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价值观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迷失与重塑

2013-04-12王小琴刘小丽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娱乐价值观青少年

王小琴,刘小丽

(1.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四川 汶川 623002;2.四川文理学院 学生处,四川 达州 635000)

在社会日益开放、文化日益多元的环境下,电视娱乐节目以势不可挡之势出现在大众眼前,收视率仅次于影视剧,成为电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娱乐节目以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刺激性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捧,其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念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及社会化过程,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但综观当下电视娱乐节目概貌,低级庸俗、竞相模仿、粗制滥造、商业炒作充斥其间,节目中价值取向的偏离和价值观的迷失,对青少年产生着严重的误导,大量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正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异化着学校传递的正面的价值观,亟待我们以理性的态度来审视电视娱乐节目,寻找积极向上的力量来启发、育化当代青少年。

一、青少年价值观迷失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表现

中国社会已从精英文化时代走向大众文化时代,消费主义、信息化、娱乐化使电视成为大众通俗文化的中转站。娱乐之风盛行的结果使得电视艺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和感性经验为特点,注重感官享受、视听感官的刺激甚至震撼”。[1]电视娱乐功能日益突显的背后,其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审美功能等日渐势微,青少年善恶观、价值观尚不分明,他们对节目中的是非善恶兼容并蓄,长此以往便迷失在电视娱乐节目制造的歪曲怪诞之中。

1.世俗类娱乐节目传递的价值导向,误导青少年的社会价值观

娱乐至上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潮流,在借鉴、吸收国外和港台电视娱乐节目经验的基础上,内地电视娱乐节目以琳琅满目、星火燎原之势呈现在青少年眼前,选秀类、相亲类、谈话类、游戏类、求职类、生活资讯类等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但这些节目传递着怎样的价值观呢?

一方面,明星恶搞带来青少年的价值观混乱。游戏类、娱乐访谈类等节目以明星为卖点,不仅在搞笑和娱乐上大作文章,更是以让嘉宾出丑、泄露明星隐私、炒作新人名气等作为卖点赚取收视率。一些娱乐节目中直接裸露的言语、弱智恶俗的问答、怪诞的着装、混乱的标准、无聊的搞笑在博得青少年观众一笑时,更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认同心理和模仿意识,将着奇装异服、言语犀利刻薄、随意践踏他人尊严、追求及时享乐等不良的价值判断视若价值主流。另一方面,选秀类节目误导青少年的成功观。2004年《超级女声》的一把火点燃了国内平民造星的选秀节目,在选秀中红起来的李宇春、张杰、阿宝、阿尔法等人头上鲜亮的光环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认为成功易得,而没有看到明星的成功背后也有艰辛的付出,忽视了“成功”在各行各业中无处不在。同时,相亲类节目也容易混淆青少年的婚恋观。“所有的媒介产物不可避免地都含有意识形态或透露某种价值观,比如宣扬某种生活方式或价值理念,并传递性别、种族、职业、年龄等各个层面的文化内涵。”[2]相亲类节目更是将这些信息宣扬得淋漓尽致,如收视率极高但又备受争议的《非诚勿扰》节目中,不乏拜金女、外貌控,以金钱、地位、职业为主的择偶标准在节目中被无形放大。受此观念的影响,青少年可能不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事关一生的婚恋大事,女生幻想找到“高帅富”,男生渴望用金钱来征服“白富美”,婚恋中本身应被关注的品德、性格、共同语言等将备受冷落。

2.娱乐节目主持人的低俗,扭曲青少年的审美观

唯市场利益和收视率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向疯狂、粗俗的方向发展,娱乐节目主持人在其中无疑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整过容、隆过胸的女主持人穿着暴露,频频在节目中搔首弄姿,全然不顾青少年观看节目时的尴尬和对其错误的引导;还有的主持人以无厘头、恶搞的风格颠覆着传统的礼义廉耻观,他们通过挖掘丑闻、展示丑态、讽刺整人来娱乐观众,在节目中表现出缺乏基本的善恶判断和人文关怀,礼仪、内涵、修养荡然无存;《美丽俏佳人》这类时尚资讯类节目主持人则过分引导青少年注重外貌、打扮和消费、享受,让他们更愿做“花瓶式”的人物,而不愿关注内心的丰富和成长。部分娱乐节目主持人传递着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假为真的分裂式的低级趣味,扭曲着青少年的审美意趣。

3.娱乐类节目大行其道,消解着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的积极影响

电视娱乐节目其实只是综艺类节目中的一种,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地方台,有着很多精彩丰富的综艺节目,但是据了解,消费主义盛行使青少年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时尚、娱乐层面,他们对《中国新闻》的关注度不及韩国的娱乐节目《我们结婚了》;他们宁愿看《我爱记歌词》也不愿意选择《普法栏目剧》,新闻资讯、社会问题类节目并不受青少年青睐。青少年花在纯娱乐的电视节目上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知识类、社会问题类、新闻类、法律类等增长见识的综艺节目,他们在关注世俗和现实的娱乐时,消解了电视文化的深度,在一种展览式的观看盛宴中逐渐退化,无知、偏颇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身上体现。

二、电视娱乐节目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原因

1.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决定其价值观受娱乐节目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社会经验不足,许多期望不能实现,身心发展极不平衡,从而产生挫折感。[3]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互动性、参与性,使得青少年能够在一种“假现实”中用快乐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满足。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大学生中有21.2%的人收看电视娱乐节目是为了追求时尚潮流,21.1%的人主要是看明星,20.2%的人出于兴趣爱好,另外19.9%的人为了掌握最新的娱乐动向,无聊放松的人占到17.6%。[4]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电视娱乐节目满足了青少年的“代偿心理”,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过度代偿”的危害,避免电视娱乐节目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2.电视娱乐节目的立意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

