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黑龙江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与时空框架的构建

2013-04-11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遗存陶器墓地

石 岩

(黑龙江大学a.历史文化旅游学院;b.古代史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01)

一、黑龙江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早期铁器时代对应于历史分期中的战国至南北朝时期。黑龙江地区早期铁器时代遗址的调查与发掘,自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就开始了,发现了一批从战国到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如肇源白金宝、望海屯遗址、肇东七棵树遗址、富裕小登科和杜尔伯特县官地墓地。不过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不少学者将其误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金石并用时代的遗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对松嫩平原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肇源白金宝和卧龙、泰来平洋、肇东东八里、讷河二克浅、富裕小登科、齐齐哈尔三家子等一批战国两汉时期的遗址和墓地进行了有目的的发掘和必要的抢救性清理工作。这次工作,对三江平原和牡丹江、绥芬河流域的汉魏时期考古文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一些重要遗址的发掘,区分和确认了若干性质不同的战国两汉时期考古文化遗存。

(一)对于文化和类型的提出与确认

1.同仁文化的命名:1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共同发掘绥滨同仁遗址,提出了“同仁文化”,认为它是铁器时代初期的遗存。1978年,发掘绥滨四十连遗址,发掘者认为它属于同仁一期文化的早期遗存。

2.东康类型的命名:因宁安东康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东康遗址在1964年经过黑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首次发掘后,1973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200余平方米,清理居住址4个、窖穴6个、墓葬1 座,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角器、铁器等文物。

3.蜿蜒河类型的命名:1974年,发掘了绥滨蜿蜒河遗址,遗址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这种文化的代表,命名为“蜿蜒河类型”。蜿蜒河类型的遗存目前经过正式发掘的只有蜿蜒河遗址。这种遗存大体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地区,在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左岸地区常被称之为“波尔采文化”,波尔采文化的遗址已被发掘多处。

4.团结文化的确认:团结文化是根据1977年发掘的东宁团结遗址命名的一种考古学文化[1]。俄罗斯将这一文化命名为“克罗乌诺夫卡文化”,因此该文化一般称“团结—克罗乌诺夫卡文化”。1972年,在进行边境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团结遗址。197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又进行了复查。为了弄清绥芬河流域这种古代文化的内涵,1977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和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人员共同发掘了东宁团结遗址。团结遗址的地层可分为四层,其中团结下层属于铁器时代的遗存,被命名为“团结文化”,并分为相承继的两期。

5.平洋文化的提出:该文化的提出是根据泰来平洋墓葬的发掘。1984—1985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根据其文化内涵将该类遗存命名为“平洋文化”[2]。

6.滚兔岭文化的命名:滚兔岭文化因双鸭山市滚兔岭遗址而得名[3]。1981年,双鸭山市文管站在考古调查中发现这处遗址,198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并于当年秋天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 500 平方米,清理房屋基址15 座。

(二)一些重要遗址的发掘

1981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和齐齐哈尔市文管站清理了齐齐哈尔大道三家子墓地,共清理了其中的四座墓地;1982—198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发掘了肇东东八里墓地,该墓地是1980年烧砖取土时发现的,清理了其中的59 座墓;1983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萝北团结墓葬;1985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在讷河二克浅墓地进行了小面积的考古发掘,清理墓葬26 座;1985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宾县庆华遗址,发现房屋遗迹2 座,灰坑、窖穴2个;1986年,抢救性清理望奎戚家围子古墓群,面积1 000平方米,清理墓葬60 座。

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发现了一些新的遗址,命名了新的文化。

(一)新文化的发现与命名

1.东兴文化的发现与命名:1992—1996年,为配合莲花水库淹没区工程建设,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系共同对牡丹江中下游的几处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新的文化因素。因为海林东兴遗址的材料最为丰富,所以将其命名为东兴文化。

2.河口遗存的发现:该文化也是为配合莲花水库淹没区工程建设而发现的。

3.桥南文化:1997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依兰桥南遗址,提出“桥南文化”,并将其分为有明显承袭关系的两期遗存。

4.凤林文化:从1998年起,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对七星河流域的友谊凤林城址七城区进行发掘,区分出早晚两个时期的遗存,确认是一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4],将晚期遗存命名为“凤林文化”,并对双鸭山保安2 号城址、宝清炮台山城址进行了试掘。

