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辽宁的实践

2013-04-11房广顺

关键词:辽宁价值观精神

房广顺,马 强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从本质上讲,所谓精神是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既源于实践又相对独立于实践并对实践起着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作用突出地体现在人在意识的指导下变革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之中。精神的作用在于凝聚力量、指导实践、开拓创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能将其成员团结凝聚起来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想象的,也是绝对不会成功的。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全民族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要实现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辽宁精神做为四千三百万辽宁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一、辽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24个字是中国共产党从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部署开始,在尊重历史,总结经验,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总结与凝炼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层次清晰。

辽宁精神是为四千三百万辽宁人所共有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是基于辽宁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成就挫折、现实定位等概括与凝练出来的,充分体现了辽宁人民创新图强的价值追求、奉献包容的精神风貌、踏实肯干的行为准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辽宁的具体化,辽宁精神既体现了辽宁特色,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密对接,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辽宁精神所蕴含的创新图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相一致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维度勾画了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富强即经济上的昌盛与持久发展,民主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文明就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谐则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价值追求。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对核心价值观的其他层面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辽宁精神内在蕴含着创新与图强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在经济上体现为创新发展理念,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实现更好更快的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辽宁人民;在政治上体现为创新工作思路,广集民智,让广大人民更多地参与到家乡建设与管理之中,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文化上立足省情繁荣文化事业,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在社会管理层面要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构建和谐辽宁、平安辽宁,为人们提供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

(二)辽宁精神所蕴含的奉献包容的精神风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属性相一致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共同构成了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建设层面的价值追求。自由指人自由地生存、发展与思考,真正的全面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也必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属性与价值追求。平等意味着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与规则平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意指公平和正义,公正以自由和平等的获得为前提;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要求一切活动都依法定权限与程序进行。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属性。

辽宁精神蕴含着奉献与包容的精神特质。人们的奉献精神是出于一种内在的原动力,人们将奉献视为实现自身自由与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同时,在自身的奉献过程中实现社会的自由、进步与发展。天辽地宁,有容乃大,广袤的土地同样也孕育了辽宁人的包容精神。这种包容精神体现着对人人平等的社会基本价值的追求,也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同时,包容并不意味不讲原则,并不意味纵容,包容精神必须与法治精神相互依存,因为包容只有在法治框架下才能够成为普遍遵行的社会关系基本价值追求与取向,离开法治谈包容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

(三)辽宁精神所蕴含的踏实诚信的行为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相一致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面,即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历次英勇抗争中得以充分展现,在当代中国则主要体现为热爱社会主义国家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敬业与诚信原则历来为中华民族所珍视与推崇,正所谓人无信不立,术业有专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敬业与诚信上升到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规范的高度,敬业、诚信的模范人物大量涌现。友善更加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黑土地和关东风所造就的踏实诚信的精神特质是辽宁精神所蕴含的宝贵道德财富,也是辽宁人为人处事所一贯遵循的基本准则。踏实是对辽宁人品质最朴素同时也是最凝练的概括,踏实意味着以最朴素但同时也是最真挚的情感去对待身边的一切。对待国家,这种朴素与真挚的情感就体现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辽宁这片热土从历史到现实都不乏爱国的群体;对待他人,这种朴素与真挚的情感就体现为对他人的关爱与友善;对待事业,则体现为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敬业精神。诚信作为辽宁精神的又一组成要素与踏实是相辅相成的,爱国是对国家的诚信,友善是对他人的诚信,敬业是对事业的诚信。踏实是诚信的前提、诚信是踏实在多方面的展现。

二、辽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辽宁的具体实践

辽宁精神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而且是在充分挖掘辽宁的历史积淀特别是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与提炼出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辽宁特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辽宁的具体实践与展现。

