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作平台的实践探索
2013-04-12
(大连海事大学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 言
在国际海事劳工市场上,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既是海员劳务输出国的重要人力资源,又是海员劳务输入国的重要人力资源。无论是在海员供不应求的现实情况下,还是在可能出现的海员供大于求的今后一段时间,为了确保各国和世界航运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及对政府、航运企业、航海院校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本身负责,都有必要研究和解决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本文结合“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的成立和发展历程,探讨搭建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平台的实践做法,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思路。
二、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建立及发展回顾
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制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82年,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第二阶段,1983—1997年,实行预分配就业制度;第三阶段,1998—2002年,实行预分配计划指导下的双向选择制度;第四阶段,2003—2008年,实行预就业方案指导下的双向选择制度;第五阶段,2009年至今,实行国家就业政策引导下的双向选择制度。
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交通部办公厅于2002年7月印发了《关于做好2003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交通部人事劳动司不再组织制订和下达毕业生预分配计划,改为指导院校制订毕业生预就业方案,并指导院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毕业生工作意向协议;要建立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协调下,用人单位与院校充分协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前半年签订就业协议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
同年10月,交通部在宁夏银川召开了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会,成立了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该组织是协调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律性组织,其工作宗旨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信息服务、协调沟通、教育引导、合理配置”五大功能。该组织规范成员单位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行为,探索新形势下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航海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该通知明确了交通部人事劳动司、科技司和海事局、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中国交通研究会作为指导单位。这是交通部在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率先尝试,标志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的成立,搭建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平台。
过去的11年里,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全体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协作组工作进展顺利,发展步伐较快,规模日益壮大。在协作组成员达到一定规模时,协作组注重成员单位质量。自2009年起,每年经常务理事会审议,只增加5家新成员单位。协作组由成立之初的46家成员单位,现已发展到140家。其中,航海教育机构39家、航海类用人单位101家,几乎囊括了国内主要航海类院校和航运企事业单位,成为国内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大影响力、凝聚力的行业协作体。协作组每年召开成员单位代表大会,均有200余名代表参加。在2012年于北京举行的协作组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上,交通运输部、航运企业和航海院校都对协作组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作平台的实践探索
协作组成立以来,坚持把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根本性任务放在首位,贯彻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充分发挥“五大功能”,创新开展各项工作,探索了新形势下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了我国航海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协作组注重发挥宏观指导、组织协调作用,为交通运输部制定航海教育人才培养政策提供依据,为用人单位规范船员管理服务和航海院校加强学生培养和就业指导等提供建议。
协作组先后承担《中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在船服务期变化规律研究》等多项交通运输部重点课题研究,取得了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协作组针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培养、管理、就业指导及用人单位船员招聘、培训、管理、待遇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开展航海类专业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主题征文活动,汇编出版了两本《航海类专业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集。
协作组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有关司局,会同相关航海类院校于2005年在大连举办“全国航海院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暨航海技能大比武活动”;于2006—2012年分别在大连、厦门、上海、武汉、青岛举办“中俄航海院校夏令营”等活动,促进航海教育机构的沟通与交流;于2008年组织5所高等航海院校组成中国航海院校代表团乘“育鲲”轮出访韩国,与韩国同行进行深入交流,达成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和共识。
2.努力拓展信息服务渠道
协作组努力拓展信息服务渠道,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积极为成员单位提供便捷、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协作组建立了网站并于2005年开始试运行,先后两次改版,不断丰富网站内容,突出网络办公功能,加强信息交流。
协作组协调航海院校编写《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报告》,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展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趋势,为政策制定及完善提供依据。
协作组在成员单位中广泛征集信息,编印《协作组工作简报》,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不断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协作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好各项活动组织协调工作。
协作组每年协调确定航海院校召开供需见面洽谈会的时间,向用人单位发布,保证各院校供需见面洽谈会成功举办。
协作组组织航海院校走访用人单位,就航海类专业学生培养、船员流失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每年年会组织航海院校和用人单位座谈会,征集航海类人才培养意见和建议,为促进航海院校学生招生、培养和就业等提供了依据。
4.努力实施教育引导功能
协作组注重加强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组织引导成员单位开展人力资源干部培训,推进教育引导深入有效开展。
协作组编写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2007年,组织专家编写了《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教程》,针对学生培养、发展、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填补了我国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领域的空白。2010年,对教材进行修订,更名为《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12年,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新要求,进一步研究和修订教材,更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航海类专业适用)》。教材得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和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充分认可,年征订量达14 500余册。
协作组与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合作分别在北京和苏州举办了两期协作组成员单位人力资源干部高级研修班,先后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分别就中国航海教育、全球海员劳务市场的现状、船员考试发证规则的相关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授课。
协作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到国外考察航运企业和航海院校,进一步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工作水平。
5.促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
协作组通过整理、分析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科学引导和有力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每年有45%左右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等国有大型航运企业。
协作组每年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会议,制定政策,组织用人单位向航海院校报送需求信息,并签订供需协议;整理和统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促进合理配置。
协作组协调用人单位编印《成员单位汇编》,并免费发给协作组成员单位应届毕业生共6万余册;加强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对协作组成员单位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协作组用人单位与航海院校紧密配合,组织新入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开展实习实践、技能培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适任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新形势下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作工作的主要思路
当前,我国正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航运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航海类人才培养规模日益扩大,由此带来的人才供需矛盾和合理配置问题也更加突出。协作组将在更好地履行“五大功能”方面,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升工作能力、丰富活动载体、完善运行机制,扎实推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作工作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促使航海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交流、携手发展的桥梁更加巩固有效。
1.提升参谋助手作用的深度和广度
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有关司局组织开展航海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大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加强航海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合研究,提升两者对接度。建立“牵动”机制,通过分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牵动”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招生、教学、教育、培养等多个环节。
2.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继续加强协作组网站建设,定期发布《工作简报》,加强协作组工作动态交流;继续做好《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报告》的编写工作,提高其借鉴参考价值。
3.加强沟通协调机制创新
创新载体和渠道,进一步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好秘书处会、常务理事会和年度成员代表大会等;沟通协调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安排,提高就业、招聘的衔接水平;组织航海院校到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增进双方的沟通交流与工作衔接。
4.拓宽教育引导功能
进一步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不断深入与拓宽;广泛调查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的使用情况,提高编写水平和使用价值;加强校企合作,组织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开展实践、实习活动。
5.促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全面汇总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生源和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信息,统筹规划资源配置。定期召开秘书处会议和常务理事会,分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和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完善《协作组成员单位汇编》编写工作,组织引导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更加科学与日趋合理。
五、结 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航海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激增。而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航运业,进而逐渐波及航海教育。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生效及国内相关履约法规文件的颁布,对航海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今非昔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为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作工作平台,协作组任重而道远。
[1]刘益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1(2).
[2]吴 楠.航海教育:市场洗礼“洗”出啥[N].中国交通报,2012-11-16.
[3]侯佰林.对海运院校航海类专业就业工作的回顾与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9(2).
[4]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 2010年全体成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
[5]蒙 婷.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6]徐红明.航海类专业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10(3).
[7]王春玲.正确处理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几个主要矛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