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意识演变与职业能力提升
2013-04-12,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在工作中也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同时,辅导员工作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在维护学校稳定、促进改革发展和服务学校工作中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形成与发展是个体再择业与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认知、情感、态度、信念及精神境界不断演变的过程。因此,熟悉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了解辅导员的职业意识演变、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可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一、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1.坚定完成政策任务
党和国家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交给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落实辅导员的政策任务,严格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认真开展党、团组织工作,抓好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堡垒作用,抓好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在业余文化生活中的活力和战斗力;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班风建设为基础抓好学风建设,促进校风建设,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发挥社团的积极性开展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健康、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2.破解群体、个体、热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时期矛盾日益突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事关学生安全、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辅导员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学生为本,将困难学生排查工作常态化,有针对性地为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及时处理学生个体问题,保护学生的正当利益,维护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关注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度关注、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建立互帮互助制度,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各类问题,要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认真做好“五个一”的工作探索,即树立一个品德高尚、关爱学生、公正廉明、敬业奉献、胸怀豁达、知识渊博的教师形象,抓住一个由班干、团干、党员、寝室长、学生骨干组成的先进群体,建立一个工作规律化的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班风、浓厚学风、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特色。
3.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安全需求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殿堂,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然而,并不是所有大学生的学习都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走上学习的正常轨道,是辅导员要思考的问题。同时,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并不是大学学习的全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专博相济、深入实践、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将完善人格和培养综合素质作为更重要的学习目标。辅导员要给学生生活指导,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但不意味着为学生包办一切,要强调引导,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与技能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成为人生美好的回忆。
二、辅导员职业意识的演变
1.辅导员职业认知的发展
辅导员职业认知是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岗位职责和工作价值不断加深认识的产物。一方面,辅导员职业的发展与丰富为辅导员职业认知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另一方面,辅导员职业认知的发展又促进着辅导员岗位职能构建的丰富化。辅导员职业认知是一个个人与群体有机互动的过程,它既包含辅导员自身认知內驱与价值实现之间的统一和矛盾,也包含着职业群体规范与个人行为风格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笔者认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当成为新时期辅导员岗位职责的正确定位。因为“良师”要求辅导员必须把育人当作自身的首要职责,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而“益友”则要求辅导员不能仅仅以管理者自居,要更加深入学生,以服务带动管理,寓教育于服务,在增加与学生的共同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2.辅导员职业情感的发展
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深化与辅导员职业过程和周期紧密相连,这一过程既是辅导员职业归属感增强的过程,也是辅导员职业生命体验升华的过程。在选择辅导员职业时,个人对辅导员职业价值的首肯是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开始,辅导员职业认同过程与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形成相伴于一体。辅导员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与动机,在职业角色与个体特性之间取得融合与平衡。当辅导员有着相当丰富的工作阅历后,就会真正乐于从事辅导员职业。同时,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首先是个体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判断、信念和自我感受;辅导员队伍、群体的组织效能感是一个群体的职业信念与感受过程。因此,一个团队精神树立、群体信念确立的过程,是辅导员集体力量的孕育过程,是辅导员工作群体情谊深化、关系和谐、乐观奋进状态的增强过程。
3.辅导员职业态度的改变
辅导员职业态度形成的过程是指辅导员从没有职业态度到职业态度确立,从态度不明确到态度明确并逐步稳定的过程。辅导员职业态度是在辅导员工作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它是辅导员职业价值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各方面新旧代替的过程。辅导员职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并不是分离的两个过程,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辅导员态度的形成过程往往也伴随着态度的改变,态度改变往往成为职业态度进一步形成的基础,二者在交互作用过程中最终形成了辅导员坚定的职业态度。辅导员职业态度的改变就是新旧态度的逐步代替过程,表现质的转变、量的变化和自觉程度的变化。辅导员职业态度由不自觉向自觉的变化过程,是辅导员职业意识萌发并达到主体自觉的体现。
