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域下的旅游翻译初探

2013-04-12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口译话语模态

黎 健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全球化和我国旅游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旅游翻译已成为直接影响海外游客中国游质量的重要因素,旅游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反映了我国入境游行业服务标准落后的现状。由于旅游行业和相关部门的忽视,我国旅游翻译一直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此外,旅游资源的广泛性和旅游翻译受众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旅游翻译实践的难度。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旅游翻译领域的学术理论和行业实践研究,但主要是基于纯语言学或纯翻译学的角度进行。

从狭义的角度看,旅游翻译的对象包括各种旅游景点的文字翻译材料和涉外旅游从业者的现场口头翻译内容;从广义的角度看,旅游翻译应包括所有旅游行业部门的涉外翻译资料和行为,它既有文字和言语形式的翻译内容,也涉及图像和影视等其它形式的翻译内容。目前在我国旅游行业内,旅游翻译文字资料和旅游口译服务除了语言水平不太高外,还有旅游翻译维度方面的问题,表现在旅游翻译人员和机构往往只关注翻译中单个模态和媒介的整合模式,如文字模态配合印刷媒介,言语模态协同声音媒介等。这种传统旅游翻译主观上完全忽视了多模态和多媒介的协作和互补功能,客观上极大地弱化了旅游翻译的综合效果,从长远看,将阻碍我国旅游国际化的战略发展目标。

本文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来分析旅游翻译具有的特点,探讨旅游翻译的策略以及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多模态旅游翻译的发展前景。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

随着数字、网络等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语言和社会交际不再只依靠传统单一的文本为媒介载体,而是趋向于依靠更多不同类型的模态和媒介来进行多感官交际,只有这样才能更方便、准确地实现话语意义的构建和传递,这种复杂的话语交际形态就是多模态。张德禄认为,多模态话语就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多模态话语本质上是一种复合话语,它不仅包含传统的文本符号系统,还包括以前不受重视的图像、声音、颜色和动作等符号系统,它体现了社会交际中符号资源的互动性和统一性。

为了解读和利用多模态话语中语言外的其它话语现象,Kress和Van Leeuwen比照语言的功能语法对某些特定符号模态的“语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视觉语法、颜色语法和声音语法等模态分析方法和理论,其中他们所构建的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语法框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2]此外Royce T对多模态话语中不同符号的互补性和协同性问题进行了研究。[3]O’Halloran则利用多模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提出了将语言、视觉图像和其它符号资源结合起来,构建纸质和数字媒体以及日常生活文本、事物和事件。[4]由此可见,国外有些学者对多模态的研究是基于社会符号学中的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功能而展开的。

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5]有些学者先后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了引进和介绍。[6]部分学者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对PPT语篇、会徽等文本以外的符号进行了多模态解读和分析。[7]这表明多模态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思维以及意义的重新建构。[8]更多的学者则是研究如何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到教学方面,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9]国内学者除了运用视觉语法理论研究文本以外特定的符号系统外,较多地是将多模态应用研究目标集中到外语教学领域,主要包括图文体现形式、多模态识读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多模态协同等内容,但对于旅游翻译这种既包括现场口译又包括书面模态的话语,还少有学者从多模态的角度进行研究。[10]

二、旅游翻译的多模态特征

(一)旅游翻译

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概括地说,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它在跨文化、跨心理交际特点上表现得更直接、突出、典型、全面。[11]旅游翻译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旅游信息翻译,动态的旅游口译主要有现场导译、景点译介、会议谈判、旅游咨询、旅游导购和其它旅游专题口译活动;静态的旅游笔译主要有景点导游册、导游图、旅游公示语、旅游产品介绍、旅游合同、酒店及餐饮信息介绍、旅游交通指示、旅游网站和旅游海报等内容。

旅游翻译属于应用翻译领域,其文本具有实用性、广泛性和跨文化性等特点,它体现了信息传递、营销和呼唤诱导等多种功能,属于集表达(从原作者出发)、信息(尊重事实)和呼唤(激发读者)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本。[12]旅游翻译的内容包罗万象,所蕴涵的信息涉及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考古到风土人情,从社会政治到民间百态,无所不有。旅游翻译作为一种文化解释和行业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旅游交际目的。一方面,它具有旅游商业目的,即通过说服海外旅游者购买旅游企业的产品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旅游翻译还具有文化传播目的。它通过向海外游客解释和宣传旅游目的地国的旅游文化,如地理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等,来吸引海外游客的旅游兴趣,达到传播本地文化的目的。

