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交际语言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3-04-12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交流

沈 珺

(江苏开放大学 外语系,江苏 南京210036)

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欧洲,新移民及外来工人急于学习英语进行交流及生活。于是,在这些非英语母语的人群中开始流行既学习英语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又掌握英语语言的社会特征——这一基于意念大纲(Functionnotional Syllabus)的英文学习[1]。由此也引申出英语的基本功能之一,即用于交际。而注重语言的交际性,也正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在1972年提出语言的功能和交际定义,为语言教学中设立和发展教学大纲奠定了基础。随后在1981年,Johnson 和Monow 共同编订的《课堂中的交际》清晰系统地提出了交际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并为以后英语教学发展的改革实践起了导向作用[2]。上世纪八十年代,交际语言教学法在西方国家广泛盛行,随即也传入中国。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将培养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定义为教学目标之一[3](P78-82)。

然而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导”,从而阻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从教师层面上看,很多教师没有正确区分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区别,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甚至无法满足交际语言教学法对传授者的较高要求;从学生层面上看,被动的学习态度以及英语语言基本功底的缺失也妨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发挥其优越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交际语言教学法基本理论的分析,探讨合适的教学设计,从而设计出适合英语课上使用的课堂活动。

一、交际语言教学法及交际能力

交际语言教学法(以下简称交际法)之理论从八十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李予军[4]曾如下总结:(1)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交际法理论引进;(2)八十年代中后期:交际教学理论融入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新大纲并不同程度地在新的教材编写中有所体现;(3)九十年代至今:交际法的研究规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并逐步理性化。

“交际能力”这一重要概念,是Hymes[7]针对语言学家Chomsky 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这一概念所提出的。Chomsky提倡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训练并培养语言的基本能力,却忽视了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Hymes则认为,掌握一门语言,不仅在于正确地掌握语法、词汇、发音规则,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具备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谁、用何种方式和说什么的话的能力,概括地说,也就是具备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Hymes还指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参数:合法性(语言形式的规范性),可行性(语言的具体使用必须能被理解),得体性(语言符合社会语用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和表现性(语言实际出现的概率)。语言学家Canale和Swain[6]在此基础上对“交际能力”进一步补充,认为交际能力即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语言规则能力及语言策略能力。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于语言的交际能力的理解多有不同,各有侧重,导致以此为基石的交际教学法的表现形式各有千秋。但值得强调的是,不论交际教学法的表现形式为何种,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即为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本文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正是遵照这一原则进行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Richards和Roger[7]针对交际教学法的特点,总结出这一教学法付诸于课堂实践的三个原则:(1)只有融入真正的语言交流的课堂活动才能促使语言的学习;(2)任务型课堂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促使达成课堂学习目标;(3)学生使用自认为有意义的语言才能促进其语言的学习[8](P93-105)。而这些原则正与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型课堂活动,运用语言交流信息,体验语言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对语言知识的认识,提高自身语言的“交际能力”。这也正是笔者设计此课堂实践的核心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将有助于课堂实践活动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Dekeyser[9](P108-121)曾指出,学习者在把目标语言的过程性知识,或说明性的以及纯理语言知识转化成其所能表达的语言的过程中,总有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合适的教学策略在此能起到一个填充作用,帮助学习者达到其学习目标。Nunan曾提出过三种课堂活动策略[10],也将在下文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得以体现:

(1)信息传递策略。信息传递活动需要参与者将相关信息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或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该活动的本质是对理解的语言进行转述,或将别人转述的语言转换成图表等其他形式,亦可能将图表等其他表现形式用语言转述出来。

(2)推理决定策略。推理决定活动需要参与者根据所给的信息,通过演绎、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众多信息中理清条理,寻找出需要的信息。总体来说,该活动的本质为学习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3)观点阐述策略。观点阐述性活动需要参与者对所给情景表述个人情感的观点态度。该类讨论多为开放式的自由表达,通过激发参与者发表意见的欲望,来促使参与者运用语言来有目的地交流讨论。

