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了教育生态
2013-04-12黄立明
◎/本刊记者 黄立明
阅读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粮,但真正能坚持阅读、热爱阅读的教师有多少?对教师而言,当下最要紧的可能不是有没有读书的时间,而是肯不肯选择过一种阅读的生活。而如何让教师爱上阅读,则需要局长或者校长们迸发管理智慧。
让教育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元月27日,襄阳市襄城区教育局召开区属各学校2012年度工作亮点和2013年工作计划汇报会。会前,校长们在签到后都领到了叶圣陶、李镇西、李希贵等教育家的著作共7本。会议结束时,襄城区教育局局长张永成宣布:“今年的总结会不留校长们吃晚饭,省下的钱买了书,会前已发给了大家,希望大家抽时间读。其中张建平、黄萌生著的《为女儿办一所学校》、李希贵著的《学生第一》和《新学校十讲》为寒假必读书目。2013年春季开学前,将用一天的时间组织校长交流读书心得。”2月22日,“2013年春襄城区校长读书成果展示会”在襄阳七中报告厅如期举行。会上,襄城区20位校长以PPT形式展示各自在寒假期间的读书收获。会后,5位校长荣膺“2013年春襄城区中小学‘最会读书的校长’”荣誉称号,并分别获得1000元购书券的奖励。
给校长送书、举办校长读书会,并不是襄城区教育局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该区“阅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常规性、制度性的活动。
“小山似的书本后边是一张张苍白疲惫、没有灵气的小脸,学校拼名次,学生拼分数。这是大多数中小学校的真实写照。如何让教师的视线从分数转向心灵,从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这是张永成上任之初思考最多的问题。2008年初,张永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育理念:让学校成为教与学的乐园,师生成长的沃土。
为此,襄城区教育局启动了“阅读工程”,全区以教育局机关阅读带动学校阅读,以主要领导阅读带动班子成员阅读,以干部阅读带动群众阅读,以教师阅读带动家长阅读。同时,襄城区深入开展校园读书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区教育局印发了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要求各校达到“六个一”目标,即每所学校制订一个方案,每个班建设一个图书角,每天至少阅读一小时,每周至少上一节阅读课,每学期进行一次校级展示,每年开展一次评比表彰。通过阅读,每名学生达到“六必会”:襄阳的历史会谈、襄阳的诗文会吟、襄阳的书法会赏、襄阳的名士会数、襄阳的故事会讲、襄阳的景点会夸。
“如今,读书已成为每个校长的自觉行为,不仅自己要带头读书,还要带动班子成员、学校全体师生阅读。”2012年被教育局评为“阅读工程示范学校”的襄城区卧龙中学校长敦先宽说。该校通过老师荐、学生买、学校补、年级换等方式,达到每名学生藏书至少5本,学校还搭建了临江读书会、卧龙讲堂等平台,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2013年春襄城区校长读书成果展示会”上,襄阳市七中校长胡启胜做了题为《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升学是没有矛盾的,相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促进升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才是教育真正的责任和使命。”胡启胜的这一观点与3年前他决心通过社团建设,改变学生们“从早到晚就是学习,没多少课外活动”局面之时的审慎态度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襄阳市七中是一所优质学校,教育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胡启胜在自豪之余,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说,学校取得的成绩一方面源于学校教改实践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源于我们通过阅读不断汲取学校发展的营养。
“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打破标准答案的束缚,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乃至一生负责。”张永成经常鼓励校长们,与中考高考无关、但与人的发展有关的事情,必须坚持做。随着“阅读工程”的深入推进,他的这些办学理念已经在襄城区各中小学深入人心,襄城区已基本实现了他所构想的每所学校就是“一本立体教科书、一个教育故事、一个旅游景点”的目标。
对此,张永成并不满足,他在“2013年春襄城区校长读书成果展示会”总结中提出,要大力开展“阅读工程”推进升华工作,通过教育阅读在全区营造大阅读氛围,提升全区民众的精神气质,最终实现把襄城教育打造成与襄城区文化具有同等分量的另一张名片的教育理想。
区域推进教育阅读,不是襄城区教育局一家,与张永成局长一样,监利县教育局局长余新洲也是教育阅读的践行者和积极推动者。
“教师懒于读书,职业倦怠感就会越来越强,就会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不再读其他书,精神世界逐渐枯萎,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2010年暑期,监利县教育局要选送一批教师参加免费培训。结果,该县很多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却报不出人来。得知这个信息,余新洲大为感慨:“一个不爱学习的教师,怎么能教出爱学习的学生?”