(二)多模态旅游翻译的必要性

旅游翻译具有多模态的特点。根据朱永生的观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话语活动往往具有多模态性(multimodality)。[13]旅游翻译是一种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工作场所话语,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多种模态和多个符号系统的使用,这使旅游翻译符合话语多模态的识别标志,因此旅游翻译具备多模态性。如书面体的旅游翻译常常涉及文字与图像两种模态,比较常见的形式是在风景、文物等旅游资源的图像下面配上外文翻译予以解释,这样就充分而自然地利用了文字和图片两种符号系统,这种旅游翻译模式能够和海外游客的视觉产生模态的互动。旅游口译则与声音、距离和副语言(paralanguage)等模态密切相关,它涉及口译者的表情、手势和声音等符号系统,也涉及海外游客视觉和听觉模态的协同。因此,在旅游翻译的过程中,不论是书面体的翻译材料还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口译内容,都与海外游客的身体感知功能建立起了一种互动关系。所以,旅游翻译既是多模态的感知过程,也是多模态化的互动过程,这说明旅游翻译与多模态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

其次,为了实现最佳效果,旅游翻译必须从传统的单模态翻译手段扩展到多模态翻译手段。传统的旅游翻译不考虑非语言符号信息的重要性,很少研究图像视觉、表情视觉、语气听觉和音乐听觉等经常遇到的非语言模态,因而在旅游翻译的意义建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足。当前,社交非语言化和旅游国际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多元文化旅游的传播与融合,而且也使旅游翻译话语呈现符号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采用多模态旅游翻译可以使海外游客通过多感官获得旅游信息,这样就会比单一文字或语言模态的旅游翻译更利于海外游客理解和接受。如在旅游口译过程中,口译者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符号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海外游客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顺利构建融声音、图片、文字和副语言等多种符号为一体的旅游翻译语境,有助于提高海外游客鉴别和欣赏旅游目的地国旅游文化和资源的能力。

(三)多模态旅游翻译的表现

多模态旅游翻译的表现形式可以从模态和媒体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旅游翻译所涉及的模态看,笔译的主模态是文字,其它的辅助模态可能有图片、图像、雕塑、建筑、空间布局等符号模态。而旅游口译的主模态是言语,当然旅游口译过程中还有很多其它的辅助模态,如音频、视频、舞蹈、表情和体态等。在旅游翻译中,不论是主模态还是辅助模态,它们都是独立的符号系统,在特定的旅游语境中向海外游客传递意义,从而完成旅游文化交际的目的。但是,这些符号系统又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共同配合来完成旅游的交际意义,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符号的参与都会削弱旅游翻译的综合效果。

从旅游翻译所涉及的媒体看,它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以人为载体的媒体,包括人的各个身体部位,如眼、眉、嘴、耳、手、脚等,这些人体的器官都可以在旅游翻译和交际时作为某种模态的技术载体,共同实现主要模态所要建构的意义,有时候,这些媒体本身也可以构建自己的意义。另一类是人以外的其它环境媒体,它可以被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在旅游翻译的环境下,静态媒体主要有文字、图片、服饰、宗教、发型等,它们在旅游翻译中是传统的普通表达媒体,过去常常被译者忽略;动态的媒体主要是声音、屏幕、动画、音乐等,它们是随着科技和信息化发展而出现的,属于语言模态外较突出的符号模态资源。

三、多模态旅游翻译的策略

(一)依靠现代多媒体技术

随着各个旅游景点软件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旅游翻译所依靠的媒体手段必须由以前的文字、图片等不断向动画、视频、音频和舞台等现代媒体手段转向。多模态旅游翻译要采用更多非语言媒体手段,将旅游文化适当译介后直接呈现在海外游客的面前,以利于其对旅游目的国文化的理解。在旅游翻译和讲解时,翻译人员可以尽量依靠多种现代媒体手段去引导和调动海外游客的各种感官系统,实现良好的旅游译介效果。如对湖北省博物馆的战国编钟进行译介时,除了采用常规的文字、图片媒体外,还可以依靠编钟复制件的现场演奏和舞台等现代媒体,通过编排、表演、音响、空间布局等非常规媒体形象地将编钟文化生动地展现在海外游客的面前,利用海外游客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使编钟文化的翻译解说变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这种译介效果是单靠文字和言语模态进行翻译所无法比拟的。

(二)选择合理的主模态

要进行多模态的旅游翻译必须根据具体的内容随时调整主模态的选择。针对不同的旅游翻译内容和不同的海外游客应当选择不同的主模态和辅助模态。对于自然景观类的旅游翻译可以“点到为止”,采取图像模态为主,文字或言语模态为辅的原则,这样设置比较符合海外游客的感知习惯,能够吸引海外游客的兴趣。对于人文景观类的旅游翻译则可以利用合理的多模态符号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采用文字或言语模态为主,图像或其它模态为辅的原则,提高从审美角度对人文景观类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效果,使旅游翻译由介绍观光型的浅层次翻译向文化休闲性的深层次翻译转变。

