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

2013-04-11赵敬敬周学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11期
关键词:馆藏应用型图书

赵敬敬,周学文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00)

1 应用型人才概述

应用型人才是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一线生产、设计、施工与组织管理工作的人才,与学术性人才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注重学科前沿理论的开发能力,它更强调成熟理论技术的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是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人才,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2 应用型高校馆藏建设要求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校可以分为三大类: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融知识的传授、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一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岗位操作技能与实务经验)、沟通能力(理解、表达与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理论应用)的锻炼和培养。其人才的特点为基础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2]。应用型高校设有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大课程平台,每一平台由若干理论与实践课程模块组成,因此,馆藏资源建设应以此为标准,提高馆藏资源采购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优化馆藏结构,完备专业基础用书,适当的专业方向用书,加大科普类、跨学科、跨专业等综合类图书的购置。

3 应用型高校馆藏建设存在问题

3.1 馆藏政策缺失,未形成系统化原则与标准

馆藏发展政策是指图书馆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做出选择和保存决策的指南,是图书馆规划馆藏发展,合理安排购书经费的基本依据[3]。它确定了图书馆的目标任务与服务对象、馆藏范围、文献采选的标准与途径、经费的来源与分配、馆藏评鉴、盘点与维护等内容的原则与标准。我国图书馆很少制定和研究馆藏发展政策[4],文献资源的挑选和购置标准模糊,文献资源的评估主要看具体数量,远未深入到质量的层面,馆藏质量缺少具体的标准,也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馆藏资源建设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难以保障。

3.2 馆藏结构不合理,无法适应读者需求

馆藏结构,是指图书馆藏书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组织形式。它反映着不同文献类型、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收藏水平、不同语言文字、不同载体形式的藏书在藏书体系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结合的方式及其在藏书体系中占有的比例[5]。馆藏结构的合理建立依赖于馆藏已有内容的准确分析与评价、外部资源的正确选取以及对服务群体的文献需求的真正了解。在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主要问题是适用性。目前图书馆文献购置依然以采访部门为主,为了增加适用性,也要求高校教师参与图书采购。图书馆通过网站设置图书推荐、向教师发放新书书目、教师到书展会场现采等方式实现教师对图书采购的参与,表达了教师用书的一些意愿。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难以保证图书推荐效果。

3.3 多种资源的整合不足,存在资源的重复现象

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献资源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在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不仅是实体文献还包括虚拟文献。当前个体馆内部虚拟与现实馆藏、纸质与数字文献间的关系交叉严重,不同资源的购置与使用分开管理,影响了多种资源的整合。同时对于网络数字资源的潜在风险,虚拟与实体馆藏文献的关系、不同载体的作用和任务的协调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4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措施

4.1 制定合理的馆藏建设标准与原则

4.1.1 馆藏原则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应与教学目标一致,确立馆藏发展的方向、范围与深度,合理分配图书经费,订立馆藏征集、选择与淘汰的原则与步骤,安排好资源的购置、分配与排架等一系列业务工作的开展。我馆为了深入了解学校专业设置状况,以及专业培养的具体要求,主动搜集教学相关的信息,并专门研究了校区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汇编》,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立进行认真分析,为馆藏建设提供参照。

4.1.2 实现馆藏内容系统化

系统性是指馆藏建设要有全局意识,把文献资源建设作为一个整体,使各部分知识载体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实现整体的特定功能。我们还要从资源本身特点及师生需求角度两方面考虑,形成完整的建设思路,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包括学科结构、文种结构、载体结构、时间结构、类型结构等,既保障当前的文献需求,又能保障文献资源的学术性和系统性,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最优效益。

