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思路

2013-04-12

航海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俚语英语听力逻辑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教育部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1]。自2006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以来,听力理解部分的分值由原来的2O%上升到35%。与教育部要求存在差距的是,学生经过大学英语几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听力理解仍是薄弱环节。在实际应用中,遇到连读多、语速快、词汇量大、信息密集、长时间讲话等情况出现时,学生在听力理解上存在很大障碍。笔者尝试进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研究和实验,并在四个学期里,每一学期对学生做听力水平测试、调查问卷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一、听力教学实验

我国高校大多数英语听力课堂采用的大多是“讲生词—听录音—对答案”的教学方式。[2]为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性的教学实验。

第一学期初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笔者选择了10篇难度适中的慢速美国之音新闻报道,内容涵盖教育、经济、环保、农业等各领域;每篇播音时间大约4分钟、450字左右,其中生词、俚语等特殊表达每篇约20处。考查对象为大学英语4个班共120名学生。第一遍放音之后,通过让学生回答主观题和客观题来了解学生对其中各种信息的把握。结果显示,学生平均听懂约40%的内容。之后进行的针对本次听力测试的调查问卷表明,造成理解障碍的主要因素如下:不适应语音中的连读、变音等特殊现象占26%,逻辑和主题把握不准占20%,记忆模糊占15%,不熟悉俚语等特殊表达占10%,其他占29%。

在接下来四个学期的听力课堂上,对其中2个班约60名学生大量增加了语音知识、记忆力、逻辑听辨能力、特殊表达积累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在第四学期,笔者再次选择了另外10篇慢速美国之音新闻报道,对4个班采取了与第一学期初同样的方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增加上述训练内容的学生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前者平均能理解到92%的信息,而后者只有80%左右。实验表明,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常常跟语音中的特殊现象、记忆力、逻辑听辨能力、特殊表达的积累等方面的训练脱节,而这些对于改善听力水平至关重要。

二、语音训练

“听力是对以语音形式输入的外界信息进行二次解码和重现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解码的过程正是要以语音作为最基本的媒介,因此,一旦学生不能过语音关,那么就不能够顺利地进行这个解码过程,更谈不上所谓的重现。”[3]英语语音特征复杂多变,远远不止失去爆破、辅音连缀、辅音同化等传统的教材和授课内容所涉及的现象。在英语发音中,有变化多端的各种连读、滑音、变音等现象,此外,英语元音、辅音的发音方式、盈耳度、语调以及节拍都跟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仅就英语节拍来说,“英语是重音节拍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 ,其特点是同音长(isochronism)。不管在两个重读音节之间有多少个非重读音节,重读音节出现的时间间隔大体上相等;而非重读音节根据其在重读音节之间出现的数目或加快或减缓音速(tempo)”[4]。英语语音训练不应只包括语音、语调,节拍、汉英发音特点比较等方面也应包含在内。然而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授课内容在这些方面只是浅尝辄止,使学生无法有效摆脱汉语发音负迁移的影响。

通过课堂考查和实验,笔者发现,学生听力水平不理想跟缺乏相关的语音训练密切相关。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大量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情况明显好转。到第四学期末,由于辨音不准所引起的听力困难极大减少。

三、记忆力训练

记忆力与听力理解能力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5]通过概括、综合、归纳、调整等各种手段,将意义单位按主次逻辑关系整合成更大的语篇信息单位,从而增大记忆容量。[6]学生在听力训练、考试或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在一大段放音或讲话之后,才开始回答问题或应用话语中的信息。以近三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的短文理解为例,一篇短文的平均放音时长是1.5min~2min,平均字数在205~240字,信息量较大,其中牵涉到名称、数字、俚语、生词等内容,需要学生短时间内准确把握信息并形成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甚至长时记忆。

在试卷和调查问卷分析中发现,很多失误源自所记忆信息的模糊或缺失。笔者在课堂上有意加强了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记忆力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期初,在5篇慢速美国之音新闻播报的讲解中,要求学生标记下听懂了但是没有记住的信息;在学期末,再次统计学生的类似信息,发现与先前的数字相比,这种情况减少了1/3。

四、逻辑训练

在听力训练中,大部分的学生有一个误区,以字面意思听懂了为目标,很少去分析文章的逻辑和主题,从而导致理解得似是而非,抓不住话语内涵。

语篇的逻辑分析往往是在阅读或者写作课堂上出现。然而,这一能力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至关重要。例如,奥巴马2009年题为“梦想与责任”的演讲,时长为16min,篇幅约2600个单词。这篇演讲语言较简单,几乎没有生僻词汇,然而逻辑性却很强。如果掌握了“问候—责任—教育—困难—坚持—号召”这一逻辑主线,那么看似杂乱的信息就可梳理得错落有致、井井有条。对于没经过逻辑训练的学生来说,虽然基本能够听懂语言表面的信息,但是由于讲话时间长、内容多,学生对各信息点连接不上,逻辑混乱。而经过听力逻辑训练的学生对文章脉络的把握、内容的理解都较精准。

逻辑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预测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预测是一个外部信号激活内部图式,进而产生预期,再经过证实—扩展—修正—再预测—再证实的知觉循环过程,预测策略可以帮助减少记忆负荷,提高理解准确性。[7]

五、俚语、方言、文化词汇等特殊表达的积累

在听力教材、课程内容安排中,往往缺少对英文俚语、方言、文化词汇等特殊表达的关注,这些特殊表达无论是在新闻英语、名人演讲还是在日常会话、英文电影中都会大量出现。虽有一些可根据上下文揣测出来,但在很多情况下,则需要事先了解特殊表达的含义。这是因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 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恰当运用背景知识可以促进听力理解。背景知识与语言能力同等重要”。[8]

俚语等特殊表达的积累量跟学生听力水平是相辅相成的。笔者为此在课堂上做过多次这样的实验:一篇听力材料在听力水平相同的两个班级分别播放,其中一个班在放音之前对文中的俚语等特殊表达做了相应的介绍,而另一个班则没给出介绍,结果前一个班对内容的理解好得多。

六、结 语

综上,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应不仅仅局限于听力训练本身。听力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模式,从更多的环节入手,包括拓展语音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扩充俚语等特殊表达的积累等教学手段,从而取得显著的成效。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2013-06-12]http://www.china news .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2]苗棣华.浅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2):171.

[3]冯薇薇.高校新闻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2(14):233.

[4]范定洪.英语节奏模式教学方法初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5.

[5]李文娜,米丽娜.从口译的特点认识口译笔记的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203.

[6]徐 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口译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83.

[7]肖 珑.学习策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 2008(10):90-91.

[8]周相利.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4,26.

猜你喜欢

俚语英语听力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为什么俚语透漏的信息比你以为的更多? 精读
课堂重地,俚语免入?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