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路径探索
2013-04-11刘孝容
刘孝容
(重庆图书馆 重庆 400037)
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简称OA期刊,是一种论文经过同行评审的、网络化的免费期刊,全世界的所有读者从此类期刊上获取学术信息将没有价格及权限的限制,编辑评审、出版及资源维护的费用不是由用户,而是由作者本人或其他机构承担。近年来,许多学科的OA期刊数量不断增长,影响力不断提高,对于促进学科资源的共享与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开放获取路径却很少。本文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开放获取路径为研究对象,对如何促进其开放获取的发展进行探讨。
1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现有的开放获取路径
1.1 开放获取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途径
1.1.1 开放式存取目录
开放式存取目录[1](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是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Lund University Libraries)为开放存取期刊开发的一个目录系统。它提供有质量控制的可免费获取的网上电子期刊资源,它的目标是建成一个无学科、无语言限制的综合性的科学期刊系统,方便科研人员使用,并可提升期刊的显示度。该目录收录的均为学术性、研究性期刊,具有免费、全文、高质量的特点。其质量源于所收录的期刊实行同行评审,或者有编辑做质量控制,故而对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是国内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了解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概况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1.1.2 通过中国进出口总公司提供的链接
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开发并提供的国外期刊网络检索系统[2],于2002年底开通运行。目前,该系统共收录了国外1 000多家出版社的18 000多种期刊的目次和文摘数据,并保持时时更新。其中包括7 000多种开放获取期刊供用户免费下载全文。该系统除为用户提供快捷灵活的查询检索功能外,电子全文链接及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功能也为用户迅速获取国外期刊的全文内容提供了便利。通过此链接,我们可以获取国外部分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原文,为我们了解国外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
1.1.3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构建了OA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按学科浏览,可供开放获取的国外图书学情报学期刊一共有93种。该平台是将分散存放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服务器和网站的OA资源,集中到一起,旨在为用户提供OA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服务。目前,该平台收录国外OA期刊的标准为:(1)对于完全OA期刊,一律予以收录。(2)对于延时OA期刊,通常予以收录。(3)对于部分OA期刊,采用一刊一议原则。如果提供免费服务的文章只局限于时事通讯报道等非学术论文,这样的期刊不予以收录。如果每期保持为用户提供数篇(一般在3篇或3篇以上)学术论文的免费服务,这样的期刊通常予以收录。(4)对于需要注册访问的期刊,如果注册是免费的,且注册后可以免费访问全部或部分文章的,这样的期刊通常也予以收录[3]。
1.2 开放获取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途径
1.2.1 中国图情期刊联盟网
中国图情期刊联盟网是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开放获取途径。它是《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在充分进行期刊调研和技术调研的情况下,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未来期刊数字化、集群化发展趋势,经过周密的筹备后开始实施的项目。此平台建设的重要目的是集聚各刊优秀的、专业的出版资源,拓展资源的使用、服务方式,增加资源利用率,为读者、作者、编者和期刊社提供系统、实用的服务。目前,已有33种期刊加盟,读者可以对其中一部分论文开放存取,进行在线检索、查询、下载、打印等[4]。
1.2.2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5]是图书情报期刊中唯一的一份动态类期刊,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创办的内部刊物。它以跟踪业界发展动态、反映图书情报工作最新发展动向为办刊目标,形成了面向决策、面向学术前沿、提供发展动态报道、趋势分析和前沿研究跟踪的报道特色。通过图书情报工作动态提供的链接,能开放获取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等方面的期刊,为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1.2.3 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6]是一个学术性、公益性的文献资源门户网站,所有文献资源仅限个人教学、科研、学习等使用。此平台的众多功能中的两个是提供OA期刊网站链接、获取开放文献。目前该平台已经收录了180种期刊,65万余篇论文,通过此平台可以获取一些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文章。
1.2.4 OA图书馆
OA图书馆[7]目前提供两种内容的搜索,一是OA资源和OA新闻,二是OA内容搜索。OA资源部分主要包括预印本资源、OA期刊库、OA电子课件、OA机构存储库、OA期刊等,关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能搜索到有关信息,并能免费下载搜索到的文章。但是,国内开放获取的期刊中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业期刊很少。
1.3 通过互联网按照主题词查找,然后向文章的作者索要原文
利用搜索引擎查询是较为常见的一种OA资源获取方法,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百度”、“Google”等。但是,利用主题词检索出来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内容,常常都是链接到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链接,我们只能获取到文章的摘要与关键词,这些期刊不是为了促进开放存取,而是为了让人们购买他们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章。当你不愿花钱购买时,就只能和文章的作者联系,获取原文。
2 国内开放获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路径少的原因剖析
2.1 国内期刊开放获取运动发展时间短
乔冬梅[8]对国外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认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其中稳步发展阶段为2004年底至今,主要表现在各种组织将学术交流过程向开放存取的转化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版权得到修正,开发了大量免费期刊出版软件和众多电子文献档案软件,一些基金开始对开放存取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国际组织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学术交流中的差距[9]。开放获取运动起源于国外,真正稳步发展至今也只有几年时间,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还处于正在探索的过程中。而我国的开放获取运动发展得更晚,从2004年起国内学者才开始关注开放获取的问题,在期刊开放获取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是目前我国开放获取运动仍停留在初步发展和稳步发展的过渡阶段。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获取期刊还很少。
