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建设科学化是巩固我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新要求
2013-04-11唐华生
唐华生
(四川文理学院 高教研究所,四川 达州 635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14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在大会上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旨报告(以下简称“十八大报吿”)。在报告的第12部分,再次重申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并就党的建设目标、总体布局和具体工作思路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建设的理论。
何谓“科学化”?科学化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性、验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格局。目前我国现存的八个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参政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同样也面临着加强建设、提升形象、发挥作用、增强凝聚力的问题。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就是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最新成果,学习和借鉴执政党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参政党的理论、思想、队伍、作风、制度、文化等建设,并系统地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进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参政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参政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参政党的建设。这标志着参政党对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的认识已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参政党的內涵和基本特征
参政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概念,其基本内涵形成于建国之初,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新的发展。
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我国民主党派的进步和变化,根据国内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邓小平的论述,既肯定了民主党派的历史性进步,纠正了过去在“左”的影响下把民主党派当作资产阶级政党的偏见,又指出民主党派仍然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强调其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这是对民主党派政治联盟性质的界定。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以下简称“1989年《意见》”),首次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参政党地位。2005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以下简称“2005年《意见》”),完善了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这是对我国民主党派性质特征和组织构成的全面、准确地概括和表述。
对于“参政党”的理解,学术界有一定分歧。徐育苗先生认为,参政党就是参与执政活动的政党;房广顺先生认为,应把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提法改为我国各社会主义政党;等等。笔者认为,“参政党是指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的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的一个全新政党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特有的一些政党的称谓”,[2]这个解释较为准确、全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中国的参政党特指当今我国政治生活中的8个民主党派,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简称“九三”)和台湾民主同盟(简称“台盟”)。
我国的参政党既不同于西方的在野党,也不同于西方联合执政的政党,其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1)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通力合作;(2)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各民主党派享有在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3)进歩性与广泛性相统一;(4)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斗”。[3]
二、新时期参政党面临的机遇和考验
2005年《意见》的颁发,完善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丰富了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内涵,体现了民主党派在进步性基础上广泛的包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参政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极其严峻的考验。
(一)新时期参政党面临的机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各政党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共已成为拥有近826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截止2011年底);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总人数也已达近90万人(截止2012年底统计),较之1979年全国民主党派约6万人的规模,增长了14倍。其中,民革10.2万;民盟22.4万;民建13万;民进12.8万;农工党12.5万;致公党约4万;九三12.5万;台盟0.21万。这说明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执政党的指导和帮助下,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和空前的,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看,我国的各民主党派由联系两部分人士的政治联盟扩大为联系三部分人士的政治联盟。即从联系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发展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这为参政党的组织发展和作用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从国家政治生活的地位看,我国的各民主党派由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封闭的政治联盟组织,发展成为参与我国的全面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与中国共产党一起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参政党性质得到进一步明确,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这有利于参政党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充分发挥其政治作用。
3.从参政党成员的结构和范围看,其成员分布行业领域和组织数量已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民主党派组织得到了较大发展,组织发展对象由两部分人扩大到三部分。随着新成员的大量加入,成员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大批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优秀成员先后走上民主党派各级领导岗位,承担起新时期民主党派的领导责任,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民主党派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使民主党派的领导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与中共的多党合作关系格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民主党派的组织机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成员分布地区广,基层组织数量增加,成员行业分布趋向多个方向,工作领域逐步扩大,部分新社会阶层的代表人士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海外学业有成的留学归国人员加入了民主党派的新局面。随着中共统战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一批民主党派成员还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业务部门担任实职领导,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建功立业,认真履行为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忠实诺言。
(二)新时期参政党面临的考验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已不同于建国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民主党派,其性质、地位和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经历长期革命、建设和参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已经从过去具有进步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阶级联盟,转变为现在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已经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患难与共,致力于争取创建新中国、争取人民民主、实现民族独立的政治联盟,转变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正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参政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考验。