(二)重要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1992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肇东小拉哈遗址进行了发掘;1999—200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七星河流域的汉魏时期遗址群进行了详细的复查和调查[5],共确认遗址426处,从而弄清了遗址群的分布情况和分布规律。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在黑龙江省毗邻的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中、下游左岸及其滨海边区南部,也发现了大量同时期的铁器时代遗址和墓葬。

二、黑龙江早期铁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

黑龙江地区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松嫩平原,绥芬河、牡丹江流域,三江平原。

(一)松嫩平原

1.二克浅墓地:该墓地位于讷河二克浅镇镇北,嫩江上游左岸的二级阶地[6]。该墓地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松嫩平原和嫩江上游的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存。年代大致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

2.大道三家子墓地:该墓地位于齐齐哈尔市南郊的大道三家子屯北,嫩江左岸[7]。墓地破坏严重。墓地的年代,研究者根据出土的文物进行了比较研究,推定在战国早期到西汉中期。

3.平洋墓地:泰来平洋墓葬是目前已发现的黑龙江松嫩平原西北部最大的一处氏族部落公共墓地[8]。该墓地包括砖场与战斗两处,共清理墓葬118 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金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各类文物达2 400余件。墓地中出土的部分文物具有鲜明的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特征。墓地的年代大致在春秋晚期至西汉时期。

4.东八里墓地:该墓地位于肇东四站乡东八里屯西南[9]。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多数无葬具。合葬和二次葬较多。墓地年代经碳14 测定约当中原地区的战国时期。

5.小拉哈遗址第三期遗存:肇东小拉哈遗存发现的主要遗迹有墓葬、房址、灰坑和灰沟[10]。遗存的年代大约在战国至西汉时期。

6.哈土岗子遗址:该遗址位于肇东四站乡哈土岗子村与后屯的土岗上[11]。遗址面积约4 000平方米,1964年发现。1986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根据出土文物判断其应属汉书二期文化。

7.庆华遗址:该遗址位于宾县县城东南约7公里处,新立乡庆华村北山岗的南坡上[12]。围绕遗址有一座椭圆形古城,城围长约0.5 公里。庆华遗址的年代,据发掘者推定大概在战国晚期至东汉时期。

8.白金宝遗址三期遗存:该遗址位于肇源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台地上[13]。其第三期遗存有房址和灰坑。遗存的年代大约在战国至西汉时期。

9.望海屯遗址:该遗址位于肇源三站镇西南4 公里,松花江左岸的台地上,是一处被废弃的居住址[14]。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前即被群众发现,后遭日本人盗掘和破坏。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重新进行了调查。出土的陶器多为素面,种类有鬲、罐、壶座等。从陶印模的发现分析,当时已出现金属。

10.后七棵树遗址:该遗址位于肇东四站镇东南4 公里处[15]。1964年夏,黑龙江省博物馆在松花江中游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1986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专业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发掘了这处遗址。其陶器组合与汉书二期文化基本一致。

11.小登科墓葬:该墓葬位于富裕西南15 公里的大登科村小登科屯西的沙丘上[16]。1960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发现并清理了4 座墓地,1985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发掘9 座墓地。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并有小件青铜器和石器。

12.老山头遗址:该遗址位于宾县巨源乡靠山屯北1.5 公里处的老山头西北端顶部[17]。1957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在此探掘时发现,在平坦的山顶自西北向南排列有五处居住址,地表见土壕和墙基残迹,并对其一处居住址和灶址进行发掘,出土了陶器、石器、骨蚌器等文物。该遗址的遗存与庆华遗存有接近之处。

13.呼兰团山遗址:该遗址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乡团山村西北约1.5 公里处的岗丘上,其西临呼兰河1 公里,东面为辽金古城[18]。1986年,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和呼兰县文物管理所调查了该遗址,发现房址1 座、墓葬1 座、灰坑2个。团山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黑龙江西部和东部地区古文化联系提供了新的线索。从遗物特征推断,团山遗址的年代与汉书二期文化相当。

14.戚家围子墓地:该墓地位于望奎厢白乡戚家围子村。1986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里发掘了60 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多数有木棺。随葬器物有陶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骨器、石器等。主要陶器有直颈鼓腹壶、侈口罐、盘口罐、双横方桥耳罐等,其特征与同时期分布在内蒙古草原东侧的鲜卑遗存接近。因该遗存文化特征鲜明,将其称为戚家围子类型,年代相当于魏晋时期。