4.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优化
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是在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文化教育水平、需要、利益和能力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基于不同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信仰,辅导员职业价值观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基于人们对辅导员职业的观念,辅导员价值观可分为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和奉献型。在不同的辅导员身上它们所体现的程度也不同,辅导员价值观的优化在于辅导员从低层次价值观向高层次价值观的发展,同时在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有机统合。辅导员在优化自身价值观中既要立足于自身需要和发展实际,更要以高境界的价值观来引领自己,实现自身价值观的发展与优化。
5.辅导员职业精神境界的提升
职业对于从业者而言意味着生存、社会角色和自我价值实现。要立业必先敬业,敬业是职业成功的秘诀。敬业首先要对职业有敬畏之心,敬业要求爱心,敬业的更高层次就在于工作要有使命感。赋予职业使命感,会把职业和生命的意义联系起来,职业使命感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在要求,是辅导员孜孜不倦地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奉献精神是随着职业归属感、价值感的增强而形成的精神追求与品质,是一种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有机统一,是工作追求与生命体验的有机结合,是辅导员职业使命感所体现出的精神境界。辅导员个体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展现在实际工作中,会使自己充满活力,使工作呈现新面貌、焕发新生机。辅导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会形成辅导员的团体力量和工作氛围。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1.理论引领能力的提升
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科学理论的引领能力,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引领能力、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引领能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引领能力、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引领能力。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和不断提高理论引领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高高校辅导员理论引领能力的建设路径分为内在自身机制与外在条件机制,加强理论学习和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是内在自身机制;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培训体系,坚持上岗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是外在条件机制。
2.咨询指导能力提升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需要辅导员具备组织协调、学习创新、咨询指导等职业能力。在这些能力中,咨询指导能力是重要的基础,无论是良好的道德素质还是组织协调能力,都需要在辅导员咨询指导过程中得以体现。咨询指导是其他能力得以发挥的前提,是辅导员综合素质发挥的重要载体,在辅导员能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咨询指导能力应包括就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指导能力、学业咨询指导能力、思想政治指导能力和行为引导能力等。加强就业指导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就业信息的收集与管理能力是提高就业指导能力的途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途径;提高对学业指导工作认识和加强学业指导知识的学习是学业咨询指导能力建设的途径;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指导能力的途径;以身作则发挥人格魅力和宽严相济加强大学生行为管理是提高行为指导能力的途径。
3.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
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是辅导员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必备能力,是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得以实现和能否实现好的关键,是完备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建设的前提条件,是高校团学工作蓬勃开展的主推力量,是维护高校办学秩序的保障。辅导员组织协调能力由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能力、高校团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协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各方之间关系的能力,总体概括为“懂管理、会组织、协调好”,其中完成学生组织建设是组织协调能力的直观体现;团学活动有效开展是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的根本;强化协调沟通能力是组织协调能力建设的保障。
4.工作创新能力的提升
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迫切要求辅导员开创工作新思维,探索工作新方法,解决工作新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辅导员工作创新能力的建设。辅导员工作创新能力建设是实现辅导员、高校、学生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工作创新能力建设,要求必须从辅导员、高校、学生三个角度出发,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辅导员工作创新能力;通过健全的机制来保障辅导员工作创新能力建设;通过与学生密切联系来加大辅导员工作创新能力建设的动力。
四、结 语
综上,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科学认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原则,科学制定并明确提升的内容,构建提升的方法,让辅导员学习有方向、提升有途径、成长有帮助,实现辅导员个人发展,提高辅导员整体队伍建设水平。
[1] 孙 潇.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 张宏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117-119.
[3] 李双贵.高校辅导员职业品牌塑造的战略分析及实施[J].职业与教育,2012(21):67-69.
[4] 李汉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 轩 欣.基于自我评价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现状探讨——以河南某省属师范院校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8):90-92.
[6] 张宏如,陈奎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嬗变历程及职业能力构成体系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