(一)辽宁人民所具有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辽宁精神宝贵的财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滔滔辽河水,滋润了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一代代辽宁人。辽宁人虽生性豪爽、刚毅但却不崇尚武力而爱好和平,虽质朴、踏实但绝不逆来顺受,屈从武力。辽宁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斗争宏伟篇章中的重要章节,1840年以来的中华民族的斗争史,包含着辽宁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指引下的斗争史。九·一八事变之后,英勇的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并迎来了最终的胜利;面对独裁与反动的蒋家王朝,辽宁人民也没有逆来顺受,而是继续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积极参加到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在辽沈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嘹亮号角;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朝鲜战争的阴云又使辽宁首当其冲,这一次辽宁人民依旧没有退缩,依旧秉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投身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之中。战争与危难从来没有吓倒辽宁人民,在抵御入侵与反抗强权的斗争实践中,辽宁人民不断继承与发扬爱国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辽宁精神在实践中表现为肯干、实干、苦干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辽宁作为人口迁移与汇集之地,肥沃的土地吸引着一批批的闯关东者,闯关东一代通过自己艰辛的奋斗与踏踏实实的劳动,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开创了辽宁大地的新面貌,推动了近代辽宁乃至东北地域的早期开发,这是辽宁精神中肯干、实干与苦干精神的最初体现。

解放战争时期,辽宁作为辽沈战役的主战场,揭开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序曲,吹响了向全国进军的响亮号角,成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翻身做主的广大辽宁人民,积极投入到支援解放战争的伟大行动中。一方面,加紧生产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粮食与武器弹药。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最为伟大的是,刚刚翻身获得解放的人民大众,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支援前线的随军队伍之中,将支援前线的小车从东北一直推到海南。

建国以后,国家将辽宁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投放了许多重大的建设项目。在那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年代,辽宁人民正是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发扬肯干、实干与苦干的伟大精神,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迅速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工业体系,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的记录,并因此赢得了“共和国长子”的赞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辽宁一度陷入困境,往日机器轰鸣的厂房变得寂静无声,原本引以为傲的家底却成了背负在身的沉重包袱。然而,辽宁人依旧没有悲观失望,没有气馁彷徨,在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支持下,辽宁人民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无怨无悔,埋头苦干,在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之后,逐步走出阴影,重拾信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重新谱写了老工业基地的新的辉煌。

(三)辽宁精神是对几代辽宁人的实践凝练与升华获得的精华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源自伟大的实践。辽宁精神作为辽宁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与道德规范,作为辽宁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与行为准则,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也不是脱离了群众实践的主观的虚幻。恰恰相反,辽宁精神是在一代又一代辽宁人的实践中逐渐积淀起来的,通过一代又一代辽宁人的实践传承下来的,它既体现了每个时代的特质与人们实践的现实,又超越着具体的时空界限,是对每一代辽宁人实践中的共同的精神内核的凝练与升华。同时,辽宁精神作为辽宁人共同的精神图腾,又指引着每一代人的实践,其伟大力量突出地显示在每一时代的先进典型人物身上。

20世纪50年代,孟泰捡拾废墟中有用的零部件形成了“孟泰仓库”,带领工友技术革新与攻关填补国内冶金工业空白,冒生命危险保护工厂安全。孟泰精神就是那一代人心中的辽宁精神,体现了“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20世纪60年代,雷锋的事迹广为传颂,雷锋在短暂的生命里并没有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然而他贵在将一件件小事坚持到底,把助人为乐当做一件快乐和高尚的事。雷锋精神流传至今魅力不减,说明雷锋精神作为辽宁精神的象征之一因其体现了“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持久的影响力。从那时起,辽宁大地上就不断涌现辽宁精神的典型代表,从雷锋到当代雷锋郭明义,从方永刚到罗阳,无数辽宁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共同刻画出辽宁精神的图谱,而辽宁精神也正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典型人物不断地积淀、凝练与升华,最终化为辽宁人民共同的精神指针与价值追求。

三、辽宁精神是实现“辽宁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梦,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全体辽宁人民共同的梦。梦想不能停留于空想,梦想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这个过程离不开精神对实践的指引。辽宁梦的实现也离不开辽宁精神的指引,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与不断加强对辽宁精神的培养、弘扬与实践。

