力。

二、电视摄像的意境

电视摄像要求艺术与技术比翼齐飞,教师在讲授摄像技术标准的同时,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意、象、形、神的艺术殿堂,漫游于再现与表现的艺术时空。而诗歌,尤其是我国的古诗词曲,重视通过对现实空间和时间的艺术解构与重组,营造别具中国风味的意、象、形、神。在这里,诗歌与影视摄像艺术出现了交集。

教师要深入研究中国古诗词曲中所营造的关于“人”、“社会”、“自然”以及三者关系的典型意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中国古诗词曲的典型意境,并能在拍摄实践中自觉借鉴和营造这些典型意境,提升拍摄的美学层次。

中国文艺理论认为,“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两者的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 +意象=意境。[2]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他举例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3]

从电视摄像来看,可以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主观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模仿画内人物视点,摄像师的参与感强,这是“有我之境”;拍摄客观镜头时,摄像师尽量降低自己对画面的干预程度,摄像机如“墙上的壁虎”,让被摄对象熟视无睹,因而不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形象整饰,这是“无我之境”。

从画面的组合来看,诗歌意境与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忆秦娥》的“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与柳永《八声甘州》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都有类似的意象,如“风”、“残照”。但通过与其他不同的意象组合,后者的气势更为开阔,意境更为荒凉。意境就是意象的组合,不同意象的组合产生1+1>2的效果,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意境。而“蒙太奇”就是画画之间、声画之间、声声之间的对列与冲突,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形成不同的修辞效果。因此中国诗词的意境美对于影视“蒙太奇”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牢记一些经典意象和意境很有必要。一是让他们广泛诵读一些具有经典意象和意境的诗词曲。如“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等。学生记牢这些诗词曲的意象和意境,内化于心,在日后拍摄过程中对景物的选择和组合将会有更高的艺术水准。二是让学生多看唯美的影视作品,牢记片中的经典场景。如韩国电影《雏菊》中的广场,《我的野蛮女友》中的山顶孤树石头墙,《泰坦尼克号》中的船头双人“飞翔”,《十面埋伏》中的乌克兰竹林,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国产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戏剧性地再现了许多电影的经典场景,这启发我们:意境从模仿开始。三是强化拍摄实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首古诗,让他们学会从寻常景物中抓拍一些富有意味的画面,并加以组合,营造古诗特定的意境。

三、电视摄像各环节的诗意美学案例教学

电视摄像的取景、构图、用光、色彩、固定画面、运动摄像、场面调度和画面组接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从诗词曲中汲取营养。

最简单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种意境融合到电视摄像的构图艺术中,即为直线构图与曲线构图的巧妙组合,动与静的对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从哲学的层面阐明了拍摄角度、拍摄距离与景物成像的关系。《天尽沙·秋思》启发我们用摄像机的取景框,对看似寻常的景物进行选择与取舍,重构出意境独特的画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明环境色对人物固有色的影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启发我们通过光影的组合营造一种静谧的气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诗句提示出独具匠心的声画组合关系。“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前四句远眺,后四句近看,既启发我们以主观视点从不同角度拍摄景物,又是一次完美的场面调度。

在电视摄像课堂中将诗意美学投射到技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可以将枯燥的课堂诗意化,利用诗歌训练学生的声画思维,提高拍摄的美学水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的典型意境,并将其应用到电视摄像的视觉与听觉传达中。

四、具体实施方案

近年来,笔者以所教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班为教学对象,开展了电视摄像课程的诗意美学教学改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一是寻找古诗词曲在视听表达方面与电视视听语言之间的结合面;二是探寻电视摄像的诗意化意境建构方法;三是提高学生电视摄像的技术水平与美学水准;四是探寻有中国特色的影视语言美学评价标准;五是活化电视摄像课程教学课堂。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知识储备。教师有目的地收集中国古诗词曲,并将其按照电视摄像不同环节的内容要求进行分类,汇总成集分发给学生课外学习,诗集名称定为“诗意中的视听传达”。

(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电视摄像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三)编写讲义。根据教学计划,参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电视摄像》(任金州、高波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摄像基础教程》(夏正达编著)等,编写《诗意摄像》讲义。

(四)教改实践。根据教学计划开展教改实践,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指利用古诗词曲所营造的视听情境,训练学生的声画思维能力。案例教学,则利用一些影视作品,向学生讲授电视摄像的方法。实践教学,要求学生由拍摄技巧训练开始,到借鉴古诗词曲营造声画意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开展拍摄训练。

(五)组织DV大赛。以“天·地·人”为大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DV作品拍摄大赛,要求作品中体现诗词意境。

(六)课程观摩。组织公开课,邀请系部老师与专家听课,课后开展讨论。

(七)学生评课。

(八)教学总结与教学方案调整。

[1] 苏静.诗意让教育如此美丽——“新诗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 毛翰.诗美创造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1.

[3] 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32.

猜你喜欢

词曲古诗诗意
诗意地栖居
我们这儿
走向辉煌
冬日浪漫
一定好好的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