4.1.3 明确馆藏建设服务群体

高校图书馆主要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馆藏建设需要对文献的内容、形式、文种进行综合的评价,选取适宜读者群体使用的有助于学生发展与完成学业,有助于提升个体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文献资源。目前,馆藏建设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为保障文献质量,一再追求高精深专业文献的购置。比如我馆计算机类杂志,很多是涉及专业技术开发的,层次高,价格贵,使用的人群很少,因此,消减购置数量与比例成为必然。其二是过分迎合读者需求,大量采购畅销书,导致图书短命现象的出现。例如很多人文社科类文献,内容低俗,但是非常畅销,受到读者热捧,这类书的购置应当谨慎。

4.2 准确的资源分析与评价

4.2.1 整合内部资源,优化馆藏结构

内部馆藏是馆藏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应当通过不定期地对现有馆藏的数量、质量、利用率等情况进行统计,了解馆藏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现有馆藏的优势,弥补馆藏的薄弱环节,深化我们的服务。在文献专业与非专业的比例上,高校图书馆专业文献应占到70~75%,非专业占20~25%,才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并保障师生员工德智体美以及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6]。在文献的利用时间上,文献半衰期理论揭示出,文献的使用价值会因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为保障图书的正常需求,避免图书压架现象的出现,我馆图书的查重与采购工作实行不同专业分开统计的方式,例如更新换代比较快的计算机应用类图书,以三年内为标准进行统计,其他科技类图书五年,而对于地矿类图书,由于出版频率较小,专业基础类图书较多,一般为10年。

4.2.2 精选外部资源,丰富馆藏内容

外部资源的正确选择是馆藏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扩大对外部资源的筛选能力,形成多样化的文献筛选途径及方式方法。伴随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图书品种极为丰富,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达到35万余种,同时由于学术评审制度的不完善,专业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资源采集的难度,造成图书误采、漏采等现象。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专业类图书尽量选择有专业优势的出版社,比如:煤炭出版社、建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以保障专业图书的质量。

4.2.3 加强联合与共享,促进数字网络资源的建设

数字资源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文献信息内容,电子文献数据库使用权的购买与链接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为教学与科学研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菲的价格也为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单靠个别馆的资金投入,很难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知识信息的共建与共享成为必然,高校可以通过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高校之间的有效合作,获取更多的电子文献信息。

4.3 广泛地调研

教师是教学科研的主体力量,也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群体,如何让教师参与到馆藏建设中来,让使用者成为建设者,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图书馆进行了新的尝试。

4.3.1 方案提出

2009年,我校区提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与方向。教学目标与课程的设置都进行了大的调整,图书馆也不断改进服务充实相关的图书。为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要求教师参与图书的采购,增加图书的适用性。图书馆通过网站设置图书推荐、向教师发放新书书目、教师到书展会场现采等方式向教师征集书目。但是馆藏效果并不理想,在每年的师生座谈会上,师生反应最多的还是找不到需要的书,与此同时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并不高,新书的闲置也很普遍,而每年经费并不少于兄弟院校,应当能够满足师生的基本需求。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以往的图书荐购存在几个问题:①书商提供的书目信息不详细,通过书目根本无法了解到图书的真正内容以及质量,即使教师,也是一种盲目的选择状态。②参与选书的多为教师代表,既不了解其它专业的图书,也不能代表多数教师的需求。③推荐程序繁琐,要求读者提供图书相关信息过多,成为教师的额外负担。④反馈不及时,图书从推荐到采购入库周期过长,严重影响了图书的时效性。

在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发现,经常有学生借同一种书,这些书多数是由教师所推荐。由此我们考虑,应当向一线教师直接征集这部分书目,即他们向学生推荐使用的、他们自身教学参考与科学研究方面的用书。因为他们是文献的主要使用者,或者说是最了解文献需求状况的群体。

4.3.2 实施方式与过程

广泛的宣传,精心准备。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广泛的认可与支持,首先赢得馆内工作人员及领导的重视,得到工作人员的配合;在学校层面,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并使之在校区教学会议上给予宣传;在教师层面,需要依靠各系教学主任的发动与布置,因此,向他们详细陈述推荐工作的意义,以获得他们的认可。在推荐形式上,为了迎合教师的不同习惯,同时采用传统的纸质与电子两种形式。并精心设计了推荐表格,表格的背面是推荐的倡议书和填写说明,设置了回收时限。

