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013-04-11李姝
李 姝
(沈阳市图书馆 辽宁 沈阳 110015)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我国文化志愿者的阵容也随之不断壮大。辽宁已经基本形成了全省性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发展了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文化志愿者队伍200余支,注册文化志愿者23 000余人。仅辽宁省图书馆就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3 0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5万余人次。通过打造文化志愿品牌,吸引了更多热心公益的人们加入志愿者队伍,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使文化志愿品牌越来越响亮。
1 引言
文化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文化志愿者是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志愿者相较于普通志愿者而言,专业性更强,更加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志愿者的主要服务场所为政府文化部门和公益性文化场馆。文化志愿者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化志愿工作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疏远感。目前,在辽宁省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文化志愿者的行列,他们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
2 辽宁省文化志愿者活动现状
伴随我国文化志愿服务10余年的探索实践,辽宁省文化志愿者服务目前已形成了以“文化志愿者走基层”为主线的活动体系,广泛吸纳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辽宁省文化志愿者体系建设从无到有,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形式多样,已成为文化部门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2.1 推进“文化志愿者走基层”系列活动的开展
2012年初,辽宁省文化厅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文化志愿者走基层”系列服务活动的通知》,拉开了全省参与文化志愿活动的序幕。沈阳市图书馆按照“情感共育、文化共融、发展共享、文明共建”的基本方针,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开展讲座、培训、辅导等一系列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重点打造“知识大讲堂”活动品牌,深入村镇、社区、学校、军营等地组织开展文化讲座。策划并分别组织了关于“精典阅读”、“文学赏析”、“国学知识”、“健康生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讲师、演员等深入群众,为当地的老百姓送去了精神大餐。通过开展各类讲座活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利用讲座的良好氛围,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2 拓展志愿者服务范围,为弱势群体服务
辽宁省文化志愿者主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推广任务。截至2012年底,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等单位共同推出一批有影响或品牌化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辽宁省图书馆为盲残人服务的“对面朗读”和“手语世界”已坚持数年,开启了众多残疾儿童的心灵窗口,也感动了社会,被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沈阳地区各公共图书馆还把关注农民工文化生活列入工作日程,针对农民工工作生活情况,加大了为农民工服务的力度。目前,沈阳市19个公共图书馆均已开设农民工读书角,从2012年开始,全市组织农民工读书活动五十余次,为农民工送书、送讲座等活动二十余场。沈阳市图书馆还积极与辽中县杨士岗子学校沟通合作,采用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在邀请农民工子女到沈阳市图书馆的同时,还将少儿读书讲座办到学校里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农民工及子女的业余文化生活。
2.3 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目前,辽宁省已经建立起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数量空前壮大、服务内容丰富多彩、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正在逐步形成专业性育人服务与一般性助人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为拓展辽宁全省公益文化服务范围与提升服务质量提供资源保障。同时,辽宁省文化厅注重文化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省文化厅文化志愿者工作办公室,下发了《辽宁省文化厅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暂行)》,共七章十七条,规范了文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招募、权利义务、激励表彰、退出机制等,使全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管理从此有了规范。辽宁省图书馆在2013年出台了“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和“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志愿者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目前,全省14个市均成立了文化志愿者工作办公室,很多单位成立了文化志愿者工作站,开展了文化志愿者招募及管理工作。
3 文化志愿者活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几年来辽宁省的文化志愿者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因为受管理机制、运作方式、服务内容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志愿者活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下列对策解决。
3.1 应树立志愿者活动的长远战略意识
文化志愿者活动最重要的是开始,但开始并不意昧着就可以成功。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更要树立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意识。目前,辽宁省志愿者活动尚未树立长远发展规划,开展活动的内容不够深入,这也是文化志愿者活动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此外,由于志愿者活动行政色彩较浓,所有活动由上至下统一开展,且有数量上的明确要求,时间长了容易流于形式,让志愿者对此工作产生倦怠。长此以往,会给社会各界造成志愿者活动是形式主义、缺乏实效的负面印象,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3.2 争取社会支持,拓展社会筹资渠道
虽然文化志愿者活动的内容日趋丰富,但是重使用、轻支持的问题一直存在,使志愿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全世界开展志愿服务历史看,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将这项事业更好地开展下去的先决条件之一,西方一些志愿者活动之所以搞得好,与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分不开的。
志愿者组织要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必须首先将自身建设成一个强有力并富有效率和活力的组织。各级政府及文化行政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拓展社会筹资渠道,扩大对志愿者事业的宣传力度,让优秀的企业参与进来,吸纳保障资金,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3.3 建立志愿者活动激励机制
目前,辽宁省文化志愿者激励机制包括如下三个,一是星级志愿者评选,二是参与共青团系统 “十杰青年”、“五四青年奖章”评选,三是推举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公民道德建设标兵等奖项评选。
对志愿者的行为予以肯定和激励是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目前辽宁省文化志愿者活动激励形式仍然比较单一,作为志愿者组织如果不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对志愿者给予价值肯定,志愿者的活动生命力就不会长久。上级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多元化的鼓励方式,如:定期总结表彰、建立专项基金、成立志愿者网站、专栏来宣传志愿者的事迹等方式来鼓励活跃在基层的文化志愿者。并效仿国外的奖励机制,争取把志愿者对社会的贡献和他们在单位的任用结合起来,让这些举措从不同层面进一步激励志愿者继续投身文化志愿服务事业。
3.4 提高志愿者组织的社会认同度
文化志愿活动如果离开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程度会受到影响。且由于志愿者组织活动开展较晚以及社会转型期人们对全民性活动本能的抵触,使得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激发起全民的参与意识。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社会往往低估志愿者组织活动的社会意义,而只是简单地将之等同于“学雷锋”。
当前,由于人们生活节奏较快,没有过多时间参与社会活动,所以政府部门应采取多方面的正面引导,要让群众真正认识这一现象的实质,参与的人越多越能影响周边人的参与情绪。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动员文化领域的名人名家和高级专业人才参与活动,为群众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服务。要注重打造一批文化志愿者服务品牌,促进和带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高水平开展。
3.5 加强志愿者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决定了志愿者工作的质量。目前,辽宁省尚未有统一的机构对从事志愿者活动的人员给予指导和培训,这就造成了从事文化志愿者活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志愿者还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对志愿者活动理解不够的情况,长期下去容易影响志愿者活动在公众心中的份量。
为了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建议由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定期对从事文化志愿活动的人员给予培训和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4 结语
文化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热情、无限的爱心和积极的行动。我们应该看到,志愿者服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志愿活动不仅是送到身边的讲座,也不仅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而需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真正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力量。在倡导“自愿”、“无偿”、“奉献”等志愿精神下,号召更多的人成为志愿服务一分子的同时,还要在树立长远规划、经费保障、扩大宣传、志愿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做出规范,从而保障文化志愿活动的深入与持续。
[1]高和荣.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基于厦门的研究[J].湖湘论坛,2012,(6):81-86.
[2]胡本春.对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马鞍山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3):39-42.
[3]肖英奎.梳理经验 探索机制——对全国部分文化志愿者(团队)的调研报告[J].大众文艺,2013,(1):12-14.
[4]吴迪.海外图书馆志愿者的经验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09,(1):80-81.
[5]北京市文化志愿者体系建设稳步推进[N].中国文化报,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