(三)提高多模态内部整合

无论是进行书面体的旅游翻译还是口头语的旅游翻译,译者都应提高各种模态内部的协同与配合,努力提高旅游翻译的效果,尽量避免和弱化旅游翻译中文字或语言方面出现的不可译性现象。为此,可以适当采用文字以外的其它符号系统进行替代或补充,如图像、姿态等符号模态资源。一方面,要在旅游翻译时尽量做到多种模态的内部协作。选择不同的模态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模态之间的兼容性与互补性,保证以获得最佳的模态搭配。另一方面,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模态的滥用现象。旅游翻译中如果同时使用的模态过多,或者使用的模态不适合现场情景反而会使海外游客无所适从,干扰海外游客的正常理解。因此,旅游翻译中的模态选择还要以有助于海外游客理解和满意为评价指标,这样就能保证多模态视角的旅游翻译实践具备较好的动态性和系统性。

(四)采用多模态的符际翻译

多模态符际翻译是多模态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多模态话语条件下,使用非语言符号系统去解释语言符号,或使用外语语言符号解释旅游非语言的符号,如将体态语或旅游文化图像转换成外语言语表达出来。旅游翻译从业者常常要为海外游客将文字、建筑、文学等典型旅游文化符号翻译成外语,这不仅要求译者具有较强的外语语法与语用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旅游翻译人员要不断提高符际翻译能力,努力感知和理解旅游中的常见符号系统,如文字、图片、诗歌、文学、历史、绘画、雕刻等,并合理利用文字外的符号资源在所有符号之间进行符际翻译和解释,尤其是习惯于在外语语言模态和各种旅游文化符号资源之间进行符际翻译,这样就能更好地将本国的旅游文化和资源信息转换成海外游客能够理解的话语。

四、多模态旅游翻译的发展前景

随着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兴起,副语言的图像、音乐、颜色等其它视觉符号逐渐成为话语分析的中心。传统旅游翻译关注的都只是语言本体所传递的信息对交际产生的影响,而不考虑所用语言符号之外的其它符号信息,普遍缺乏对图像、音乐、语气、神态等非语言因素的考虑,忽视了与语言一起共同参与意义构建的非语言模态的重要角色,从而在意义建构过程上带有较大的局限性。[14]

旅游翻译应利用一切符号手段保证翻译的可接受性和多感官性,激发海外游客对我国旅游资源和文化的兴趣。因此,从模态的角度看,我国未来的旅游翻译必须朝着尽可能满足海外游客听、视、触、嗅等感官模态的方向发展,这对旅游翻译的实践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旅游翻译的一线从业人员而言,旅游符际翻译能力往往比旅游语际翻译能力更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非语言知识比语言知识更能提高多模态旅游翻译的实践效果。从媒体的角度看,旅游翻译在重视利用传统的耳、鼻、舌、手等人体自身器官外,将更加注重利用现代的高科技媒体来调动和感染海外游客的情绪,如计算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三维动画、多媒体系统等,这对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景点在旅游规划和商业投资安排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旅游翻译将在传统文本模态和口语模态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多以屏幕、音频、视频等现代技术为载体的多模态旅游翻译模块,逐步建立起具有多模态性、多媒体性、多维度性、多语言性、互动性、提示性和宣传性等特点于一体的旅游翻译综合体系。

五、结语

旅游翻译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多模态性,它使得语言、图像等多种符号系统在旅游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变得非常明确和清晰,也使旅游翻译语境下话语意义的解读更为全面和精确。本文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多模态旅游翻译的特征、策略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说明了旅游翻译的多模态性研究具有重要的行业现实和学术理论意义,应当成为未来语言和旅游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它将极大地促进语言翻译领域和旅游行业领域的研究创新。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2]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78.

[3]Royce,T.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2002(2):191-205.

[4]O’Halloran,Kay L.Inter-Semiotic Expansion of Experiential Meaning:Hierarchical Scales and Metaphor in Mathematic Discourse[C].Jones,Carys & Eija Ventola.Language to Multimodality:New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Ideational Meaning,London:Equinox,2008:231.

[5]李占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6]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9.

[7]张 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3):54-58.

[8]孙 毅.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为基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44-47.

[9]陈瑜敏,黄国文.话语多声互动的多模态构建方式解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9(11):35-41.

[10]谢竞贤,董剑桥.论多媒体与多模态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0(11):9-13.

[11]陈 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9.

[12]曾 丹.论导游词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6(2):36-39.

[1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14]陈新仁,钱永红.多模态分析法在语用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外语,2011(5):89-93.

猜你喜欢

口译话语模态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