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高校为例

2013-04-11英启琛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英启琛

(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高校为例

英启琛

(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在就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背景下,目前各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模式仍然值得去探索和完善。为了真正搞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就要提高认识,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师资培养,健全教师队伍;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创业教育的运行环节,等。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模式;反馈评价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伴随着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已有一大批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给予大学生尝试锻炼的机会。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还不够系统和深人,创业教育的模式仍然值得去探索和完善,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在社会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劳动力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背景下提倡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国家鼓励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初衷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难题。创业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并将创业作为大学生未来就业的一种选择。总的来说,创业教育的实质不在于提供就业岗位的多少,更多的是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从认识上得到转变,从实力上得以增强的学习过程。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思想的引领,是一种学生内在力量的积累,即使在没有外在帮扶条件的情况下,学生仍然能够对创业活动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认真的计划。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开创型人才,是一种超常规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通过模拟和实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能致用。使广大学生整体上在认识上有所转变,在实践实力上有所增强。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创精神和准备独立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有利于培养创新努力,创业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基础素质,开发学生潜能、使其更容易把握机遇,增强创业精神和提高创业、就业技能,对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发展性的生活方式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开始起步,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当前创业教育,学生理论学的多,实践练得少,学校对创业教育要求的多,培育的少的现状。主要问题可概括为:

1、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解。

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应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一个切人点。但是目前却存在着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够深入的情况。

从观念认识上,对于创业教育存在如下误区:创业教育目标设定具有功利性。国家鼓励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初衷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难题。但在具体落实创业教育过程中,在创业教育的理念上,却出现了简单地引导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这与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实施认识上,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通过创业教育带动大学生创业。但高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制定完善的实施规划,只是从认识上明确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没有从行动上重视起来。教师更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面对的同学多为大三、大四的学生,而且通常把创业教育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

2、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未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培养活动,各高校还未形成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师资队伍。通过对江苏省各大高校网站的调查与核对,发现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就业指导课的老师或商学院的教师兼职教授,他们没有时间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创业教育工作中去,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部分老师有就业指导的资格证,但是却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对于教授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着依赖书本的倾向。

3、形式单一,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由于目前江苏省内多数高校尚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创业教育内容上出现了通过零碎的讲座、比赛,取代了创业教育系统的讲述,或者设置了许多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的孤立的课程,创业教育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导致目前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当初开设创业教育的初衷相偏离。

在教学模式上,多数授课老师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创业教育仅局限在校内和课堂内,侧重理论领域对创业的分析和研究,没有充分让学生进行创业的模拟以及创业实践,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脱节或偏离。

在教学辅助中,没有充分利用好以创业为内容的学生社团,同时缺乏相应的图书资料和提供网络平台,供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学习。目前江苏全省9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30%的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省内各高校多数成立了以创业为内容的学生社团,但学生社团没有被作为创业教育实践的助手而利用好。同时通过互联网访问江苏省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统计,发现各个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多没有体系性,而且缺乏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站平台。目前,已提供创业教育网站平台的高校为少数实力雄厚的高校,如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多数学校没有提供创业教育的专题网站平台,更新最新的创业教育的内容以及案例,供老师教学、学生学习使用。

4、运行方面的问题

国家提出创业教育理念已有数年,但高校在开设、运行创业教育过程中仍然不够完善。首先是在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培养机制以及创业实践的开展。一方面,由于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摸索之中,没有成熟的教学经验可循,没有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多数高校在对创业教育的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创业教育前期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创业后的效果如何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没有进行相应的追踪调查,因为创业教育仅仅依靠在校课堂的教育和基地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的完善创业教育环节,才能提高创业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资金以及强有力的支持,无法进行小微企业的创业实践。校企之间的合作以及基地的建设,受学校学科设置以及实力的限制,未能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平台。社会和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方面形式单一,未形成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保障体系。

三、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自主能力

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需要从理念上明确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创业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创业后进行追踪调查,使得创业教育成体系,而不是单单在校内的培训教育的过程。

1、转变认识,重视创业教育

传统单一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阻碍了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为理念,确立“三原则”(系统性、长期性、多样性),通过“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交叉结合,实现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主导性(提倡多方教育主体参与)),调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创业活动具有前瞻性。强调以创业教育为基础,通过创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积累一定创业所需知识。以创业模拟为主要手段,可以通过教师带领下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创业社团,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创业全过程,使创业知识在模拟实践中得到巩固与增强。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有实力的学生尝试开办自己的创业企业,使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2、加强培养师资,健全教育队伍体系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倡多方教育主体参与,建设一支创业型的师资队伍。首先,鼓励开展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并注重对创业教育实践的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体系,来指导创业教育。其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的知识技能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以创业为主题的各种论坛、经验交流等活动方式,获取最新的创业教育、教学的动态及信息,培养出一批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最后,鼓励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成功创业人士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等组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充实创业教育教育者的力量,保障创业教育的丰富开展。

3、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其他的专业课设置不同,如何将创业理念融入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将创业整合到大学的其它课程和日常生活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将显得尤为重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坚持系统性、长期性、多样性的原则。长期性是指创业教育课要贯穿大学四年,长期进行。系统性只要是指要分板块,有重点的进行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阶段性主要是指实行选修、实践、实习三步走,贯穿大学生活的始末。使得学生通过选修,增长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

4、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创业教育运行环节

实践环节是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创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各高校创业教育应注重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学校学科设置以及实力的限制,部分高校本身未能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平台,但仍要尽可能的支持促进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加创业教育实践的机会。其次,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企联合,积极推动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可以借助优势学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或者与企业合作,成立实习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不同教育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

5、建立创业教育评价、反馈体系,完善创业教育模式

创业教育的评价、反馈体系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创业教育仅仅依靠在校课堂的教育和基地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完善和提高创业教育的模式及水平。要从评价涉及内容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创业教育效果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加以检验与督促,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模式。首先是对创业教育前期的评价,通过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检验从大一到大四的创业教育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注重创业追踪调查阶段。其次是对毕业后或者未毕业就真正进行创业的学生的追踪调查,通过追踪反馈,对他们进行全方位评估,既能了解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追踪调查,可以在创业实践中弥补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创业教育评价、反馈体系,通过对大一到大四的教育、创业实践的追踪调查,依据整个创业教育周期的信息反馈和实践追踪,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使得创业教育更完善、更系统,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1]黄胜楠.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江苏高教, 2010(2).

[2]房欲飞.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现状与挑战[J].交通高教研究,2004(6).

[3]吴松岭.对当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11).

[4]魏卫东.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3(2).

[5]朱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6]白迎超.大学生创业辅导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3).

[7]吴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研究,2009(5).

[8]苏益南.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1).

(责任编辑:马银华)

G647.38

A

1008—6153(2013)03—0134—03

2013-05-18

英启琛(1986-),男,山东临沂人,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