(一)辽宁梦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辽宁特色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没有对梦想的渴望,就是一个没有生机与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华民族正是在对梦想的追逐中实现自身的延续、发展与辉煌。站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中国速度与中国奇迹为世界所称道。对于中国的未来,中国人民依旧满怀梦想与憧憬.习近平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2]。

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宏伟目标,吹响了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集结号。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就是广大辽宁人民共同的梦想,就是辽宁梦。这个梦想所要达成的目标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又符合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步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国家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总体战略布局,又顺应广大辽宁人民对家乡发展的要求;既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重视人民的收入、文化生活与政治权利。因此,可以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辽宁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本质是一致的,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辽宁建设的现实情况与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中国梦在辽宁的具体体现,带有鲜明的辽宁特色。

(二)辽宁梦的实现离不开辽宁精神的指引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四千三百万辽宁人民的共同梦想与共同追求,为我们描绘了美好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然而,美好蓝图的实现过程却不一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皆遂人愿,在实现辽宁梦的道路上会有各种难题需要破解、各种障碍需要跨越。要破解发展难题,跨越发展障碍,我们一方面要借助于已有的资金、技术与物质基础,充分发挥物的效用。另一方面,更要依靠正确的意识与精神的指引,因为人的实践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现辽宁梦的伟大实践同样也离不开辽宁精神,唯有在中国共产党正确与坚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辽宁精神的指引作用,才能鼓舞起广大辽宁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斗志,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形成最大的合力推动辽宁梦的实现,才能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找到指路明灯而不致迷失方向。

(三)实现辽宁梦呼唤辽宁精神的培育、弘扬与实践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既是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的宏伟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全体辽宁人民共同期盼的目标,是每个辽宁人的梦。只有每个辽宁人都秉承辽宁精神,并以其为指导才能真正投入到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伟大实践当中,将辽宁精神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育、弘扬与实践辽宁精神就显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悉心保护培育辽宁精神。辽宁精神传递了几代辽宁人身上共有的宝贵精神品质与道德准则,凝结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优良精神传统。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具有自我传递与延续的功能,但同时其存在与发展也必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转型时期,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相互交锋与碰撞,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一定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待辽宁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悉心培育,而不能任由其受各种消极懈怠思潮的冲击,不能听任对传统精神的所谓“解构”“恶搞”,维护辽宁精神的纯洁性与健康发展。

其次,要大力宣传弘扬辽宁精神。伟大的精神只有为群众所理解、接受与掌握,并在先进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转化为变革与实践的现实力量。在实现辽宁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辽宁精神的指引作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辽宁精神要为群众所知、为群众所敬。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宣传弘扬辽宁精神,辽宁精神群众性讨论活动之所以影响深远,引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关注与积极参与,就在于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加深了广大干部群众对辽宁精神的了解与认同,只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知晓与认可的辽宁精神才是真正的辽宁精神。除了开展群众性讨论以外,还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郭明义、方永刚、罗阳等践行辽宁精神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于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学生则要以他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辽宁精神的宣传教育,使辽宁精神为年轻一代所接受与认同并深植于心,这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影响深远的重要任务。

再次,要努力践行辽宁精神。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固然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的物质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本身可以不借助任何媒介直接转化为现实的力量。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唯有经过人的实践活动,辽宁精神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只有经由人民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实现辽宁梦的现实力量,也就是说落实辽宁精神重在实践。辽宁精神的实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化于每个个体的实际行动之中,无数个体在辽宁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辽宁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无数的单个的力量共同构成了实现辽宁梦的伟大的合力。辽宁精神是在以往实践基础上凝结与提炼出来的结晶,是在一代代辽宁人的实践中发展并完善起来的,可以说辽宁精神从一开始就不是与实践完全分离的东西,相反恰恰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完善和实现升华的。我们今天要实现辽宁梦的伟大目标,离不开辽宁精神指导下的实践,同时在实现辽宁梦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辽宁精神,辽宁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保持其活力,展现其魅力,形成其凝聚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31-32.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猜你喜欢

辽宁价值观精神
我的价值观
辽宁之光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辽宁舰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