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对策

2013-04-11赵伟韬

关键词:农林院校艺术

苏 畅,赵伟韬,侯 阳

(沈阳农业大学 林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艺术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全面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能使人精神上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一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从艺术教育在农林院校推广开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实施院校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也成为了完成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由于工业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使得我国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自然经济体系被打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由原来的“天人合一”变为了改造与被改造的对立关系,导致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周边绿化及生态环境对于人类自身的重要性,而且,从农耕文明下走出来的中国人对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有着一种天然的向往,因此,以“绿色”为主题的各种城市改造成为了今天环境建设的主题。

我国的高等农林教育起源于19世纪初,自开展以来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在艺术修养方面始终未能达到一个标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熟虑。首先值得思考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林院校所招学生基本都是农村或是偏远地区的孩子,这些学生从小就缺乏艺术教育的培养,家长老师都不会重视这些,更谈不上艺术教育的系统培训。其次,许多农林院校在艺术课程的安排上过于随意,缺乏科学性,并没有重视艺术教育的培养。最后,一些农林院校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因没设有公共课艺术教师的职称评定系统,还存在教师流失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农林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农村院校的艺术教育。

一、修订培养方案,加大人文课程的分量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艺术教育,能让这些艺术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稳定的气质和修养。这就需要从培养方案上着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教育精神。从目前农林院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基本上是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进行培养,而人文类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几乎没有涉及或比例很小,只是在公共选修课中才有所体现。而艺术类选修课也大多是一些音乐、美术、摄影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很少涉及到艺术学、美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笔者采用问卷形式对365名农林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情况看,80.5%的学生对现行的艺术教育培养形式表示不理想,10.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9.1%的学生认为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对于艺术的概念,365名学生没有一人能完整回答出来,90.7%的学生认为艺术就是单纯的音乐、舞蹈和电影,88.0%的学生认为艺术就是一种兴趣和娱乐,没什么需要学习的,93.6%的学生反映,从小到大并没有受到系统的艺术教育培养。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学生们需要艺术教育,甚至渴望艺术教育,调查中同时了解到,有45.8%的学生表示希望能从每天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乐趣,有41.2%的学生表示希望能用一种有效的途径表达自己内心美的感受,有55.2%的学生表示希望教师在授课中能理论结合艺术的宣传,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可以看出,学生们并不是不需要艺术教育,而是在教育的手段、内容和方法上应该有所改进。所以,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加大人文艺术类课程的比重,甚至是把一些艺术类课程修订为必修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迫在眉睫的。

二、端正好学生心态,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当代大学生对艺术教育比较轻视的深层原因,可能会发现,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科学不仅驱逐了愚昧和野蛮,还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科学在反抗宗教与专制的霸权中,也树立起了自身的霸权,一时间,现代人把科学当做衡量一切是否正确的标准,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下,科学成了“真理”“客观”“正确”的代名词。科学的重要特征就是注重严密的推理、注重实效、注重客观,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高强度的竞争与冷酷无情急功近利,以及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和主体精神被物化的后果,而艺术教育也逐渐从过去注重艺术精神的培养变为了实用与商品。在调查中还发现,虽然有60.4%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力度,但也有超过46%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缺乏积极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是由于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的艺术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参加艺术教育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所以,不如把时间用在学习英语和文化课上,提高学习成绩。第二,许多农村来的学生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会低人一等,调查中显示,有70.1%的学生认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对于艺术修养的忽视。农林院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认识不到艺术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那是“有钱人”的专利,把对艺术的追求当作“不务正业”。第三,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学生不得不放弃艺术爱好。在调查中了解到,不愿意参加艺术教育的学生中,有66.2%的学生表示没有时间,原因是要学习一些将来对就业有用的课程,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或者准备考研等。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农林院校应该正确引导,首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是生命的需要,通过艺术教育,能“享受辽阔空间和漫长时间的浇灌,能感受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同时也认识到现代林业发展趋势是向着自然、人文、科学方向所迈进,当前我们所看到的“城市森林”“湖畔花园”“开心庄园”不仅是房地产开发商吸引业主的重要手段,也表达了现代农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迈进。我们只有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其次,农林院校应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艺术教育中去。最后,农林院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艺术讲座、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对于那些能够积极参加艺术教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方面的奖励,同时,减少学生因为艺术教育而额外支付的经济负担。这样,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直接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对生动具体的色彩和形体以及空间的认知,为自己创造一个无限的浪漫空间。

三、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与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改进,一直是高校教改中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认知的过程,而且更是学生的个体生命得以丰富与发展的过程。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传媒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高校都在推行利用传媒进行教学。媒介及其技术的进步,也为农林院校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知识去学习,所以,传媒教育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普及这种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合理利用高科技产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传媒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有69.4%的学生认为最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采取传统讲授法的同时,用多媒体适当辅助;有30%以上的同学反对整节课都看着多媒体课件上课。另外,还有32.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比较差。这与我们通常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别。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喜欢多媒体教学的学生认为,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时间,但很多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内容,而很少进行讲解。这就告诉我们,虽然可以借助网络传播呈现出资源海量化、信息多媒体化的特征,利用新媒介的传播授课,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更多更全面地去了解各国的农业文化,但在教学中一定要运用适当,切不可过分依赖传媒,因为网络信息精华与糟粕并存,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引导,适当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作为辅助手段,目的是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加强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品位。

教育是一种手段,艺术教育不应该脱离专业性的理论教学,要结合实践进行,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性的艺术作品。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摄影、绘画或电脑设计来展现他们对专业知识中美的认识,发掘专业中美的因素,把内心所感受到的美传达出去。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举办一些艺术类的展览,让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不再排斥农林院校,扭转他们对农林院校的错误认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林专业人才,而且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工作。因此,这一点在对农林院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培养中是必不可少的。

四、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力量

农林院校由于专业性质所决定,虽然优秀的专业教师比比皆是,但优秀的人文艺术类教师却不多见,在个别院校,甚至成了“稀有物种”,直接导致艺术教育质量不高。从调查中了解到,大约有65.6%的学生对艺术教育教师有不同程度不满意的反应,有20.7%甚至表示非常不满意。可以看出,农林院校在抓实践的同时,加强师资力量也是当务之急。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实施艺术教育的教师需要有较深厚的艺术基础,善于沟通,更善于结合专业,把艺术教育很好地融入进去,让这些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接受到正规的艺术教育培训。有85.9%的学生表示,如果艺术类课程讲得好、能学到知识,他们肯定作为选修的对象。另有44.6%的学生对其中的部分艺术类课程表示满意,并表示会继续选修类似课程。除此之外,艺术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要严格把关,争取聘用那些能告诉学生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并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思想,思考人生的意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优秀教师,并为他们设置职称评定系统。这样,才能全面加强农林院校的师资力量。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艺术修养早已不仅仅是专业艺术工作者所拥有的特权,而是每一个当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除了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艺术修养。加强农林院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农林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农林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已经受到全社会以及各高校普遍重视,深入开展农林院校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农林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系统的工程。与综合型大学相比,农林院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艺术氛围还存在很大差距,学生本身的艺术修养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自身素质进行培养,这样才能推动农林院校艺术教育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1]黎瑛,万文斌.构建农林院校艺术教育体系全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3(11):2-5.

[2]王立君.试论园林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1999(2):37-38.

[3]杨健.对农林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5):50-52.

[4]黄核成,余剑耀.农林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措施[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7(9):310-312.

猜你喜欢

农林院校艺术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纸的艺术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