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让学校管理妙不可言
2013-04-12
唐文红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校长,深圳市督学,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教育评价分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了20余项国家省市区级重点课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历代圣贤对于如何治国安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深邃睿智的画卷,其中有不少优秀的管理哲学、理念、艺术及方法浓缩在成语之中。
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源于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源于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有的源于历代经典文献,如“无为而治”“以民为本”;有的源于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有的源于文人作品,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的源于外来文化,如“盲人摸象”等。这些成语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管理的思想和智慧,校长可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上下同欲:愿景管理
“上下同欲”出自《孙子·谋攻》:“上下同欲者胜。”其释义为上下有共同的愿望,众心齐一。
愿景是为之奋斗和希望达到的图景,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愿景必须成为大家的共识,是一个组织或集体的共同愿望。
马斯洛曾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拥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必须学会用愿景管理学校,实现组织成员上下同欲。
愿景管理强调的是引导,而不是控制;强调的是个体的主动发展,从而实现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我在天成学校担任校长时,非常重视愿景管理。开学初,我提出了“教育美好”的信仰以及把天成办成“让学生有美好记忆的学校”的愿景。在这样的校园——人人学习,互相关怀,笑声朗朗、歌声朗朗、书声朗朗,每一个角落都弥漫花香味、书香味、人情味;教师秉承“厚德博学,敬业善教”的教风,主动发展,追求卓越,用爱呵护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发展潜能,发现自己;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人的优点都能得到绽放,每一个人对未来都有美好的憧憬。
这些愿景通过凝炼、宣传、沟通和分享,被教职工了解、认同、内化并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景。全体成员在共享愿景承诺后,采取自觉行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在“教育美好”信仰的引导下产生互动,每个成员感受到理想召唤、思想解放、心灵自由所产生的创造、激情和智慧,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观其大略:战略管理
“观其大略”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其释义为从大处着眼,观照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汲取其中的精髓。
观其大略往往能吃透事情的精髓,认清事物的实质,掌握工作的要义,不致于被眼前的迷雾和云烟所困惑。正因为诸葛亮能“观其大略”,运筹帷幄,所以才能辅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
校长做教育,管理学校,亦是如此。首先要从高处俯瞰教育,读懂教育,读懂生命,把握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服务全局,以战略性的视角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
曾有人问过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做一个好校长,最难的是什么?”唐校长的答案是,“有大局观”。他指出,很多校长难以达到新的高度,原因正是缺少大局观。而所谓的大局观,指的就是能够根据学校自身和社会发展的情况,进行战略谋划,准确地作出判断,为学校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初到天成学校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结合自己多年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提出了“美好教育”的办学思想。在“美好教育”中,“美好”不是修饰词,而是中性词,是一种教育哲学的视角和思考,是一份教育的情怀和追求。明确学校办学思想后,我又规划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办学第一年到第五年分别是规范年(注重规范,夯实基础)、创新年(创新发展,提高品质)、质量年(提升质量,塑造形象)、特色年(培育特色,提升品位)、品牌年(打造品牌,追求卓越)。
通过实施战略管理、顶层设计,学校办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成效显著。仅两年的时间,天成学校的“美好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成果便在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管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自《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释义为天下的大事,必须由细微之处做起,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
“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优秀的学校,展现品位和价值的,往往是无处不在的细节。作为校长,必须深谙“细节管理”的奥秘,管理学校、处置问题于细微处见品质。
2012年11月,我到台湾台北北仑高中考察,这是比尔·盖茨在全球选定的三所云端未来学校之一。学校并没有显赫的大门和富丽堂皇的建筑,校长在一间装修比较简单的会议室接待了我们。进入会议室,我们惊讶地发现,学校为考察团70多人每个人都制作了座位牌,座位牌上不仅有每个人的姓名,还有每个人的工作单位。校方还安排了考察团成员逐个与校长合影,我们原以为逐个合影要花很多时间,但由于他们每个细节都已事先安排好,合影环节流畅而迅速。
其实在这所学校我们并没有逗留太长时间,也没有详尽地询问他们的办学与管理。但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座位牌与合影这些细节与点滴,我明白了比尔·盖茨选择它的理由。
端然教育创始人包祥校长也曾向我提及:他到日本考察时,日本青森县教科文组织协会把他们每一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的行程都安排得非常详细,每一个活动的时间安排都精确到分钟。他们在青森的5天时间里,每一天的每一个活动都打一个单子。会议、会见、就餐的时间,参加人的姓名等非常具体。每个单子上面还会写上几句常用的日语,便于他们学习与应用。
细节管理——缜密的思考、细致而为之,于每个角落、每件事物,不留痕迹地自然呈现,一所学校的文化与品质就这样卓然而立。
集思广益:民主管理
“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以人为核心的学校管理,立足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因此,学校民主管理必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我在天成学校时,除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外,还非常重视通过各种途径集思广益,吸收教师智慧,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一是设立校长信箱,随时倾听师生心声;二是通过“为了学校更美好,我畅言”“我的学校我建设”等座谈会和意见征集,广开言路,听取民意;三是设立“金点子”奖,对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四是聘任责任心强、能力强的教师兼任学校班级文化组、教学策略组、微课程组、小组合作组四个课题管理组组长;五是学校重大活动在教师中实施项目招标,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智慧潜能。
以“金点子”奖为例,之前学校的各个楼梯角藏污纳垢,蚊蝇聚集,大煞风景,教师们提议在这些楼梯角设立图书角。学校采纳了这个“金点子”,在楼梯角铺上木地板,做上精致的书架,装上古色古香的灯饰,并为这些楼梯角分别以诗意的“梦墨斋”“听雨阁”“晨曦阁”等命名,学生下了课在这里读书、小憩。这一个个书香墨韵的读书角不仅成了孩子们放松身心、放飞梦想之处,也逐渐成为学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成语是厚实的中华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价值。我想,在感受成语魅力与智慧的同时,反思我们的学校管理,也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