(二)绥芬河、牡丹江流域

1.团结遗址:该遗址位于东宁大肚川乡团结村北大肚川河的一级阶地上。它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绥芬河流域经过大面积揭露的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存。该文化分布区包括图们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穆棱河上游以及这一带的沿海地区。经发掘的地点有东宁团结下层、东宁大城子、珲春—松亭遗址等。团结文化的年代上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下限至少进入东汉时期。

2.东康遗址:该遗址位于宁安东京城镇东康村,牡丹江支流马莲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19]。南距马莲河200—300 米,西距渤海上京遗址约6公里。以该遗址命名的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牡丹江中游及其支流附近。经调查和发掘的主要遗址有宁安东康、宁安西南大牡丹屯遗址、宁安东京城镇牛场村西南牛场遗址、东升等。东康类型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两汉时期。

3.东兴遗址:位于海林三道河乡,以该遗址命名的东兴文化除了东兴遗址以外,主要还有海林振兴二期、河口二期、木兰集东一期、望天岭遗址等遗址,大致分布在牡丹江中下游地区。东兴文化的年代大致在两汉时期。

4.河口遗存:该遗址目前仅见于莲花水库淹没区这一狭小的范围内。因为海林河口三期遗存材料最丰富,所以将其命名为河口遗存[20],其他地点还有振兴三期、渡口一期等遗址。河口遗存的年代,发掘者认为应在东汉末至魏晋时期。

5.以河口四期为代表的遗存:这类文化遗存的分布较广,牡丹江中下游是分布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的这类遗存不仅发现较多,而且文化面貌较有特色,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目前发现的这类遗存,除河口四期外,还有振兴四期、渡口二期和木兰集东二期遗存等。该类遗存的年代,研究者通过对遗物中陶器的类型学分析及与相关遗存的比较,加上可靠的层位学证据,断定其年代为南北朝至隋唐以前。

6.沙兰热水坑熔岩石穴遗址:位于宁安沙兰镇羊草沟村东2.5 公里处[21]。北距沙兰镇9 公里,南约7 公里为镜泊湖北端水泥坎,东约15 公里为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面积约24 万平方米。发现6 处熔岩石穴址,1 处石圈遗迹,1 座积石墓,并有陶器、石器等文物。遗址年代距今约2 000年左右。

7.莺歌岭遗址(上层):宁安莺歌岭遗址,经碳14年代测定,为距今3025 ±90年。出土了纹饰简单的陶容器和石器,以黑曜石为材质的压制石器是这一类型的重要特点。并发现骨制品、牙器、蚌器和桦皮器等文物。

8.大城子遗址:该遗址位于东宁县城东南4公里,大城子古城西墙外约150 米,大城子砖厂内。197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居住址等遗迹,发掘面积125 平方米。出土有陶瓮、罐、豆,石刀、斧、镞等文物。发掘者认为,其年代应与东康遗址相当,经F2 的木炭标本测定,年代为距今2100 ±85年。

(三)三江平原

1.滚兔岭文化:位于双鸭山市尖山区以北6公里与集贤县交界处的滚兔岭上。属于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以南的三江平原地区。除对滚兔岭遗址正式发掘外,近年在友谊凤林城址、双鸭山保安2 号城址、宝清炮台山城址等地点,都发现了属于滚兔岭文化的遗存。据已经公布的及大量未曾发表的调查数字的不完全统计,总数已近300 多处。滚兔岭文化的年代用碳14 测定应在两汉时期。

2.凤林文化:因发掘友谊凤林城址七城区而得名,是一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该文化主要分布在以七星河为中心的三江平原地区。经发掘的地点有凤林城址七城区、双鸭山保安2 号城址、宝清炮台山城址。这三处遗址的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均属于凤林文化。关于凤林文化的年代,近年在七星河流域的发掘,均在层位关系上提供了晚于滚兔岭文化的证据。研究者认为其绝对年代应当在魏晋时期。

3.蜿蜒河类型:该遗址位于绥滨东北新城镇东2 公里蜿蜒河西岸的台地上,地处松花江口西侧[22]。蜿蜒河类型的年代,由F2 所出的木炭经碳14年代测定(树轮校正)为公元前30年。因此,蜿蜒河类型的年代大体相当于两汉时期,下限部分年代可进入魏晋时期。

