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伪管理*
2013-04-12赵赛波
赵赛波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116)
一 伪管理现象及其危害
管理工作中充斥着大量的伪管理现象:开了很多的会,发了很多的文,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不见真正落实;制订了很多制度,真正起作用的不多。一些制度高挂墙头,成为装饰门面的摆设;一些管理办法和措施,看起来很高明,却很难收到实效。这些打着管理的旗号,却没有实际效果的做法,给管理工作带来种种危害:
1、使工作复杂化。
伪管理常常会无谓地制造出很多事情,让工作复杂化。基层的同志常常感到很为难:管理工作中一些不切实际的举措,不执行吧,叫抗旨不遵,执行起来又徒劳无益。伪管理现象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2、导致管理失效。
伪管理缺乏科学和理性,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一些单位决策落而不实,工作推而不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力差,往往是伪管理种下的恶果。
3、管理者隐性渎职。
伪管理现象有很大的欺骗性,一些貌似“高明”的做法,掩盖了管理者渎职的真相。一些单位为了加强劳动纪律,采用指纹考勤系统考勤。很快发现这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效果并不太好,溜岗、串岗、干私活的现象更加严重。原因是,管理者有了指纹机后,变得懒惰起来,放松了对劳动过程的必要监控,指望指纹机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很多事情指纹机是管不到的,谁能担保人家打完指纹后一定会在岗位上好好工作呢?过分依赖指纹机的办法,就是伪管理,掩盖了管理者偷懒的真相。
二 对付伪管理的措施
伪管理现象是管理工作中的毒瘤,应该加以铲除。对付伪管理,管理者必须做到:
(一)不当“歪嘴和尚”
“歪嘴和尚”是指那些把“经”念歪的人。近年来,管理者注重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从流程再造、执行力提升、六西格玛,到绩效管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热潮。遗憾的是,学习效果不佳,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办法到我们这里就不再灵光。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者成了把好“经”念歪的“歪嘴和尚”,“好的”管理成了伪管理。国内某著名企业为加强绩效管理,聘请国外咨询公司采用平衡积分卡的方法为公司制定方案,整整花了半年时间写成一大本书。但公司管理者急于求成,缺乏对绩效管理精髓的深刻把握,忽视对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持续关注,过分注重绩效考核评价,希望通过绩效考核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结果事与愿违,导致组织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这套东西搁置一边,终究没什么用处。
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关键是要有一个求真务实的态度,不做“歪嘴和尚”。
首先,管理者必须客观理性地学。学习先进经验,必须潜心研究、权衡利弊、因地制宜,而不是不讲条件、不问场合、盲目照抄。最近一段时间,被尊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管理界受到追捧,人们争相学习稻盛和夫倡导的“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阿米巴”成功故事具有所有当下迷人的成功学元素,激荡着管理者走向成功的强烈愿望。必须指出的是,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既反映了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思想,也体现出扎实的管理基础,国内一些普通企业,贸然“空降”阿米巴模式,很可能会水土不服。何况众多“阿米巴”要用信任、利他的纽带连接起来,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一些国内企业所崇尚的“绩效至上”的文化格格不入。管理者必须把前提搞清楚,好的东西也有其约束条件和边界,最优秀的未必就是最适合的。如果丢掉了“前提”,“最好”的管理也会变成伪管理。
其次,管理者必须老老实实的学。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绝无捷径可找。别人的好经验好办法,往往是通过几十年艰苦摸索总结出来的,并非靠一时灵感轻易得到,学习者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任何蜻蜓点水的做法,只能学些皮毛。一些管理者常常喜欢通过花哨的图表高谈阔论,将泱泱五千年智慧和舶来的时髦理论结合起来,让每一项行动都振振有词。他们很努力地说明自己这样做是“最好的”,但遗憾的是,这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只是纸上谈兵。管理者靠一知半解演绎出来的花拳绣腿,只会糊弄人,最终毫无用处成为伪管理。
(二)不搞“一厢情愿”
“一厢情愿”是指管理者不切实际的自以为是。一些貌似“高明”办法,其所以成为毫无用处的伪管理,往往是因为管理者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据报载,有个地方纪检部门,为加强廉政建设,制订了一系列办法,其中一条就是要求官员做“廉政操”。官员一上班,就要面对一大堆反腐倡廉的问题自问自答。做操也能反腐?这恐怕是有关部门的“一厢情愿”。贪官能当上“官”,一定比谁都明白反腐的道理,只是侥幸占据了大脑,欲望战胜了理智,于是做了坏事。这就好比天天念经的和尚,未必就是好和尚。反腐倡廉,靠的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一抓到底的过硬手段,而不是贪官们的“良心发现”。
管理者不能搞“一厢情愿”。一些制度其所以效果不尽人意,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管理者过于主观,自以为是,制订制度不切实际,一厢情愿。一是制度过严,缺乏可行性。某单位为了在管理上更上一层楼,制定了近乎苛刻的考核制度,以为制度越严,管理水平就越高,效果就越好。但事与愿违,制度过于严厉,缺乏人性化,员工感到心情郁闷,干起活来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敷衍了事,唯恐做错事情受到处罚,工作效率明显下滑。二是制度不好考核,缺乏操作性。制度只有在能够考核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必须具备违规行为的发现机制。如果违规行为不能发现,违规人员得不到惩处,制度订得再好,也不可能起作用。某地为了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制订了很多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禁止领导干部和异性的不正当交往。什么叫交往不正当?有谁能知道两个人之间有没有不正当交往?既没有客观的考核标准,又无法获得确凿的考核依据,这样的制度是不可能起作用的。
(三)不搞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不落实,不去真抓实干,光做表面文章。再好的管理举措,如果不抓落实,只停留在形式上,是不会有用的,终究要成为伪管理。
明知工作不落实就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还是有那么人热衷于形式主义做那些“无用功”呢?第一,是不想落实。办实事,求实效,必须花真力气、下苦功夫。一些管理者不愿意吃苦受罪,习惯于开开会、发发文,按“老套路”办事,与其劳神费力伤脑筋,不如避重就轻做点表面功夫应付了事。第二,是不能落实。管理者为出“政绩”,搞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创新”和“亮点”,这样的东西只是纸上谈兵,说说可以,做做样子也行,就是不可能真正落实。第三,是不懂落实。一些管理者不是不想抓落实,而是不知道怎么去落实,措施不力,方法不当,工作不能深入,所以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管理者要力戒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指出,领导干部必须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特别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所谓讲实情,就是讲真话、讲真理;出实招,就是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办实事,就是从具体事情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求实效,就是要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1]徐拥军.简单管理的精髓[J].企业管理,2007,(10).
[2]肖明超.隐性渎职的七大原因[J].人才资源开发,2008,(9).
[3]赵赛波.警惕伪管理[J].企业管理,2012,(9).
[4]赵赛波.从“消极比赛”看伪管理现象的成因[J].企业管理,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