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探究*
2013-04-12成吉
成 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继QQ、博客、交友网站以后,又一新生事物——“微博”出现在人们的网络世界。微博以其独特优势正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合理应对微博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也被人们称作为“围脖”,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客户终端实时发布简短的文字(140个字符以内)、图片、视频等信息,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微博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传播高速发展的产物,一经出现便赢得了众多青年网民的青睐。微博集合了多种传播媒介的优势,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形式高效便捷。微博的操作较为简单,用户可以丝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利用手机或电脑便可随时随地发布微博,也能第一时间从中获取个人所需的资讯。微博的信息传递模式是1-N-N 的模式,只要一个用户发布了信息,关注了他的粉丝就能接收到这条信息并且无限转发。微博以其快捷的传播速度,大大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2)内容广泛丰富。微博内容不受题材限制,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发布图片,还可以上传视频、音频;既可以用来记录事情,也可以表达心情,还可以发表见解,真正满足了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微博的使用权完全掌握在每一位微博用户的手中,用户可以随意选择想要关注的对象,随意转发、评论、分享感兴趣的内容,甚至还能私信留言。(3)过程自由交互。微博的“评论”和“转发”功能,方便了不同用户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微博的传播是一种双向传播的过程,微博的每一位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体系。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极大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州地区的两所高校(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93.7%。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微博使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使用微博普遍且使用频率较高。调查显示,96.4%的学生已经注册了微博,仅3.6%的学生目前没有任何微博的账号。关于微博使用频率的问题,6.4%的学生表示已经注册了但不常使用微博,32.2%的学生每天使用微博时间在1小时以内,45.1%的学生每天在微博上花费1~2小时,16.3%的学生会花费3小时以上的时间使用微博。在微博使用场合的问题上,73.5%的学生会选择在休息、等待等空闲时间使用微博,26.5%的学生表示自己几乎不分场合地使用。(2)以社交和休闲为主要使用目的。从微博的使用目的上看,62.4%的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是关注亲人、朋友的最新动向;54.5%的学生为了记录个人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37.8%的学生用来消磨时间;39.6%的学生通过微博来关注明星、名人动态;56.3%的学生想通过微博丰富知识,增长见识;6.7%的学生想借用微博结交新朋友,扩大原来的交际圈;还有11.2%的学生是从众使用的心理。(3)以转发为最常用的使用功能。从微博的使用功能上看,大学生使用的微博功能排名前三位的是转发、评论和关注,有六成以上的学生经常会转发微博上看到的重要信息和内容,寻求朋友们的共同关注;有近五成的学生会经常评论或者回复信息;三成左右的学生会经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博用户加以关注和跟随。(4)以文化娱乐为主流的关注内容。从微博的关注内容上看,38.3%的学生关注时事热点;47.2%的学生关注社会生活;63.6%的学生关注娱乐资讯;28.9%的学生关注文体活动;78.1%的学生关注奇闻趣事。因此,微博无疑已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主要工具。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博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大学生通过微博形成了两种人际交往模式:其一是将现实中的交际圈带进网络,通过微博进一步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其二是在微博中扮演“微博主”或者“粉丝”的身份,因为被他人关注或者关注他人,建立起了联系,再通过频繁互动,最终形成了现实人际网络。(2)微博满足了大学生表达情感的需求。青年群体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表达方式真实而强烈,微博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倾诉的平台。在微博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消除了面对面沟通时可能存在的尴尬、顾虑、害羞,随时随处可以通过微博大胆地表达情感、宣泄情绪。“微博”——这个大学生表达情感的技术平台,满足了他们进行健康愉悦的社会交往需要、提升自我学习求知的情感需要、归属群体得到爱与尊重理解的情感需要。(3)微博满足了大学生扩充知识的需求。微博为大学生开辟了一个无限大的信息空间,巨大的信息量、快速地更新、及时地发布等特点都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畅游浩瀚的微博世界,学生可以获取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社会生活等大量的资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又一重要途径。(4)微博满足了大学生展示个性的需求。90后的一代是追赶潮流、张扬个性的一代,他们渴望展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微博自由交互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表现个性的平台。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微博发布自己的心情和心事,通过微博上传视频和照片,通过微博发表看法和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活力。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微博转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习惯以教育者的身份和理念去影响、改变受教育者,很少认真思考受教育者本身的感受和价值取向。新形势下,微博的出现逐渐淡化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发挥。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逐渐消失,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前共同掌握知识和信息。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紧跟潮流、适应学生需求。第二,微博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灌输式”的课堂说教方式,教育者填鸭式地将价值观、思想灌输给学生,学生看似被动接受,而收效甚微。微博的出现,以其便捷自由的特性,受到了青年人的一致追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微博的世界里,交流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第三,微博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微博所含的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各类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等都开设有相应的微博,便于人们及时获取各类信息,了解各种热点。对于学生而言,极大地丰富了知识面;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是获取了教育素材,丰富了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和生动性。第四,微博搭建了师生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在虚拟的微博世界里,师生之间地位平等,打破了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敢于向老师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遇到任何问题也能及时通过微博寻求老师的帮助。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微博方便了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同时,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微博干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现实生活中,基于微博的操作便捷性,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容易沉溺于“微博世界”无法自拔,将使用微博变成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甚至连上课时间也要拿出手机登陆微博浏览信息、发表评论,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成绩和课堂纪律。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过度依赖微博,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导致双重人格或者自我封闭。第二,微博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微博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不乏夹杂着消极落后观念,甚至是反动腐败思想。大学生涉世未深,对信息的甄别筛选能力较弱,极易受到不良企图人员的诱惑,干扰了判断力,动摇了信念,影响个人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和教育,甚至有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是,搭建师生交流的微博平台。高校应当紧跟时代潮流,高度重视微博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搭建微博交流平台,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切实发挥好微博这一工具的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应当建立官方微博,集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及时发布校园资讯、时事热点,同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真正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其次,高校应当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开通个人微博,利用微博实现师生的“无障碍沟通”,便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采取下一步行动。最后,鼓励分类开设微博,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类别的微博,分类引导,既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一支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是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需成立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各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分负责人为成员,并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其次,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过硬、洞察能力强、有一定文字功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优秀学生专门从事微博信息员的工作,定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从而担负起对外发布微博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重任。
三是,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认知和辨别能力有限,容易被网络所误导,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培训、专题讲座、讨论会等,提高学生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正确与否的辨别能力。同时,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理性地看待微博,科学地使用微博。
四是,构建舆论监督引导机制。高校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出台微博使用管理办法,做好学生微博行为的规范和教育。其次,要加强微博网络监督管理,建立一套舆论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关注校园网络舆情,保护校园网络环境,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扼杀一切不稳定因素。最后,高校应积极主动地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微博舆论环境,充分挖掘身边的榜样人物和闪光言行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加以宣传散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是,发挥微博意见领袖作用。微博自由交互的特性使得大学生个体之间相互“关注”,互为“粉丝”,构成一个巨大的校园网络系统。利用微博的这个特点,主动寻找一批积极活跃于微博且拥有众多学生粉丝的博主充当“脖领儿”,通过微博传达主流言论,发挥出他们作为“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从而引导舆论走向的声音。我们所处的时代在不断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1]安仲森.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9).
[2]陈姗姗,赵建明.浅议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华章,2011(22).
[3]王兆婷.“微博”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岁月(下半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