电视娱乐节目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娱乐休闲工具,它具有的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能够帮助青少年释放心灵、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压力,它以快乐为目的一点也不为过。但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工具,必然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青少年在看过节目后不只是“一笑而过”这么简单,他们在认识社会、面临抉择、产生各种矛盾时会摇摆不定,难免不受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导向影响。那些为了追求收视率而不惜破格出位、颠覆传统、漠视尊严、疯狂拜金的娱乐节目忽略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单纯为了娱乐而娱乐,失去了电视传播过程应有的道德关怀。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作引导,不明白其传播主旨是什么,选取的题材立意不远,最终会“告知”青少年一些错误的认识,传播一种不正确的导向,从而带来一些隐形的社会问题,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良性地发展。

3.电视娱乐节目折射的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影响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类、以《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以《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到《超级女声》和《梦想中国》开创的“真人秀”时代这四个阶段,[5]节目从明星表演型走向服务大众型,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折射了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精神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价值多元、文化碰撞、以人为本已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观念发生改变,电视娱乐节目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在轻松诙谐、紧张刺激以及戏谑调侃、竞争博彩的形式下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精神调味剂,但其不加选择、豪不隐晦的言论极易让青少年形成政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庸俗价值观。

三、电视娱乐节目以何塑造青少年健康价值观

1.打造积极、健康的节目形象,以寓教于乐形式做好引导者

环顾今天的电视娱乐节目,其中也不乏雅俗共赏、积极健康的节目和内容,如《星光大道》选手们全面综合的素质让我们看到成功非一日之寒;《我爱我的祖国》将中国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青少年在欢乐之余也了解了日渐陌生的传统文化;青少年在感受《一站到底》的紧张刺激时也对博闻广记有了直观的认识,像这些主旨健康、观有所获的节目应当推而广之,不过其前提是形式内容不应雷同,立意宗旨应当深远。电视娱乐节目不仅要立意健康,嘉宾、主持人也应充满睿智、机智、积极向上,如《谢天谢地你来啦》中不少嘉宾的水平和机智反应令人佩服;如周立波、汪涵、毕福剑、孟非等主持人之所以受大家喜爱就在于他们既有娱乐的风格,也有引发人省思的深度,那些寓教于乐的节目对青少年来说才是印象深刻并值得回味的好节目。

2.增加电视娱乐节目与学校、家庭合作的机会,形成引导青少年的合力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它分为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两大类,非学校教育即指学校之外的其他一切形式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各种社会组织中的教育、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教育。[6]过去,学校教育居于核心地位,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非学校教育的教育影响正在不断增强,特别是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电视娱乐节目,形式、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影响日广,可以说自上世纪90年代后的青少年大都是在电视娱乐节目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因此,电视娱乐节目不应是社会转型的迎合者,而应该是文化先行的引导者,无论是节目筹划者,还是学校教育者和家长,都应向着互通有无、吸收融合的方向发展,形成合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幼儿教育、青春期教育、教师素养、家教方式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加强合作,以轻松愉快、易于接受的方式解决教育中困扰已久的问题。

3.发现电视娱乐节目与其他活动的连接点,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

从表面来看,电视娱乐节目给青少年带来了娱乐和轻松,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是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低,课后或放假期间都很容易沉溺于看电视,他们花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时间远远超过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社会活动的时间。以大学生为例,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闲暇时间用于消遣娱乐型活动所占比例,1996年为 58.4%,2004年在工作日的消遣娱乐型活动为71.9%、双休日为68.6%,2007年工作日的消遣娱乐型活动为68.5%、双休日所占为68.6%。[7]大学生将70%左右的空闲时间用在电视、网络等娱乐活动上,而用在学习提高型、发展型活动的时间则相对较少,不利于其成长。研究表明,青少年电视看得越多,与人交流就越少,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状态,就会遭遇“社交笨拙”,很难有成就感,孤独感、压抑感、焦虑感也会多起来。因此,电视娱乐节目在吸引青少年关注度的同时,也应不断创新,引入各种社会活动理念,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青少年走出家门,参加体育锻炼、社会公益、读书交流等活动。如各大电视台热播的趣味体育竞技节目《男生女生向前冲》、《智勇大冲关》、《城市之间》等引发了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积极意义。

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2012年后各上星电视台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 。中央电视台对节目评估体系进行了改革,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与专业性成为了四个重要的指标。北京台也用“社会责任、品牌价值、文化品质和专业品质”四个可测量指标来取代“收视率”这唯一标准。[8]由此可见,电视媒体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相信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电视作为传媒业中坚力量,将以其特有的传播形式,在报道新闻、评价世事、揭露丑恶、讲解历史、揭示谜团、传达法律、排解难题、引导时尚、大众娱乐等方面不断展露出鲜明、生动、深厚的文化表征和文化底蕴,[9]诸如《杂志天下》、《北纬30度》、《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富含文化底蕴、时事评述的综艺节目会走进更多青少年的生活,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培仁,潘祥辉.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J].嘉兴学院学报,2005(5):5-10.

[2]陈 龙.媒介全球化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J].现代传播,2004(4):26-29.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47.

[4]王 盼.兰州高校大学生对娱乐节目的态度调查[J].新闻世界,2010(5):100-101.

[5]韩卫娟.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9.

[6]叶 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3.

[7]刘青秀.大学生闲暇时间分配特点、问题及原因——基于1995—2010年研究资料的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1):132-137

[8]赖黎捷,赵红勋.创新与责任:电视媒体生存路径——从2011”娱乐乱象”谈起[J].新闻界,2012(13):22-25.

[9]文新国,姚伟民.电视节目多元文化表征刍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78-80.

猜你喜欢

娱乐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娱乐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