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消除训练中警员受伤带给队友的焦虑
2013-04-11李峰
李 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警察职业的性质要求警察必须具备一定的警务技能,如擒拿、格斗、摔跤等,这是警察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保护自身安全、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此外,警务技能也是警察院校开设的必修课,是每一位警察院校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然而这些技能的形成,都要通过每一位学员切实的训练来完成,有些技能的形成甚至还需要模拟对抗训练。而警体训练课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确保每一个学员都能安全、顺利地掌握技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但不幸的是总会遇到学员在训练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受伤,当其中某一位学员在训练中受伤时,其他学员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会在心中抹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笔者曾经在擒拿格斗训练课中亲眼目睹同学xx受伤,深深地体会到亲眼目睹同学受伤所带来的强大心理刺激,这种心理刺激转变为心理恐惧,进而产生焦虑。此外,笔者通过观察与xx同学在一起上课的同班同学发现,该同学受伤后大多数同学对于擒拿格斗训练课产生了消极情绪,大家的训练热情减弱,对实战对抗的态度更是冷漠,甚至有的同学表示即使不训练也不想受伤。鉴于此,本文通过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以及访问专家,从中得出一些结论,以期寻找警体训练中学员受伤引发队友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
一、对警员受伤带给队友的焦虑情绪的概述
焦虑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它包括紧张、担心、不安、忧虑的感受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1]。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警员在训练中受伤给队友带来的焦虑就是由于警员受伤这一事实给队友的精神和心理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导致队友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也有可能受伤,从而产生紧张的情绪。
笔者通过访谈有擒拿格斗训练经验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军事教育训练学的全体硕士生,发现他们普遍对于擒拿格斗有较大的兴趣,同时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抵触心理,面对这一矛盾的心理现象,笔者访谈发现:害怕受伤成为大家反应最强烈也是最担心的问题,甚至有些同学表示即使不训练也不想受伤。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当某一位同学不幸受伤时,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这是一个消极的、负面的外界刺激,会使学员本来对实战训练的恐惧心理得到强化。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可见害怕受伤的情绪将直接影响着学员在警体课上的训练效果。
二、训练中警员受伤带给队友焦虑的原因
警员在训练中受伤的原因有很多种,然而通过访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军事教育训练学的全体硕士生和部分上过擒拿格斗课的本科同学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训练中学员受伤存有偏见,他们大都强调训练中学员受伤与训练强度和实战有关,甚至有的同学产生这样一个错觉,那就是谁训练最积极、谁参加实战对抗训练谁就最有可能受伤。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和体验的反应,在警察训练课中学员受伤会给其他学员产生极大的负面情绪。而产生这种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在于学员对“应激源”的反应,即:如果学员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伴在训练中受伤,会在内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反应。根据调查显示,警员受伤越严重,给同伴或队友造成的负面情绪越严重。此外,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当某个人或某些人产生负面情绪时,其他人的情绪很有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三、消除训练中警员受伤带给队友焦虑的方法
(一)从教官的角度出发
1.给学员多做积极正确的归因,少做消极负面的归因
当学员在训练中不幸受伤时,教官引导学生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是十分关键的。此时教官的任务就是尽量减少受伤给学生带来的焦虑,防止产生蝴蝶效应。此时教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做一些积极正确的归因,将归因主要指向比较容易控制的方面,比如:(1)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韧带没有充分拉伸;(2)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形成运动性疲劳;(3)技术动作不合理等。少做消极负面的归因,尽量不要将归因指向比较难控制的方面,比如:(1)能力不够;(2)身体素质差;(3)技术动作太难等。
2.教官要采取乐观镇定、机动灵活的教学态度
当学员受伤时,教官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果因为学员受伤而导致自己对教学变得得过且过、忧虑重重,那么学员就会对该训练彻底失去信心。因此,教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机动灵活地安排训练,比如采用迂回战术,先绕开学员受伤的动作或停止实战对抗,改为其他的动作练习或者组织其他训练,从而减少学员的紧张程度。
3.采用系统脱敏训练法
系统脱敏训练方法类似于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是对于有恐惧障碍的技能训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当学员遇到恐惧刺激和出现焦虑时,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系统脱敏方法首先向主体提供能引起不太严重的恐惧心理环境,然后再提供较前面恐惧等级更高、能引起较为严重的恐惧心理环境,待适应这个环境后又逐渐向新环境过度,直到学生能够控制引起较大恐惧心理的环境为止[2]。比如:在教警员前倒地时,可以采用蹲地前倒→屈身前倒→直身前倒的顺序进行。
(二)从学员的角度出发
1.对训练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充分的心理准备,能主动地使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处于适宜的兴奋水平,会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能,也会最大可能地减少运动损伤。而一旦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训练和比赛中就会犹豫不决、过度紧张、担心、怀疑、焦虑、使体内的身心能量不能得到充分动员,然而受完成任务和自尊心所驱使,不顾实际情况地去强行训练和比赛,则受伤的概率就会增加。有调查显示,缺乏心理准备的运动员,其受伤率要高出心理准备充分的运动员若干倍,事实也表明,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够减少队员的恐惧心理。
2.加强勇气和胆量的训练
警察训练课不仅仅是让学员掌握警务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一个人的勇气和胆量。学员在训练中有时要承受着强大的身体和精神的折磨或痛苦,但这种折磨或痛苦通常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无论身体还是心理要承受的压力或许将更大。因此,警员须加强勇气和胆量的训练,只有提高了勇气和胆量才能降低恐惧心理。心理学表明,经常的实战训练、不断的实战刺激可以使警员逐渐接受和认同实战,减少焦虑。常言道:“功夫是靠打出来的”,多练、多打在实战训练中不断克服困难和险境,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则焦虑心理就会得以克服直至消除。
3.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控制点论”,即个体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点有不同的解释。对某些人来说,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内控者”。另一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而个人努力是无济于事的,这类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控制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外控者”。对于警员来讲,要客观分析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如果认为自己更倾向于后者,那么就要努力地克服这一弱点,将自己锻造成一个“内控者”。
4.对训练有正确的认识
要明白训练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警察训练不是走过场、搞形式,而是对警察职责和自身安全的责任负责。当今社会“警察已经成为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掌握必备的警务技能是保护自身安全和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而警务技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有时甚至是严酷的训练,所以学员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训练的重要性。
结语
笔者在训练中经历过许多队友甚至是自己的受伤,对训练中学员受伤而造成的消极情绪甚至是焦虑,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想。警察训练与培养专业运动员有很大差别:第一,警察在职培训或警校生上训练课,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求学员快速掌握技能,不会像培养运动员那样有很长的训练周期;第二,大部分警员运动训练基础较差,对警体课尤其是擒拿格斗课普遍存有恐惧心理。所以,从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来讲,一个受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员普遍的恐惧心理得到深度强化,进而更加害怕训练。此外,一个同学的受伤导致全班同学的心理阴影,使整个集体失去训练的兴趣和热情,甚至放弃整个技能的学习才是警务技能教学的噩梦。因此,及时消除训练中因某个同学受伤而导致队友的焦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焦虑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综述)[J].体育科学,1995(1):77-81.
[2]王清生.论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J].体育学刊,1999(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