2.2 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的发展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发展较慢
开放获取的学科分布不均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的开放获取期刊数量较多,而军事、水产以及轻工业纺织的开放获取期刊较少,自然科学开放获取期刊数量比社会科学学科的数量要多,究其原因,这与学科本身的发展速度有关系。在医学领域,全世界每天都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在研制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如果研制出一种新药,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新的研究成果要至少在3个月以后才能被大众看到。但是,期刊的开放获取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迅速地将新的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使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能快速得到要获取的资源[10]。纵观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科特点,它的最新研究成果,让世人知道的急迫性就要小很多。
3 增加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路径的对策
开放获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对于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中可开放获取的和开放存取期刊目录中收录的期刊数量很少,如何打破僵局,增加开放获取路径,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3.1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开放存取式出版
我国台湾地区《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的开放出版模式,值得借鉴。该刊在质量控制方面,采用同行评审机制,有主编一名,中国大陆地区、欧洲地区、美洲地区各设一名协同编辑,还有一名英文协同主编(因该刊部分文献为英文文献)。设立了编务咨询委员会,除我国台湾地区部分编辑外,还邀请了中国大陆、香港、美国和加拿大的部分人士参与期刊编辑评审,建立了网络投稿暨评审系统。在经费模式方面,同时出版纸质版和电子版,采取开放和商业数据库付费双轨形式。中文文章作者在收到用稿通知时,必须再写出英文摘要才能刊登。如果作者的英文摘要在1 200字与1 500字之间,并且需要再做修订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不提供稿酬。在版权方面,征稿须知中说明著作权属于作者本人,文章一经收录,就意味着作者同意采用开放存取的形式发表,并且能够公开传播,用户可以下载、打印等[11]。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开放存取模式出版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是空白,如果进行尝试,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也增加了开放获取路径。
3.2 建立有影响力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期刊绝大多数都是图书馆、图书馆学(协)会、情报所、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以及部分开设图书情报相关专业的高校院系主办的。建议由第三方或者由这些期刊中较为权威的杂志为主办方,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联盟,建立统一的开放存取平台,规定加入这个联盟的期刊必须将传统的期刊转化为OA期刊,读者通过该联盟建立的平台,开放获取所需文章。
3.3 纸质出版机构探索性地开放部分内容让读者获取
当前,全国有19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能从这些期刊网站上获取论文全文的只有3个,而其余的16种杂志的网站却不能获取到任何一篇纸质版已刊出的论文原文。作为一种探索,纸质出版机构尝试着开放部分已经刊出的论文让读者获取。从图书馆学情报学杂志的官方网站上,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已刊出的文章。这既能促进同行人员的交流,也能增加期刊上论文的被引用率,进而增加开放获取的路径。
4 结束语
OA是学术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范围内及时、迅速、畅通地开展学术交流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图书学情报学开放获取发展时间较短、学科本身影响力小等原因,国内开放获取的路径极其有限,甚至还没有一条严格意义上的开放获取路径。因此,努力研究积极参与到开放获取的潮流中去,有利于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行业的发展壮大。
[1]DOAJ开 放 存 取 期 刊 目 录 [EB/OL].(2010-12-27)[2012-5-25].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news/137145.htm.
[2]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资源部.cnp LINKer(中图链接服务)[EB/OL].(2012-5-18)[2012-5-24].http://lib.stdu.ed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0&Itemid=64.
[3]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Socoalr平台使用须知[EB/OL].[2012-5-24].http://www.socolar.com/js.aspx?#P1.
[4]图情期刊联盟网.关于我们[EB/OL].[2012-11-15].http://www.lisjournal.net/tabid/122/Default.aspx.
[5]图书情报工作动态.图书情报工作动态[EB/OL].(2009-11-3)[2012-11-24].http://odp.nit.net.cn/show/show.php?id=1614.
[6]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关于平台[EB/OL].[2012-11-15].http://www.oaj.cas.cn/cn/first_menu.aspx?parent_id=20110907145348001.
[7]OA 图书馆.搜索帮助[EB/OL].[2012-5-24].http://www.oalib.com/html/help.html#11.
[8]乔冬梅.国外学术交流开放存取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74-78.
[9]任胜利.开放获取(Open Access):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2):151-154.
[10]王菁婷.中国开放获取期刊发展路径探讨[D].导师:潘云涛.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26-27.
[11]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征稿须知[EB/OL].[2012-11-15].http://joemls.dils.tku.edu.tw/know.php?lang=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