4.同仁文化:位于绥滨复兴乡同仁村东北约4 公里的黑龙江中游右岸的台地上[22]。同仁文化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包括绥滨同仁遗址一期遗存、绥滨二九〇农场四十连遗址、萝北团结墓地等。同仁文化的年代,通过对遗址和墓葬出土遗物的分析,结合碳14年代测定,约当南北朝至进入隋唐之际。

5.桥南文化: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文化遗存,它是以依兰桥南遗址发掘而命名[23],该遗址位于依兰县城南约1.5 公里的牡丹江右岸的二级阶地上,1997年发掘。目前对该文化的认识仅局限于桥南遗址一处。根据遗存的文化面貌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期。桥南文化的年代,发掘者依据其自身的特点及与相邻遗存的类比,将桥南一期推定为公元前5 至公元前4世纪,桥南二期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 至公元前1世纪。

三、黑龙江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时空框架的构建

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是黑龙江地区发现遗址数量最大、确立各种考古学文化遗存种类最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至少有十余支不同面貌的考古学文化。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共同构建、演绎了这个漫长时期的文化体系与格局。20世纪对早期铁器时代的认识,已经初步建立起黑龙江早期铁器时代的时空框架。

在空间分布上,我们依据自然条件和遗存特点的不同,将整个黑龙江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划分为三个大的区域:松嫩平原区,三江平原区,牡丹江、绥芬河流域。

时间断代上,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铁器时代早段和早期铁器时代晚段。

1.早期铁器时代早段:战国至秦汉时期。主要以松嫩平原地区的汉书二期文化、平洋文化、庆华遗存,三江平原地区的桥南文化、滚兔岭文化和蜿蜒河类型,牡丹江、绥芬河流域的团结文化、东康类型及东兴文化为代表。

在松嫩平原地区,汉书二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陶器有大口矮裆鬲、侈口束颈鼓腹壶、矮颈鼓腹罐、单耳杯、斜腹碗、支座等,器表装饰有绳纹、戳印纹、粗篦点纹、红陶衣等,是白金宝文化的发展和继续,黑龙江境内的哈土岗子、后七棵树遗址即属于此类遗存;平洋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陶器有束颈壶、直颈壶、鼓颈壶、平底碗、圈足碗、鸭形器、鬲、小三足器等,器表装饰有篦点纹、戳印纹、红陶衣等;庆华遗存的基本特征是陶器有敛口瓮、堆纹口罐、双耳壶、双耳罐、实柄豆、甑、碗、鬲等,器表多素面,还有相当数量的红彩及红彩图案。

在三江平原地区,桥南文化的中心分布区为牡丹江、倭肯河入松花江的汇合地带,基本特征是陶器有小口鼓腹瓮、大口鼓腹瓮、双耳壶、盆、钵等,器表多素面,少量饰弦纹、绳纹、附加堆纹,一些陶器与俄罗斯境内的扬克夫斯基文化的同类器相同,大量富有特征的骨器也是该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滚兔岭文化与团结文化并存,但文化面貌迥异。其分布区南面基本与团结文化接壤,可达鸡西、林口一带,西至张广才岭东侧,北至松花江南岸。其基本特征是陶器有侈口鼓腹瓮、重唇花边口罐、单把罐、直口鼓腹壶、敛口碗、敞口碗等。蜿蜒河类型,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以北,在松花江下游南岸也有发现。其基本特征为陶器有敞口细颈鼓腹罐、敞口鼓腹罐、红衣壶、敞口碗等。

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团结文化是黑龙江东部地区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遗存,也是目前研究最为充分的一种文化遗存。该文化属于沃沮遗存,这一点已被学界广泛认可。其基本特征为陶器有小平底瓮、小平底罐、圈足豆、柱把豆、甑、盆、碗等,流行柱状双钮,器表多素面,这类文化遗存在吉林和朝鲜的图们江流域及俄罗斯的滨海边区也有分布。东康类型主要分布在牡丹江中游盆地。其基本特征是陶器有侈口筒腹罐、敛口筒腹罐、侈口罐、侈口壶、敞口碗、杯等,流行乳丁钮,器表多素面。东兴文化主要分布在牡丹江中下游之间。其基本特征为陶器有浅腹罐、深腹罐、壶、甑、碗等,流行柱状钮和单把,器表多素面。