为此,余新洲把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摆在监利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引领和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创建书香校园,监利县教育局倡导教师阅读。该县各乡镇、各学校每月公布教师阅读情况,评选爱阅读教师,奖励报刊,引导教师自觉阅读、自由阅读。同时,余新洲还号召监利县教育局机关干部加强学习,做教育内行人,说内行话,办内行事。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每天坚持读1-2个小时的教育著作。教育局领导的倡导、示范引领,唤醒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理想,激活了师生的阅读热情。
教育阅读需要创造阅读条件和氛围
推进教育阅读,需要引领,更需要创造适合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武汉市洪山高中校长胡体树在谈到教师阅读时,认为教师之所以不喜欢阅读,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他看来功能性的图书馆过于“生硬”,为此,他在学校规划设计了一个新颖别致的“教师阅读吧”。这个“教师阅读吧”的设计理念是:按功能分为“静读区”“讨论区”“茶点区”,按书刊种类分为“书籍区”和“杂志区”。
襄阳市襄城区昭明小学校长王保明与胡体树有着不约而同的想法。为了给学生提供方便的读书条件,王保明拆掉了学校5间阅览室,淘汰旧书,把适合阅读的书籍放进了各个教室,并发动家长和学生们捐书,使得每间教室拥有图书多达5000册以上,成为“教室图书馆”,“每到一个年级,孩子们就换一间教室,面对的书也不一样”。
“学校是学习的乐园,随手可见、随手可拿的书籍应该是学校最大的亮色。”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管慧芳认为一所学校最应该具备的是书香气质。管慧芳把学校的角落位置都利用起来了,经过精心设计和装饰,开设了8个开放式幸福书吧,并先后从武汉购买了3万元的新书,摆在书吧里。所有的书都是师生们从最受欢迎的经典名著和校园畅销书的书单上挑选出来的。书吧有沙发、凳子、桌子,课余时间,师生们都可以在书吧里漫读。学校还准备给每个办公室做一个专业书柜,这样教师查找资料、阅读书籍就会更方便。
教师办公室里,学生、教师、家长来来往往,环境嘈杂,不利于安心读书。为了让教师拥有温馨的读书环境,襄阳市迎旭小学专门建立了“阳光小屋”。“阳光小屋”环境幽雅,书架上摆满各类书籍、报刊,另配备电脑、咖啡、沙袋等休闲设备,让教师在工作之余能在此充电、休闲。
很多教师表示,想看书,但是工作压力大,家务事多,精力不够。也有教师喜欢看书,经常在网上或书店买书看,但随意性很大,看到什么买什么。可见,提高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阅读的专业性,让教师的阅读能坚持并收到效果,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意识的问题,还需要学校对教师阅读有科学的规划、评价和具体的措施。
襄阳市迎旭小学结合在学生中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每位教师购买了《弟子规》和《唐诗宋词》,将其背诵列入日常教学计划。每周例会结束,全校教师共同背诵一段规定的内容,检查一周的读书效果。该校还定期举办相关内容的书法大赛、接龙赛、读书沙龙、征文比赛等活动,并根据每月教师阅读量评选“读书人物”,计算分值,计入教师考核,作为绩效工资考核和评先的依据。襄阳市迎旭小学副校长余凡秀说:“《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蒙学课本,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通过背诵弟子规,教师们都有很大的收获,从中感悟到不少教育智慧。”
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实施了“123教师阅读工程”。“1”即教师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每人每年至少订一种期刊;“2”即每年教师节,学校向全体教师送上两本书籍:一本理论书籍,一本滋养身心、丰盈文化内涵的书籍;“3”即教师每年选读三本优秀的教育期刊并至少写三篇读书心得。2013年元月,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对学校150名教师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98.6%的教师能够经常阅读,77.5%的教师能够每周至少花3个小时的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有63.6%的教师能够经常与同事交流读后感。
无论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学校,教育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师生的精神面貌,还有这个区域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