1.经受利益格局调整的考验。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当其向纵深发展阶段,将难免会触动一部分人群的既得利益,影响和涉及部分利益分享者、占有者的要求。在这种利益格局调整中,民主党派成员是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还是争利益、看待遇,或者因利益受损而对改革开放持不正确看法甚至怀疑、否定态度,这无疑是对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尤其是民主党派各级干部的严峻考验。
2.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难免会对一部分群众带来影响,包括对一些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生活和各种人际关系产生负面效应。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滥用权力、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物价虚高、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如何保持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切实維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坚定支持执政党的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也是民主党派成员面临的严峻考验。同时,一些担任实职的民主党派干部也面临着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必须随时保持自我警醒。
3.经受社会变革观念的考验。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观念的改革。一切旧的观念,如闭关自守、因循守旧的观念,平均主义、安于现状的观念,固步自封、瞻前顾后的观念等,均要统统抛弃;一切新的观念,如市场竞争、时间效率的观念,民主法制、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快发展、敢为人先的观念,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观念等,都将进一步深入人心。因此,各民主党派在党派工作实践中,必须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创出新方法,进入新境界。
4.经受西方没落思想侵蚀的考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不断引进,西方的思想文化特别是一些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也不可避免地带了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既打开门窗,又消灭蚊蝇”。对于民主党派来说,既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优秀管理经验,又要注意辨别和抵制西方议会制民主和多党制的影响,经受住多元价值的考验;既要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中传承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又要防止西方不良文化的不断渗透和侵蚀;既要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政治制度模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我国特色政党关系格局对加强参政党建设的新要求
支持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各民主党派成员的修养和水平,增强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我国新型政党关系的重要举措。要把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专长,就要求中共各级组织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准确把握民主党派成员的需求特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修养和政治觉悟。
(一)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
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各民主党派一是要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4]推动科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促进各民主党派保持政治活力的基本前提。参政党只有深刻领悟科学理论,全面落实科学制度,不断探索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推进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参政议政工作和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统一”的基本原则,全面实施参政党建设科学化系统工程。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与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5]“三个统一”的基本原则,对新时期参政党继续履行参政议政、服务社会职能,全面实施自身建设科学化系统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始终坚持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才能有效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只有实现社会进步与国家稳定的统一,才能减少社会内耗,构建安定团结局面,从而为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实现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才能体现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合作型政党关系和中华民族合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才能造就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环境,从而形成社会主义中国活力迸发、生机竟显的大好政治局面。
(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而不是西方政党制度中的“在野党”、“反对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是各民主党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自觉选择,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前提条件,是民主党派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意识,自觉接受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各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键。[6]奋战在各条战线的民主党派成员,尤其要强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意识,做到不论是在本职工作中,还是在建言献策、民主监督中,都要着眼于有利于加强、改善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维护所在单位中共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在参政党的建设中,继续发扬“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并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做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勇于创新,争取在2020年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发展的新成员较多,尽管大多数人文化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政治参与要求强烈,但他们中有些人对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不太了解,是抱着各种意愿和想法加入民主党派的。因此,各民主党派成员特别是新成员必须学习了解本党派的创建宗旨、发展历程、实现目标和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光荣历史,学习执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方针政策,继承老一辈民主党派代表人物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光荣传统,端正加入民主党派的动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摒弃私心杂念,明确人生目标,扩大政治视野,干好本职工作,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为建设“美丽中国”献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光彩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点,提高参政党意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格局。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其基本职能。虽然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其单位内部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参政议政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并没有参政党的职能。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参政党职能发挥是通过民主管理和监督来实现的。民主党派在所在单位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是通过民主党派的组织行为所产生的政治层次较高、体现民意较广的管理和监督形式,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所在单位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与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包括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7]
[1]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政协,2004(8):37-39.
[2]孙瑞华.中国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4.
[3]胡月英.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17-18.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2-11-18(01).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9-09-21(01).
[6]徐京跃.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光明日报,2013-02-08(01).
[7]唐华生.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1):5-9.