2.早期铁器时代晚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松嫩平原地区的戚家围子类型、三江平原地区的同仁文化、凤林文化和牡丹江、绥芬河流域的河口遗存为代表。

松嫩平原地区的戚家围子类型的基本特征是陶器有直颈鼓腹壶、侈口罐、盘口罐、双耳罐、水波纹罐等,器表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戳印纹、水波纹等,与同时期分布在内蒙古草原东侧的鲜卑遗存接近。

三江平原地区的同仁文化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其基本特征为陶器有盘口束颈壶、重唇花边口罐、扁身斜口器、敞口碗等,一些陶器与俄罗斯境内的波尔采文化的同类器相同。凤林文化遗存的分布区域基本与滚兔岭文化相同。其基本特征为陶器有侈口鼓腹瓮、重唇口花边罐、侈口鼓腹罐、单把罐、甑、盆、敞口碗、敛口碗等,是滚兔岭文化的继续与发展。

牡丹江、绥芬河流域的河口遗存分早晚两个时期。早期河口遗存的发现是20世纪90年代在牡丹江中下游莲花水库淹没区的发掘而得到的一种文化遗存,基本特征是陶器有侈口罐、直腹缸,流行四乳丁钮,与东康类型器表装饰接近。晚期的河口四期遗存中心分布区在牡丹江流域。基本特征是陶器有重唇花边口罐、花边口碗,属靺鞨系统的文化遗存。

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交往异常活跃的时期,是黑龙江省各民族广泛交融的重要阶段。从考古发现上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不但各种遗址密集,而且内涵复杂,各种文化因素往往互相交织,如西部地区传统的红衣陶器出现于东部遗存中,牡丹江流域河口文化遗存中出土了三江平原滚兔岭文化典型的带上翘鸭嘴形把手的陶器。这种文化特征的逐渐一致性,客观上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同步的,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带来了文化的趋同。

[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东宁团结遗址发掘报告[C].吉林省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资料,1978.

[2]潘玲,林法.平洋墓葬的年代与文化性质[C].边疆考古研究:第1 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滚兔岭遗址发掘报告[J].北方文物,1997,(2).

[4]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友谊县凤林城址1998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0,(1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友谊县凤林城址二号房址发掘报告[J].考古,2000,(11).

[5]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七星河——三江平原古代遗址调查与勘测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安路,贾伟明.黑龙江讷河二克浅墓地及其问题探讨[J].北方文物,1986,(2).

[7]黑龙江省博物馆,齐齐哈尔市文管站.齐齐哈尔大道三家子墓葬清理[J].考古,1988,(12).

[8]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洋墓葬[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9]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肇东县青铜时代墓葬[Z].中国考古学年鉴,1984.

[10]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肇源县小拉哈新石器至铁器时代遗址[Z].中国考古学年鉴,1993.

[1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省肇东县哈土岗子遗址试掘简报[J].北方文物,1988,(3).

[12]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宾县庆华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7).

[13]张忠培.肇源白金宝:嫩江下游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的揭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4]丹化沙.黑龙江肇源望海屯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61.

[15]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北方考古研究室.黑龙江省肇东县后七棵树遗址发掘简报[J].北方文物,1988,(3).

[16]张泰湘,曲柄仁.黑龙江富裕县小登科出土的青铜时代遗物[J].考古,1984,(4).

[17]赵善桐.黑龙江宾县老山头遗址探掘简报[J].考古,1962,(2).

[18]哈尔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哈尔滨市呼兰县团山遗址调查简报[J].北方文物,1992,(2).

[19]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康原始社会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1975,(3);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部,哈尔滨师范学院历史系.宁安县东康遗址第二次发掘记[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3).

[20]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河口与振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1]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宁安市文物管理所.黑龙江省宁安沙兰热水坑熔岩石穴遗址调查[J].北方文物,1998,(4).

[22]谭英杰,孙秀仁,赵虹光,干志耿.黑龙江区域考古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3]李砚铁,刘晓东,王建军.黑龙江省依兰县桥南遗址发掘及相关问题[J].北方文物,2000,(1).

猜你喜欢

遗存陶器墓地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寻找大象墓地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