降低门槛,方便推荐。为了节约教师的推荐时间,丰富推荐内容,我们降低了图书推荐的要求。①不限制图书的出版年代、图书的范围,这些书可以是教师教学需要的图书、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图书、学生学习需要的图书、学生教学实践所需要的图书,以及可以开拓学生视野的有教育意义的人文科普类图书,原则是推荐有价值的图书。②不要求推荐信息的完整性,不管是ISBN号还是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出版年代,知道多少填多少。不全的信息,图书馆自行补齐。

实施采购,及时反馈。图书推荐目录经过整理后,进行查重,结果反馈给各个院系,其余配齐相关数据,交与馆配商进行采购,采购后通过院系直接将图书的到馆情况反馈给教师。

4.3.3 结果统计与效果评价

笔者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12份,占总数的70.7%,推荐书目共656种,其中馆内已有图书62种,专业相关图书占90%以上。工科类专业(地矿类、建筑类、机械类)等推荐上来的图书,多数为专业基础用书,如:实用手册、工程设计规范及标准、数据分析、理论应用实例等等。在社会科学方面,除了一部分教学辅导书以外,还有许多专业的经典名著,例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著。针对某些专业图书选取,个别老师推荐了某些出版社。图书出版年代较分散,在一年之内的有20%左右,多数为信息技术类图书,多数图书为5年之内出版的,个别图书达到10年左右。

这种图书推荐方法的运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推荐的图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专业图书的重点集中于理论的应用方面,及时补充了专业基础类馆藏的不足,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与校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符合。有利于图书馆馆员对当前资源的需求的了解,为实现馆藏信息系统化提供帮助。从结果中还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例如:教师的用书习惯与范围、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科研的方向、教师教学的一些特点,同时增加了对出版社及各专业权威的了解与关注。

4.3.4 存在的问题分析

推荐图书年代有一定的滞后性,多数为往年出版的图书。因为是教师用后推荐,因此,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当然图书质量与实用性较强,时间的滞后也反映某些问题,即个别老师知识信息落后,自身知识信息素质需要及时的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学需要。

表格的回收率并不太高。以往开展的各项推荐活动的形式化,部分损伤了教师的积极性。这也提醒我们,一种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图书馆真正把具体工作做好,同时及时有效地反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持续开展。

图书的购置速度不快。由于进货途径以及图书出版年代问题,书商的购置与加工速度较慢,使图书从推荐到使用的时间周期过长,影响了推荐工作的紧凑性,变相降低了教师对这项工作的期望值。而通过当当网等大型图书网站获取图书,有时更为迅速和方便,因此,拓宽进书渠道,申请特殊经费也是较好的选择。

4.4 建立合理的馆藏布局

藏书布局是藏书组织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藏书布局能够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对于利用率较高的图书设立专门阅览室是很好的方式,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热度持续不退,这些图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时效性较强,通过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可以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参考资料。对于教师推荐用书,尤其是专业用书,我们准备给予特殊标记,仍然放在原有的图书大类中,便于读者查找、参照、对比与利用。

5 结语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因此,馆藏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确立自身的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适合的服务才是有效的和科学的。同时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良好的意愿,还应当有落到实处的服务和更加灵活的服务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1] 应用型人才.百度百科[EB/OL].(2013-04-24)http://baike.baidu.com/view/613621.htm.

[2] 胡璋剑著.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肖希明,袁琳.中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肖希明,仇晓惠.新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六十年[J].图书馆杂志,2009(7).

[5] 王丽娟.基于馆藏结构和文献利用率统计分析的馆藏质量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12(1).

[6] 唐文惠,潘彤声著.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价[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

[7] 王春生.读者主导式采购——案例、争论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1(6).

[8] 张新兴,肖希明.台湾地区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馆藏应用型图书
馆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图书推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