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塑与教师发展研究

2013-04-11赵明郭红金海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学素养心理

赵明,郭红,金海云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广大教师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英国拉夫堡大学特拉弗斯等人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认为教育改革的内容、方式和步伐都对他们构成强大的冲击,使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些教师也由此产生了“否定故我的失落感,权责失衡的无助感,力不从心的焦虑感,无所适从的茫然感,生存竞争的危机感”。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塑与教师发展研究对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提升教师心理学素养与教师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提升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对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与个人发展

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是指教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的了解、把握程度,以及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判断准确性等,是教师依据心理学规律,调节教育行为,解决学生心理矛盾的能力。同时也包含了教师根据心理学知识,改进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解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包括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评价等方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个不断解决学生心理矛盾,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品德和完善人格的过程,是学生心理目标状态与当前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过程。纵观国内外关于教师心理学素养的研究,学者普遍提出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鉴别一个教师是否具备心理学素养,关键是看其能否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可见,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先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教师心理学素养的培育对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提升、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的知识一般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构成。其中,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评价的知识。创造性、责任感、教育效能感等21项特征是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在这21项心理品质中,被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认定为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有:客观公正性、移情性、角色认同、有恒性、监控型、责任感等11项内容。因此,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学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同时教师也能够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此外,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塑对于教师自身发展,即教师专业技术、思想、知识等不断发展与完善。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并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

二、教师心理学素养缺失的表现

1.缺乏基础心理学知识

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提升教师心理学素养的前提条件。支爱玲在《制定教师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发展规划的认识和思考》一文中指出,在我国的教育课程中,理论教育课仅占学生总课程的5%~6%,而发达国家理论教育课约占总课程的30%左右。在我国,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所用时间还不到其学习时间的10%。受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更注重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而忽视对心理学知识的教授和学习,投入的精力也较少,没有实际作用。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出现问题,但并没有及时地进行指导和积极干预。教师仅关心自己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教育技能的提高。

2.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不符

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对教育、人才、服务等相关理念的诠释。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学科知识的传播,而学生的身心发展时常被忽视,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期末考试进行排名,以及规定录取指标等。以升学率或过级率来评估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片面的,如果这种不平衡的教育理念继续影响教师,或者教师依然坚持陈旧的教学方法,排斥新的教育改革制度和理念,势必对我国的素质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部分教师始终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上行下效,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这种与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相背离的教育观念,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将会阻碍教学改革的进程。

3.抵触心理

在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传统的教学生涯也已被打破,循规蹈矩的陈旧教育观和方法受到巨大冲击。但如果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深化没有充分认识,教师运用熟悉的教学方法可以感到舒适与安全,所以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制度,也会产生烦躁不安、抵触等心理情绪。新旧教育制度之间的转变,不仅需要教师放弃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其认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会导致教师对新的教育制度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害怕自己不能胜任或是被他人超越。此外,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认为自己已没有必要继续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对新的教学改革也没有兴趣。而有些教师只是静观其变,缺乏积极参与并实施教改的热情。因此,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创新改革的精神,教师自身素质是得不到更好的提升的。

4.人格障碍

人格是构成人心理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心理、道德、生理、审美和社会的完美统一。由于现实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限制,完美人格只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中。教师心理会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心理学素养的内容广泛并深刻影响和制约教师其他素质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担负起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所以教师需要拥有接近完美的人格。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些教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缺乏耐心和热情,上课也只是应付学校和学生,或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上进心,这些都凸显出教师较为严重的人格障碍。

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人格的修炼,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是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在新时期,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导致出现一些惶恐、害怕、焦虑等心理问题,我们应分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三、教师心理学素养重塑的途径

1.善于学习和总结

新的教育改革体制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学素养的提升,将系统的学科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相结合,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观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而提高自身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仅仅掌握好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需要做好总结工作,记录每天工作的体会和思考、与学生的交流情况、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2.增强对学生心理的判断和沟通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情感的支持者、鼓励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积极支持学生的情感释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师扮演教学主导角色的重要体现,学会欣赏学生并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思想和行为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一举一动有时会令教师感到不可思议,甚至不能理解,此时教师就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做出预判,学会欣赏学生的优点也要包容他们的缺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重视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谨慎,多运用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勇气。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学修养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都十分有益,也能够应对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3.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自身素质

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任务,而教学研究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高水平教师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还耗费时间且得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很多教师对教学研究不太重视。面对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教师不仅要有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精神,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研究方法,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教师应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和研究相融合,并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进行自我反思,并将心理学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通过不断汲取新的理念改进原有的教师认知水平,使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4.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教师应学会应对各种矛盾,学会调控职业压力,主动适应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掌握缓解社会和环境压力的方法。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是提升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中,人的心理容易出现失落感,此时如果拥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就能够对自我不断地进行心理调节和积极干预,并做出合理正确的决定。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进入校门的一刹那就应该将影响自己情绪和工作的因素抛诸脑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及时调整,进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教师加强心理调节的措施:(1)能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和利用;(2)热爱教育事业、有信念:把工作看做是快乐的源泉,而不仅是谋生的手段;(3)与环境的关系和谐:教师要善于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4)富有创造性:喜欢新鲜事物,对新事物较敏感,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接受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力;(5)保持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力:积极进行自我肯定和心理暗示,适当放松精神,调整身心等。

面对新的挑战,提升教师心理学素养,使教师真正成为实施新课程的主力军,确保教学改革深入进行和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教师心理素养的构建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如新的考试制度、教育评估体系的出台和实施,都将有利于广大教师在参与教学改革中准确定位自己。因此,深入研究教师心理学素养对教师职业发展和学生学业进步都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学素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