Nunan还指出[10],在实践课堂中,学生是语言交流的主导者,而教师应该扮演促进者、组织者和监控者。教师可采用合理的分组,分配任务来促使学生自由交流,有时也应加入到活动中充当学生的伙伴。

三、课堂活动设计

在把英语作为外语(EFL)来学习的中国,英文课堂无疑是创造语言环境,实施英文教学的最佳场所。笔者设计一堂英文活动课,融入上述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理论思想,来训练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

(一)教学活动对象

本次课堂的实施对象是具备一定英文功底的学生,即能够进行正常语言交流并有能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课堂任务的学生。人数设定在15人左右,因为小班教学更利于教师掌握课堂活动的开展,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二)课堂活动简介及设计原理

第一个课堂活动源于英国,名叫ONION。顾名思义,学生围成洋葱状,里一层,外一层。他们将针对一段英文视频的内容展开讨论。讨论时外围的同学将轮转一圈,使得每两个人之间都有交流的机会。视频材料截取自一段国外的新闻,因为语言交际能力的体现之一是学生能正确使用社会语言,而新闻正是体现当地人文生活的较好素材,选取这样的视频内容将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地道的语言(authentic language)[1]。另外,学生围成的洋葱造型是为了促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地融入到讨论中去。这样的设计彻底突破了传统的中国式英文课堂模式,学习态度被动的学生也将自觉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个课堂活动是为一组漫画配上英语对话。漫画的题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卡通人物,其对话的旁白内容缺失。学生将分组为这组漫画进行配词,并现场演示。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正如Hu曾说过[3],传统的中国英语教学强调遵循语法规则,却忽视了怎样运用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去交流。在语言中,一种语言形式(linguistic form)可以有不同的交流用途,反之,某一特定内容的语言交流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完成,所以这个设计英语对话的活动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新且合乎常理的对话。

(三)步骤

课堂活动1:ONION。

(1)假设班上共有14个学生,分为两组。七个人围成一个圈,另七个人在外围成一个圈,两两对应站好;

(2)全班共同观赏一段视频,主题是“shifted roles”。视频播放结束后,每个人都必须总结回答“In what aspects do you think the gender roles are switching for males and females”。每个人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3)每个人与对应的partner分享自己的总结,每人一分钟时间,也就是每组两分钟。然后当老师说“change”,外围圈子的同学顺时针轮换,里圈的同学位置不变,组成新的7个小组,开展新一轮的讨论分享。如此依次重复,直到每个外圈的同学都与内圈的同学交换讨论意见;

(4)轮转结束后,外圈七个人组成一组,内圈七个人一组,开始讨论整合意见,五分钟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做陈述;

(5)最后教师点评。

课堂活动2:漫画配词。

(1)假设班上共有14个学生,分为七组,给其展示两段漫画,没有旁白;

(2)每组有十分钟的讨论时间来给这两组漫画配词。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参与并听取每组的讨论,给出适当的指点;

(3)最后,让每组同学演饰漫画角色,针对漫画内容开展英语对话;

(4)教师点评并总结。

本文着重介绍了符合“语言交际教学法”的核心理论的两个课堂活动。笔者希望通过上述类型的课堂活动的引荐,呼吁国内的英语教育者推陈出新,在把握好语言交际教学法理论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多设计出新颖实用的课堂活动,来推动英语课堂教育的改革。

[1]Byram 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London:Routledge,2000.

[2]尹晟.英语交际教学法课堂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Hu W.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Environment[J].US-ChinaEducationReview,2010,7(6).

[4]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Hymes 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PrideJB& HolmesJ(eds.)Sociolinguis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6]Canale M,Swain 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

[7]Richards J C,Rodgers T 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ADescriptionand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8]Hu G.PotentialCulturalResistancetoPedagogicalImports:TheCaseof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inChina[J].Language,Culture and Curriculum,2002,15(2).

[9]Dekeyser R M.Communicative Processes and Strategies[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1988(9).

[10]Nunan 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猜你喜欢

交际教学法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交际羊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